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伊通满族自治县围绕全面实现脱贫致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当前一项重大政治任务、重大发展任务、重大民生任务,紧扣“扶持谁、谁来扶、怎样扶、扶什么”的问题,瞄准最贫困乡村、最困难群众、最迫切问题,全面吹响脱贫攻坚的嘹亮号角,集中精力啃“硬骨头”,坚定信心打好“攻坚战”。
截至去年底,全县2951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退出,6个建档立卡贫困村达到脱贫出列标准,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和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精准部署 迈开“大步子”
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伊通县委、县政府立即行动,迅速部署,先后召开了县委常委会议20次、领导小组会议3次、600人以上规模的脱贫攻坚推进会议4次。严格落实“省统筹、市县落实、乡村管理”的工作体制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领导体制,细化工作目标和任务,狠抓落实,形成合力攻坚的工作格局。制定下发了脱贫攻坚工作要点、脱贫攻坚责任分工方案、脱贫攻坚责任清单、脱贫攻坚重点工作任务推进方案等10余项文件,为脱贫攻坚工作提供了政策引领。另外,还抽调了20名青年后备干部充实到扶贫第一线,指导乡镇完成精准识别、危房改造等脱贫攻坚工作。下派贫困村第一书记27人,为脱贫攻坚提供了组织保障。
精准识别 找准“穷根子”
坚持把建档立卡作为脱贫攻坚的基础性工作,由脱贫攻坚服务中心抽调20名年轻干部带队深入贫困乡村、农户,采取实地考察、问卷调查等形式进行专题调研,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全面了解贫困乡村的发展状况和贫困群众的所思所盼。坚持“八不入”原则,采取“一进二看三算四比五评议”五步识别法,严格按照程序开展工作,确保一户不漏,一人不落,应进必进,应退必退。建立部门联动机制,脱贫攻坚服务中心会同相关部门、单位,开展数据比对工作,确保数据精准。
精准帮扶 搭通“好路子”
始终把抓好脱贫攻坚工作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坚持不懈抓好基础设施建设。伊通水利局全力解决群众饮水问题,投资1786万元,建设水利工程项目35个;住建局大力推进危房改造工程,完成建档立卡危改户1629户;县教育局全面落实教育扶贫计划,帮助困难学生4000余人,新建教学楼7栋;县卫计局扎实开展医疗健康扶贫,组织开展健康扶贫义诊逾200次,共接收“先诊疗后付费”贫困住院患者404人次;县农牧局积极推进结构调整,棚膜经济向贫困村倾斜,建设牧业小区9个,新建排水沟1200延长米;县交通局加快实施村屯道路畅通工程,实施改造公路建设项目4个,总计路线全长35公里,完成55公里破损路段的维修改造工作,延伸农村公路通达里程,通客车率达100%;县国土局积极申请国家专项高标准农田项目资金,修建村水泥路22条,砂石路16条,桥梁1座,圆管涵22处,抗旱井34眼;县发改局依托“新增千亿斤粮工程”,铺装机耕路26.254公里,新建农道桥(涵、过水路面)53处;县农电局新建改造配电变压器23台,组立水泥杆496基。
精准造血 探索“新法子”
坚持把产业项目扶贫作为“造血式”扶贫的有力支撑,积极探索多种产业扶贫模式,大力推进以特色农业、民族、旅游、电商等产业,培育贫困群众增收的新增长点,提升贫困户造血机能。2017年共安排扶贫项目25个,投入资金2219.7万元,实现了全县贫困村产业项目全覆盖。加大推进金融扶贫力度,县政府出资500万元建立风险补偿资金专户,264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已授信,县农牧局进一步扩大“吉牧贷”放款规模,指导开展养殖业扶贫就业项目1个。同时,积极推进电商扶贫,县域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免费为电商扶贫企业开展农产品溯源、产品网络销售、人才培育、物流配送等功能。此外,还大力开展创业就业扶贫,免费开展种养业、加工业、服务业、电子商务等使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