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我家建起菇房,每次采收的时候,都会有周围的村民来看,大家都很好奇,这么个小房子怎么就能种出蘑菇来呢?”承德滦平县大屯镇兴洲村的魏萍一边采摘蘑菇一边对记者说。
魏萍口中的菇房,是滦平兴春和现代循环农业园区探索“微型菇房” 户企联营模式的第一个“试验品”,由园区免费建设,魏萍则需要在管理菇房时记录数据、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给园区以便改进。
记者看到,菇房中摆满了货架,一包包菌包整齐排列着,鲜嫩的蘑菇从菌包中探出头,等待主人的采收。收完一茬蘑菇后,魏萍来到菇房门外的控制箱前,观察了显示屏上的湿度、温度等数据后,通过旋钮进行调整。
“蘑菇生长的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的温度和水量,控制箱操作很简单,每天来观察几次,进行调整就可以了,连家里的老人都能操作。我只需在业余时间帮着老人收菇,不会耽误白天的工作,真是太好了!”魏萍高兴地说。
记者了解到,兴春和现代循环农业园区内的食用菌工厂目前种植面积1.6 万平方米,即将投产的二期工厂种植面积3.7 万平方米,有如此大的种植规模,为何还要在农户家建起“微型菇房”呢?
园区菌业副总经理王清辉回答了记者的疑问:“作为省农业扶贫龙头企业,兴春和农业集团一直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积极作为,带动周边农户流转土地得租金、务工投劳挣薪金、入股合作分股金。”
这样的好事儿摆在了眼前,让周边村的许多村民都想来这里工作,但一些村民也向园区反映,家里孩子上学、老人年迈,实在抽不开身。
“群众的需求,就是企业的责任。食用菌产业是我们园区的一大优势,园区研究讨论后,决定从食用菌一家一户工厂化生产入手,探索‘微型菇房’户企联营,发挥优势带动周边群众脱贫致富。2015 年底,我们开始策划联营菇房赚现金的精准扶贫模式,让农户真正实现家门口赚钱。”王清辉说。
对户企联营模式,王清辉做了个形象的比喻:园区在农户家中建一个花盆(菇房),配好花盆里的土(造料),提供花苗(制种),农户来养花(栽培)、 收果(采收)。他说:“联营模式是指统一提供培养基料、统一技术培训指导、统一收购产品、统一加工销售。园区完成有技术难度的环节,农户来做相对简单的工作。”
在福建省漳州市举办的第十一届中国蘑菇节上,兴春和园区带去的D型集装箱式“微型菇房”,得到了中国食用菌协会的认可,这给了王清辉极大的信心:“我们园区一直坚持走质量效益型道路,‘微型菇房’要保产量更要保质量,这样,我们的产品才能在京津乃至全国打响品牌,打开销售渠道,带动更多的农民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