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助推乡村振兴,法治护航不可或缺。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得到广泛关注和热议。“两高”报告中哪些内容和农民群众密切相关?又将如何进一步为乡村振兴提供法治保障?让我们一起回顾代表委员们都说了啥——
“依法惩处恶意欠薪行为,为农民工追回‘血汗钱’294.4亿元。”“妥善审理涉及承包地‘三权分置’、征地补偿等案件126.1万件,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突出整治‘村霸’和宗族恶势力犯罪,积极推进乡村治理。”……全国两会期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中的涉农部分引起了代表委员的热议。大家认为,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将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保驾护航。
整治“村霸”和宗族恶势力犯罪,增强群众安全感
近年来,“村霸”和宗族恶势力成为部分农村地区害群之马,给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伤害,对社会产生恶劣影响,也严重损害了法律的权威性。为了深入推进乡村治理,必须有力打击震慑黑恶势力犯罪,有效铲除黑恶势力滋生土壤,才能不断增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检察院检察长林贻影在审议“两高”报告时建议最高检加强对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领导,对重大案件挂牌督办,坚持标本兼治,“把扫黑除恶与反腐败、基层‘拍蝇’、加强基层治理结合起来,严惩‘村霸’和宗族恶势力。”
“‘村霸’和宗族恶势力往往采取暴力、威胁等手段操纵村‘两委’换届选举,侵蚀基层政权,让真正有能力的人落选,影响整个村子的发展,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基层干部与恶势力对抗并不容易。”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陆河县河口镇营下村党支部书记李金东在审议最高检工作报告时说,检察机关突出整治“村霸”和宗族恶势力犯罪,让基层村干部心里踏实、看到了希望。
“目前,涉黑涉恶犯罪出现新的特点,向新行业、新领域等扩张,通过插手民间纠纷造势获利,‘软暴力’增多。”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董开军认为,坚决扫除黑恶势力,才能不断增进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法院和检察院要依法严惩组织者、领导者、骨干成员及其“保护伞”,重点整治“村霸”和宗族恶势力犯罪。
治理欠薪成果显著,切实保护农民工权益
欠薪既违背市场规则,更违背道德良心。“两高”一直很重视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对比今年和去年的“两高”报告,我们可以发现,今年“两高”报告同时明确提到“惩治恶意欠薪”,篇幅更多,内容更丰富,并且还统计了5年来的相关工作数据。
最高法的工作报告显示,各地法院推广河南、湖南、四川等法院破解农民工讨薪难经验,依法惩处恶意欠薪行为,5年来为农民工追回“血汗钱”294.4亿元;最高检给出的5年数据是:起诉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7957人,支持农民工起诉9176件。
治理欠薪成果显著,说明司法机关在加大力度打击这种行为,也在给那些有能力支付农民工工资但拒不支付者敲响了警钟。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刘丽健康咨询中心技术总监刘丽说,“十几岁打工的时候,也被人家欠过薪,深知没有钱回家是多么艰难。今年春节,媒体对恶意欠薪的新闻报道比较少了,这里面人民法院做了很多的工作,在这里代表农民工感谢法院。”
据统计,目前我国现有农民工数量达2.87亿人,部分行业特别是工程建设领域欠薪问题仍比较突出。全国人大代表、深圳市全顺劳务派遣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全收期待法院和检察院未来进一步加大对农民工的普法教育和法律援助力度,严厉打击惩戒欠薪行为。同时,做好跨省农民工欠薪联动机制,切实保障农民工权益。
诉讼服务快捷暖心,彰显司法为民理念
“为当事人减免诉讼费19.9亿元,会同司法行政机关加强法律援助,确保生活困难的群众打得起官司;强化特殊群体和困难群众权益保障;举全系统之力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检察工作加快发展……”“两高”报告中的这些内容,从“刚性”的法律中折射出“柔性”的关怀,充分彰显司法为民的理念。
将司法体制优越性与现代科技紧密结合起来,是此次报告的鲜明特征。最高法工作报告中宣称,要推广安徽合肥“互联网+诉讼服务”经验,全国86%的法院建立信息化诉讼服务大厅,为当事人提供线上线下、方便快捷的“一站式”诉讼服务;开发“智慧法院导航系统”,实现诉讼服务精准化。全国政协委员、宁夏农科院荒漠化治理研究所所长蒋齐表示,通过建设大数据平台,运用技术手段提高了办案效率,让群众少跑了路,降低了司法成本,值得点赞。
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发展到哪里,司法服务就要跟进到哪里。内蒙古、云南、西藏、青海等法院推广“车载法庭”,湖北、重庆、甘肃等法院在山区推广“背包法庭”,新疆和兵团法院深入农牧区开展巡回审判,广大法官深入田间地头、草场林区。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铁公泡子村党支部书记李国琴说,“一台车就是一个法庭,车子开到哪里,案子就审到哪里,法律服务就送到哪里”这种工作方法,实现了乡村民事案件的快立、快审、快结,对减轻涉案人员的经济负担和在当地群众中普及法律知识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建设服务群众统一窗口,升级完善全国12309检察服务公共平台,全面推进网上检察院……”最高检工作报告列举的种种拓宽人民群众监督渠道的举措,令全国人大代表、吉林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杨克勤深有感触。他认为,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方便群众诉讼,是政法机关积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
涉农案件妥善审理,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在全国两会召开之前,最高法就印发关于认真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的通知,要求各级人民法院妥善审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的各类案件,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良好的法治环境。
“妥善审理涉及承包地‘三权分置’、征地补偿等案件126.1万件,促进农村改革发展。”“妥善审理涉及扶贫、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等案件,促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妥善审理征地拆迁等案件,支持城中村、棚户区改造,维护被拆迁人合法权益。”……这是过去5年,在涉农案件方面,人民法院给出的答卷。
反腐工作也同步跟进。最高检工作报告显示:在涉农资金管理、征地拆迁、社会保障、扶贫等民生领域查办“蝇贪”62715人。会同国务院扶贫办部署为期5年的集中整治和加强预防扶贫领域职务犯罪专项工作,对易地扶贫搬迁重点工程开展预防监督。
绿水青山对于农民群众的幸福生活必不可少,加大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力度,势在必行。全国人大代表李秀香是江西财经大学环境与贸易研究中心主任,对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尤为关注。她特别注意到了最高检报告中的一个数据“59.3%”——从严惩治污染大气、水源、土壤以及进口“洋垃圾”、非法占用耕地、盗伐滥伐林木等破坏环境资源犯罪,起诉13.7万人,较前五年上升59.3%。
“这一数据和大家的实际感受是一样的,司法机关这两年加大了环境执法司法力度,有力震慑了环保违法犯罪行为。同时,各地建立了检察公益诉讼制度,江西法院还建立了环境保护巡回法庭,生态修复性司法理念深入人心。现在,空气优良天数在增多,很多水资源重新达标,这与司法机关积极作为是分不开的。”李秀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