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3月2日,华亭县策底镇大南峪村村民何奋忠在村里召开的“三变”改革试点会上听得聚精会神。这是大南峪村被确定为“三变”改革试点村以来举行的第三次会议,主要研究今春的种植情况。
今年58岁的何奋忠是一名种植中药材的能手。去年,他家试种的独活、半夏等中药材每亩收入约4000元。今年,大南峪村开展“三变”改革试点,村委会牵头成立的农民合作社聘用了一批像何奋忠一样的种植能手,加强经营管理。何奋忠不仅家里的地入股到合作社,同时还实现了技术入股。
“村里开展试点以来,农民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了,我们也希望能通过实践‘三变’改革,探出适合本村的发展路子和经验。”大南峪村党支部书记李春学告诉记者,通过与村民商议产业发展思路,已经动员了大部分村民和贫困户利用土地、资金等入股,拓宽村民们的增收渠道。
“今年以来,平凉市先后制定任务分解清单,进一步明确职责任务,靠实工作责任。”平凉市委农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将“三变”改革全面落地到村,全市多次召开了农村“三变”改革推进会议、产业扶贫暨农村“三变”改革(庄浪)研讨交流会,着力提升干部思想认识,明确主攻方向,推动任务落实。
平凉市先后制定出台了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意见和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实施方案,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进度,全市7县区均通过了省级验收,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523.23万亩,颁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9.77万本。稳步推进农村清产核资工作,初步清理核实村集体资金、资产共计12.98亿元,总收入2.26亿元。规范产权交易,各县区都成立了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出台了《农村产权交易管理办法》,保障农村产权依法自愿公开公正有序交易,为改革奠定了基础。
二
“村里‘三变’改革试点给村民带来了很多实惠,不仅让农民变成了‘工人’,还成了股东。”记者见到晁福奎时,他正在凤凰村游乐园门口执勤。
半年前,泾川县城关镇凤凰村里开展“三变”改革试点,通过招商引进甘肃锦绣凤凰文化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建成生态花卉园300亩、乡土树种植物园30亩,维修改造陇东特色民居窑洞39孔,新建民俗文化街、水景区、儿童游乐园和小型动物园,全力打造集休闲、餐饮、娱乐、垂钓于一体的乡村休闲旅游民俗村。
“村里积极探索推进农村‘三变’改革试点工作,引导群众以废弃窑洞、劳动力入股锦绣凤凰文化旅游公司,按比例核算股金,采取固定无风险分红和盈利性分红的方式向群众分红。”凤凰村党支部书记蒋红珍说。
记者了解到,去年凤凰村组建成立了锦绣凤凰手工艺品专业合作社,目前已吸收本村群众85人,其中贫困群众63人,由合作社统一培训、统一供料,群众分户加工,合作社按统一标准收购、批量组织销售。
蒋红珍说,村里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还通过动员本村有技术、会管理的8个产业大户,带动39户贫困群众栽植核桃、油用牡丹363亩,统一进行技术指导和市场销售,有效解决贫困群众农业科技和市场销售等方面的问题。
三
在农村“三变”改革的道路上,如何立足村情、村貌,探索出一条适合各地实际的产业发展之路,成为平凉市推进农村“三变”改革的一个重点。
平凉市立足农业资源的优势,先后确立了以牛果菜为主导,马铃薯、中药材等富民产业为补充的“3+X”产业发展思路,推行“一个产业、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个平台、一套运作机制”的产业推进模式,集中力量加快产业发展。
截至目前,全市新建养牛小区159处,牛饲养量、出栏量分别达到123.5万头和47.3万头;新植果园22.8万亩,培育标准化基地150万亩,果品产量197万吨;种植蔬菜97万亩,产量171万吨。
“要突出龙头带动这个关键,搭建入社入股平台。”平凉市委农办有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加快发展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着力解决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缺乏辐射带动能力的问题,积极组建平台带动农户参与“三变”改革。截至目前,全市共认定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41户、农民合作社4412个、家庭农场1224个,辐射带动农户30多万户。对接省政府2500亿元“两贷款一基金”,立足农村“三变”改革推进需求,筹资3050万元搭建了农业信贷担保平台,撬动金融资金3.05亿元。
目前,平凉市已初步探索出“龙头企业+国有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基本模式,多渠道建立农户与经营主体的利益链接机制,将分散的农户集中起来,实现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