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土农网农业信息发布平台

在线客服QQ:

1297394205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农业要闻

安徽:产业化联合体激发现代农业活力

   日期:2017-12-27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zgny.com    浏览:713    评论:0    
核心提示:  从2012年开始,安徽在全省范围内着力培育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经过多年发展,联合体在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促进农村

  从2012年开始,安徽在全省范围内着力培育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经过多年发展,联合体在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和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方面,都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极具创新意义和推广价值。

  降本增效,粮农跟着大户加入联合体

  寒风不时掠过皖北大地,黄淮海平原的小麦在地里正“养精蓄锐”,规模化流转的麦田更是颇有气势。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淮河粮食产业联合体负责人李清武,每天都要到田间地头查看麦田的苗情墒情。这已经成为这位职业农民日常的“打卡”工作。

  7年前,李清武所在的淮河种业有限公司在埇桥区灰古镇流转2000亩土地进行良种繁育,但在经营中遇到自身繁育良种规模不足,以及合作农户繁育良种质量难以保障等问题。为此,公司尝试委托周边村的家庭农场和合作社进行规模化良种繁育。为缓解家庭农场缺技术缺资金难题,淮河种业提供技术支持并垫付原种等农资款,最终所繁育的良种被公司以高于市场的价格全部收购。

  “过去,一家一户分散耕种三五亩地,粮食增产受限不说,还弄得一大块地高低不平,净是田埂,大型农业机械不好发挥作用。现在,推行土地流转,但看见规模种植的好处,很多农户又不愿意流转,一开始我看中的1000亩地,只有一半村民愿意流转,剩下30%在观望,还有20%坚决不干。”

  为了种好自己流转的地,也为了让不流转的农民也能种好地,李清武意识到,靠自己单打独斗不行,得发展联合体一起降成本、提效率。

  2012年7月,他牵头成立了宿州市埇桥区淮河粮食产业联合体。李清武说,联合体的成员都是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其中,10家专业合作社主要承担耕、种、管、收全程生产服务,18家家庭农场负责土地流转,按标准种植农作物。目前,联合体流转的土地面积已有4000多亩,托管的土地面积达1万多亩。算下来,联合体的小麦平均亩产可以增加100斤、玉米增加200斤,而耕种一亩地的成本则比一般家庭平均低200元左右,联合体的经营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大大增强。

  握指成拳,各经营主体实现合作共赢

  一个由淮河种业有限公司牵头,从耕作到购销的完整产业链形成了。同时基于各个生产主体之间的需求,淮河种业加速各生产要素在各主体间的流动,用服务和收益促使各主体走到一起,从而逐渐形成了一套利益联接机制,奠定了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初始形态,而淮河粮食产业联合体也由此应运而生。

  联合体的诞生,让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最先尝到了甜头。他们通过加入联合体有了稳定的作业服务面积,服务效益得到了保障。“自打我们与联合体内13家拥有7800亩耕地的家庭农场签订了粮食生产全程农机作业服务合同后,就再也不用两眼一抹黑地找活干了。哪里有活儿就直奔哪儿,作业效率提高30%以上,在让利给家庭农场一定的作业费后,农机服务收益也得到了提高。”李清武说,资金上也有了保障。淮河种业公司为联合体内的家庭农场担保贷款数百万元,解决了融资难问题,而家庭农场用流转土地经营权和待收获的粮食向淮河种业提供反担保,化解了淮河种业公司的担保风险。此外,淮河种业公司在给家庭农场、合作社提供种肥等生产资料过程中,先垫付资金,日后在收购农产品时扣除,解决了资金不足的问题。

  一时间,在皖北大地上,这种按照“农业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合作共赢的模式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宿州市正式提出联合体概念,农业企业以优于市场价负责农产品收购,提供农业生产资料,制定农业生产标准;合作社开展技术指导,为家庭农场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家庭农场进行土地流转,按标准做好适度规模的农作物种植。利益方面,企业通过减少农产品采购环节及加工增值提高效益,通过规模采购供应农业生产资料获取差额利润;家庭农场通过提高产量、降低生产资料和农机作业服务成本增加收入;产业类合作社统一组织销售产品,龙头企业按照销售数量给予相应的提成;龙头企业在向合作社社员提供农业生产资料的过程中,让利一部分给合作社。服务类合作社以低于市场价格为联合体的家庭农场提供农机、农技等服务,依靠规模服务获取相应利润。

  动态管理,联合体评价体系日益完善

  “在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践中,发现单一经营主体‘单打独斗’存在诸多困难。农业企业原材料供应不稳定、质量难以保障,家庭农场存在技术、资金、市场等问题,合作社缺少稳定的服务对象、效益难以保证。”宿州市农业委员会主任张金海说,针对这一问题,他们出台试点方案,探索建立以“农业企业为龙头、家庭农场为基础、农民合作社为纽带”的联合体新机制。一经推开,对宿州农业产业化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农业社会化服务、增加农民收入和助力脱贫攻坚等领域,都起到了促进作用。

  “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是以农业为基本依托,以产业化经营组织为引领,以利益联结机制为纽带,通过产业联动、要素集聚、技术推动、体制创新,促进农业产前、产中、产后以及休闲服务各环节的有机结合,实现农业产业链的延伸、价值链的跃升、功能的拓展、多主体的共赢,让农民在参与二三产业中分享增值收益。”安徽省农发局局长孔少林说,在省财政厅的领导下,安徽从省级层面加大了对示范联合体的政策扶持,整合涉农资金,采取直接补助、以奖代补、贷款贴息担保、政策性保险等方式,重点支持联合体内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放大联合体的示范效应。同时,将以产业联接、要素流动和利益共赢为内在标准,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外在标准,进一步制定并完善示范联合体评价体系,实行动态管理、优胜劣汰。

  “安徽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至今,所表现出的强大的内生动力,极具趋势性、普遍性,是可复制的发展模式和方式。”安徽省农委产业处处长纵风云说。

  目前,安徽省培育联合体近1429家,实现销售收入1192亿元,产值占全省近20%,带动288万农户,其收入高于非联合体农户15%。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有力促进了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构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更多>同类农业资讯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 当前有6069人在线
  • 其中2309位会员
  • 3760位访客
  • 今日发布帖子:2600
  • 今日访问量:3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