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土农网农业信息发布平台

在线客服QQ:

1297394205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农业要闻

“百强县”绿色发展亮眼——专访中小城市经济发展委员会秘书长杨中川

   日期:2017-11-02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zgny.com    浏览:431    评论:0    
核心提示:  日前,第十三届中国中小城市发展指数研究成果暨《2017中国中小城市发展报告·绿皮书》(以下简称绿皮书)发布。报告显示,20

  日前,第十三届中国中小城市发展指数研究成果暨《2017中国中小城市发展报告·绿皮书》(以下简称绿皮书)发布。报告显示,2016年“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以下简称百强县)辐射区域的经济总量达7.34万亿元,以占全国约2%的地域面积和6%的人口创造了全国近10%的GDP,百强县人均GDP高达9.28万元,超出全国人均值近1倍。

  这项广受关注的研究项目,是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指数研究课题组的研究成果。自2005年起,课题组已连续13年对中小城市科学发展指数进行系统研究,陆续提出了大量新成果、新理念,推出了一批“明星城市”,打造了一个中小城市“比学赶帮超”的新平台。

  近日,本报记者专访了课题组成员单位——中小城市经济发展委员会秘书长、中小城市发展战略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杨中川。

  构建科学发展评价体系

  记者:如何看待以百强县为代表的中小城市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在连续13年的研究工作中,课题组建立了怎样的研究指标体系,有哪些创新性的研究指标?

  杨中川:关注中小城市,是因为它们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一组数据可以说明:截至2016年底,全国共有中小城市(包括含乡镇的市辖区)2804个,行政区域面积达934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97.3%;总人口11.70亿,占全国总人口的84.69%;经济总量63.08万亿元,占全国经济总量的84.78%;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5.87万亿元,占全国财政收入的36.76%。中小城市已然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载体。

  但长期以来,不少中小城市在发展中存在着“唯GDP”的观念,这就需要建立一整套科学的城市考核评价体系。为此,中小城市经济发展委员会、中小城市发展战略研究院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等单位,于2005年组成了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指数研究课题组,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友好和政府效率等4个方面构建了全新的科学发展评价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课题组率先提出了速度指数、质量指数、效益指数、生态环境指数、社会民生指数、政府效率指数等,最早引用万元GDP耗水、万元GDP耗能等相关发展指标。

  为使数据样本更具代表性,课题组还在全国29个城市建立了调研基地,开展标本采集、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研究,先后树立了东部的江苏昆山市、中部的湖南长沙县、西部的新疆库尔勒市、东北地区的辽宁海城市等一大批明星中小城市,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带动作用。

  生态立县蔚然成风

  记者:百强县是中小城市发展的排头兵,在经济发展、创新驱动、生态建设、民生保障等方面有哪些特色?

  杨中川:在研究中发现,百强县普遍将创新驱动作为发展的核心战略。绿皮书显示,百强县2016年平均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2.32%,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前十强经费支出占GDP比重高达2.89%,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38倍。百强县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7.03件,是全国的2倍多;其中前十强更是高达26.66件,是全国的3.33倍。

  生态立县蔚然成风。例如,百强县2016年万元GDP能耗平均值为0.6吨标准煤,低于全国的0.68吨标准煤,其中前十强的万元GDP能耗平均值仅为0.47吨标准煤。平均森林覆盖率高达34.46%,是全国的1.57倍;建成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18.81平方米,是全国的1.4倍;饮用水水质达标率平均值达99.9%,远高于全国的83%;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99.31%,高于全国的90.2%。

  绿皮书显示,2016年百强县社会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达74.69%,是全国的1.72倍;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比重达20.67%,是全国的1.29倍;人均受教育年限为10.91年,高于全国的10.05年;基本高中阶段入学率为96.65%,高于全国的87.5%。

  记者:在中小城市发展指数研究工作中,发现了哪些可供中小城市借鉴的经验?

  杨中川:通过详细解读百强县的发展轨迹,不难发现,它们的成功经验主要体现在:

  厚植新优势,实现跨越发展。产业布局特色鲜明,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从招商引资到招贤引智成效明显;深入实施开放引领战略,积极引进国际高端产业,坚持进口与出口并重、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综观百强县的发展,无不以开放的眼界和积极的姿态,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整合优势资源提升当地的发展水平和规模。

  培育新动能,促进转型升级。苏鲁浙三地百强县的优势产业集群已经成为当地培育创建特色小镇的核心要素。

  突出新主体,壮大民营经济。民营经济已经成为中小城市尤其是全国百强县经济发展的主体。绿皮书显示,全国百强县民营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平均比重高达72.38%。排名百强县第二位的江苏江阴市,有12家企业位居2016年全国民营企业500强行列。

 
 
更多>同类农业资讯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 当前有6069人在线
  • 其中2309位会员
  • 3760位访客
  • 今日发布帖子:2600
  • 今日访问量:3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