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维持生活、供养两个娃,我和老婆在深圳、广州打过工,在山西、安徽煤窑背过煤,可一年到头只够基本生活,致富修房是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对于甘肃省陇南市康县白杨乡竹园村村民黎怀赵来说,多年来,他们一家4口人挤在两间土坯房里,除了几亩地外,家里再没有其他经济来源,一年收入不到1万元。为了打破一家人生活上的困境,他一直想回家种点中药材,多赚点收入,可始终苦于没有本钱而未付诸行动。
精准扶贫专项贷款给了黎怀赵机会。2015年,甘肃省开展“1236”扶贫攻坚行动。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他,获得了农行甘肃省分行发放的5万元信贷支持。拿到贷款后,黎怀赵用其中3万元买了50箱蜜蜂,发展蜜蜂养殖;又用两万元买了天麻种子开始种天麻,从而开启了自己的脱贫致富之路。
“一年下来,养蜂收入4万元,卖天麻挣3万多元,一年收入7万多元。2017年10月脱贫了,还盖起了二层小楼,现在日子越过越红火。”仅仅一年后,黎怀赵的生活就发生了巨大改变。他说:“今年我还要扩大中蜂养殖,忙得顾不上的时候,就雇村里人帮忙,带动大家一起挣钱。”
近年来,在甘肃,像黎怀赵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2015年6月,甘肃省委、省政府出台了“1+17”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方案。其中,包括在全省范围内实施小额信贷支持计划,向101万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免抵押、免担保、5万元以下、3年以内的小额信用贷款,共由4家金融机构执行。农行甘肃省分行承担了贫困程度最深的甘南、陇南两地的放贷工作。
“两地的贷款客户分散,放贷额度小,加上时间紧、要求严、工作强度高及我们自身基层网点少、人员紧张等因素,要圆满完成放贷任务,对我们是一次严峻考验。”农行甘肃省分行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甘南藏族自治州、陇南市两个最贫困地区共有17.9万建档立卡贫困户,占全省17.6%。为此,他们依托政府增信机制,创新推出专属产品“金穗惠农精准扶贫贷款”,并协调争取省政府、财政厅出台专项政策,推进精准扶贫贷可持续发展。
“金穗惠农精准扶贫贷款”采用“政府增信+银政共管”的模式,由列入当年贷款投放计划、有生产经营信贷需求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向所在村提出贷款申请。甘南州、陇南市17个县级政府抽调财政工作人员、乡镇干部、大学生村官等4093名工作人员,成立246个调查团队,进村入户调查。县支行收到贷款资料后,逐户进行C3录入,提交审查、审批。放贷前,客户经理通知农户前来网点或惠农服务点、流动服务车所在地,完成合同面签,发放贷款。据统计,截至2017年底,农行甘肃省分行已发放精准扶贫贷款65亿元,惠及甘南州、陇南市13.4万建档立卡贫困户。
“精准扶贫模式来源于、深化于政府增信机制建设,进一步放大了财政资金撬动信贷资金的杠杆作用,让更多贫困群众得到实惠。银政共管机制、责任追究机制、保障激励机制更加成熟完善,使风险控制有了保障,银政合作有了平台,责任落实有了抓手。”农行甘肃省分行有关负责人称,精准扶贫模式是该行创新政府增信模式、支持扶贫攻坚的又一次有益探索和实践。这种模式,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脱贫致富提供了“第一桶金”,每年助力农民户均增收3325元。
“下一步,我们将全力推广政府增信银政共管模式、产业带动模式,积极探索资产收益扶贫模式、互联网金融扶贫模式,做到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履行社会责任和商业可持续相衔接,确保每一分扶贫信贷资金都用到贫困户身上,坚决做到真扶贫、扶真贫。”该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