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2017年1号令《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办法》于2017年3月30日发布,5月1日正式实施。根据办法要求,在农业部种子局、全国农技中心品种登记处的大力支持与指导下,河南省高度重视、积极推进、多措并举,登记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截至2018年2月26日,河南省已有194个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颁证。
高度重视,建立组织
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办法》出台之后,河南省农业厅随即起草签发了《河南省农业厅关于开展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工作的通知》(豫农种植〔2017〕33号),动员河南省相关部门开始行动,保质保量推进全省品种登记工作。同时,经河南省农业厅人事处批准,种子站成立专门的品种登记科室,配备精干人员具体负责,推进登记工作进行政服务大厅,实现有制度、有计划、有人才、想干事、能干事的工作局面。
“《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办法》颁布实施及第一批29种登记目录公布,是我国农作物品种管理向市场化迈出的重要一步。”省种子管理站站长马运粮在登记办法培训班上说,在此之前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管理一直处于真空地带,非主要农作物品种不审定、不登记,品种管理与推广没有抓手,品种多乱杂问题突出。通过品种登记可有效杜绝“一品多名、一名多品”的乱象,同时对保护生物多样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政策支撑和相关部门的不懈努力下,河南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工作成绩斐然。从第一批受理23件,审查通过3个品种;到第四批受理75件,通过66个品种;逐渐实现了申请量和通过率同步增加的良好态势。上报周期也从三个月、一个月缩短到现在的20天,登记工作运转已逐步转入正常。
截至目前,河南省受理申请登记的有754个品种,前8批共上报农业部548个品种,第9批96个品种初审完毕,即将上报农业部。上报的品种中194个品种获农业部登记颁证,89个品种正在公示中。
抓点带面积极推动
“我们要在全面调研的基础上,通过以点促面的方式开展第一步的工作。”马运粮说,想干好工作首先自己得把工作弄明白。
河南省种子管理站在多次研讨和培训后,深入省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等科研院所、涉农高校以及河南豫艺种业、鼎优农业等多家种子企业进行实地调研,听取了各个单位的意见及要求,逐步完善对接登记流程。
万事开头难,找到突破点是关键。作为全国知名的科研单位,品种众多,更有强大的技术和人才支撑,选择河南省农科院作为登记工作开展的突破口,能够起到积极的宣传和带动作用。
2017年9月3日,河南省农科院的“远杂14号”花生品种通过国家登记公告,这也是全国第一个以新培育品种方式登记成功的品种,这让省内各申请单位看到了希望。该单位负责品种登记的张忠信说,那一段时间,他的电话每天响个不停,都在咨询品种登记的事。目前,该单位品种申请已接近尾声,三分之二品种已经通过初审,将上报农业部。
与此同时,河南省提交申请的单位达40多家,成功登记的有10多家,进入申报高峰。
“用通俗的话来说,品种登记就是给这些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发了‘身份证’。”马运粮说,品种登记工作不仅要抓重点,每个企业申报的每个品种都要做到面面俱到,材料齐全且具备科学性与准确性才能给发“身份证”,河南省级要在初审中协助申请者把好专业技术关。
根据《登记办法》申请时间优先原则,河南省农业厅在登记流程中明确提示,应首选网上登记。充分利用网上平台、微信和电话沟通,让申请者尽量减少出门次数,实现网上便民办事。对不合格的申请材料,逐个电话通知,详细讲解,督促修改和完善,并最终达到登记要求。目前河南省提交农业部审批的登记材料没有一份因为质量问题被退回。
以展促管一举多效
登记工作是第一步,做好下一步的监管同样重要。马运粮说,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加大品种登记“事中事后”监管力度是种子管理部门的新任务。
2018年,河南省将通过开展农作物新品种示范展示项目实现以展促管,达到一举多效的目的,计划从近两年登记的农作物新品种中征集1000份以上,涉及花生、杂粮、西甜瓜、茄果类、十字花科、葫芦科等多个作物进行示范展示。
通过示范展示可以达到多个效果,在观摩时间面向全国育种单位、企业及种植大户、合作社、农场开放,进行品种比较,以“所见即所得”的方式选择新品种,满足生产需求;同时在观摩期间,组织管理部门和专家,对示范展示品种进行跟踪鉴定评价,为非主要农作物品种执法提供技术支撑;通过田间示范展示及选择,促成优质品种权转让,实现科技创新产业化,促进科技成果创新积极性。
河南省是农业大省,花生、瓜菜、果树等非主要农作物种植业的发展,能够有效拉长产业链,促进农业提质、农民增效及乡村振兴。在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加大相关作物品种管理,促进产业发展,实现种业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乡村振兴中的先导作用,将逐步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非主要农作物产品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据了解,河南省级财政部门已安排专项资金扶持农作物新品种展示,其中省种子管理站花生、果菜等示范展示项目的专项经费达640多万元。下一步还将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登记品种管理工作,解决人手及经费等问题。目前河南省种子站已和河南省多家高校科研单位及种子企业达成意向,今年跟踪监测工作有望全面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