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土农网农业信息发布平台

在线客服QQ:

1297394205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农业要闻

脱贫一诺 决胜三秦——陕西省脱贫攻坚纪实

   日期:2017-10-10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zgny.com    浏览:728    评论:0    
核心提示:  今年5月18日,有着红色历史记忆的陕甘宁边区政府所在地延安市政府的大门外,多了一块醒目的牌子——陕西省延安市脱贫攻坚指

  今年5月18日,有着红色历史记忆的陕甘宁边区政府所在地延安市政府的大门外,多了一块醒目的牌子——陕西省延安市脱贫攻坚指挥部。穿越时空八十载,从反侵略、大生产,到如今的脱贫攻坚,党带领人民谋幸福的脚步从未停歇。

  “省、市、县都成立了坚强有力的指挥部。”陕西省委宣传部长庄长兴说。曾经燃起革命圣火的陕西大地,如今又打响了脱贫攻坚硬仗,巨大的决战网迅速铺开——

  全省上下经历了一场深入灵魂的思想洗礼,全社会力量都参与到会战中来,上下齐心,三军用力;深挖贫困根源,以改革创新的探索实践给贫困群众培育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建立可持续脱贫的机制,增强可持续致富的动力;上百万群众易地搬迁,挖掉了“险根”,搬离了“穷窝”;贫困户嵌入产业链,变成了“股民”,享受到分红;集体经济壮大,村级组织成为不走的扶贫工作队;从陕北到关中到陕南,产业之花遍开三秦大地……

  以国家之任为任,以百姓之心为心。各级党委政府的工作重心转变了,干部作风实打实了,贫困群众内生动力起来了,乡村面貌焕然一新了。陕西将脱贫攻坚作为统揽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号工程”来抓,以前所未有的力度、热度、速度和高度,攻城拔寨,奏响了“小康路上不落一人”的主旋律。

  一场深入灵魂的思想洗礼

  ——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战役,是党的“三农”政策在农村的集中体现,是对基层党建工作成效和党员干部作风的现实检验

  涉及3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国家贫困县和片区县56个,占全省一半以上,贫困村8808个,占全省村总数1/3,目前,陕西仍有省级贫困线标准以下贫困人口228.72万人。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没有老区的全面小康,没有老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那是不完整的;确保老区人民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这是我们庄严的承诺!”面对这场必须赢的战役,面对难啃的“硬骨头”,陕西省委、省政府确定,2020年全省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完成125万贫困人口易地搬迁,56个贫困县全部摘帽,2018年延安市率先在革命老区中实现整体脱贫。

  “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战役,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最大的干部作风转变契机。陕西既有革命老区、秦巴山区、六盘山区,也有白于山区和黄河沿岸土石山区,贫困程度深,致贫因素复杂,脱贫攻坚难度很大。要坚定信心,保持冲刺强攻状态,推进脱贫攻坚全过程精准,确保创造出经得起历史和现实检验的成效。”陕西省委书记娄勤俭指出。

  今年4月10日,因为脱贫攻坚工作排名靠后被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约谈后的第二天,娄勤俭立即组织召开省委常委扩大会,研究部署脱贫攻坚整改工作,之后又接连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专题会、电视电话会,组织全省上下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重要讲话精神,要求对所有问题全盘接受,深入剖析问题原因,梳理整改任务清单。

  “这是一段时期以来规模最大的政治学习和思想洗礼,脱贫攻坚已经深入到每个人的灵魂深处。对于西乡县来说这是最大的发展机遇,我们借此推动全域软硬件基础设施整体发展。”汉中市西乡县县长李耕表示。

  认识到位,事半功倍。“原来是嘴上说一说,会上讲一讲,调研看一看,现在数字准了,基础清了,路数对了,知道咋干了。”“脱贫攻坚,既讲责任更讲感情,必须把贫困群众当作自己亲人一样,将心比心。”领导苦抓、部门苦帮、干部苦干,进农家、说农话、干农活、晓农事、暖农心,从省市到区县到乡村,看得见的是上下苦干,是思想的深刻转变;扶贫工作紧锣密鼓,贫困户的命运被改写……

  “扣扣子、担担子、钉钉子”“每一个数字都经得起检查”,陕西省扶贫开发办公室总规划师杨向岭介绍,摸清底数完成数据清洗,全省仅用时两个月,剔出错评人口10.9万户、31.6万人,识别新纳入12.36万户、40.03万人,重新纳入返贫人口8.87万户、23.37万人。

  今年4月底5月初,陕西省副省长冯新柱6天里暗访了5个地市。当他深夜到达一个村时,村支书哑着嗓子还在忙乎,填写脱贫表格。冯新柱当即表示,不必要的填表、开会、检查要摒弃,工作要尽可能简便易行。

  现在,陕西脱贫攻坚工作已经进入了以长效化、科学化、规范化、简约化为基本特征的常态化阶段,工作每季度考核、每半年通报;精准识别,精准帮扶,退出符合实际;按照4条标准考核:全过程公开透明,真正客观公正,注重简便简约,实际效益群众认可;成功经验和教训案例编写在册,正反有所遵循,长期坚持。

  在今年6月脱贫攻坚市际交叉检查结束后,陕西省委副书记毛万春连续4天从晚上8点到凌晨1点,对排名全省后3名的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人进行了诫勉谈话,对后3名的市和后10名的其余县进行了约谈。并对部分县领导班子予以调整,完成对10153名第一书记的研判,调整召回1655名,组织处理108名,整顿1348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

  今年4月以来,省委书记、省长亲自暗访6次、14个县(区);省委副书记、分管副省长每周选取1个市、2个县明察暗访;今年以来,省级累计督导60余次,现场纠正问题760余件,全省共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330人,免职17人,诫勉谈话661人……

  “如今,陕西脱贫攻坚工作展现出新气象、新作风、新面貌,蕴含着陕西干群一种特别顾大局,特别敢担当,特别重协作,特别能吃苦,特别讲奉献的脱贫攻坚精神。”毛万春表示。秦巴深处、渭河两岸、黄土高原,扶贫干部顶烈日、冒酷暑、迎风雨,以自己的辛苦指数换来群众的满意指数。在干部实在作风的感召下,“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政府送小康”的贫苦户越来越少,奋起脱贫的贫困户越来越多。

  一次全社会参与的齐心会战

  ——打硬仗,讲究的是排兵布阵。市县、部门、高校、企业、医院是“海陆空各兵种”,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包扶干部和村干部是一线战斗员,这些力量都统筹起来,上下齐心,三军用力

  “过去扶贫是小马拉大车,任务重、人手少,现在安康市脱贫攻坚指挥部增加了25个人,翻了一番;市、县、镇力量都加强了,每个单位都有扶贫办。”安康市副市长、脱贫攻坚指挥部责任副总指挥何邦军介绍,扶贫成为安康统领工作的总抓手,考核市县同责、县镇同责,责任压实了。每个村配扶贫工作队员最少7个人,最多10多个人,由镇上统一管理。

  “陕西大幅调整强化组织体制机制。”冯新柱介绍,陕西形成“一部八办两组”的省级领导体系。“一部”即成立省脱贫攻坚日常工作协调组(指挥部),负责统筹协调全省脱贫攻坚工作,省委副书记任组长(总指挥);“八办”即组建产业、就业、生态、易地搬迁、危房改造、教育、健康、兜底8个行业扶贫办公室,强化牵头部门的统筹协调、督促考核职责;“两组”即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分别牵头组建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保障两个协调组,统筹协同发力。

  陕西省扶贫开发办公室副主任孙云峰介绍,所有省级领导每人对口一个深度贫困县,实行分工包抓,省市县全部将扶贫部门单列为政府直属机构,省市县扶贫办主要负责人60%以上进入同级政府领导班子,省市扶贫办还特别增加了有地方工作经验的县委书记;村级层面,将原有的扶贫工作队、包村干部、驻村第一书记、村“两委”班子4支队伍整合为统一的脱贫攻坚驻村工作队,变各自为战为团队作战,通过增加编制、抽调干部等大幅充实扶贫一线力量。今年6月,孙云峰从渭南市人大副主任岗位调至省扶贫办任副主任,他曾在渭南市大荔县从县长到书记干了12年。他说,省、市扶贫干部中像他这样有县委书记经历的有10多人。

  除了强化政府部门扶贫力量,陕西通过构建国资系统、高校系统、卫生系统“三大帮扶体系”,为脱贫攻坚提供了有力支撑。

  今年5月,陕西省国资委成立了国资系统助力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动员91户国有企业组成9个脱贫攻坚合力团,对接宝鸡、咸阳、铜川、渭南、延安、榆林、汉中、安康、商洛9个市,充分发挥国企项目、资金、技术、管理及信息优势,通过项目布局、技术嫁接、资金注入等形式,面向全省55个国定贫困县开展脱贫攻坚工作,构建起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包村扶贫“三位一体”扶贫模式。9个合力团与各市初步对接扶贫开发项目150个,预期投资总额363亿元,可提供1.5万名贫困人口就业。目前,项目已开工建设17个,正在筹划签约或具备开工条件的31个,意向投资370亿元。

  陕西医药集团、陕西地电集团等4个国企和汉中市佛坪县政府共同出资6000万元组建陕西产业扶贫投资开发有限公司,采取入股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方式,试点推进“企业+党支部+集体经济组织+贫困户”的扶贫模式,实施药源基地建设,形成中草药种植、加工、仓储、物流及销售一体化的医药产业链,助力佛坪脱贫攻坚。

  安康市白河县种植有14万亩木瓜,但产业发展一直受种植技术制约。陕西省内百所高校精准结对帮扶百县的“双百工程”启动后,安康学院对接帮扶白河县。今年暑期,学校派出了博士团队进驻白河进行实地试验,重点解决木瓜有产量没效益、后期加工及木瓜产业的发展规划问题。

  目前,陕西已组织82所省属和在陕部属高校与56个贫困县签订了结对合作协议,开展扶贫项目近500项。同时,陕西组织86家三级医院、112个医疗队对口帮扶94家贫困县医院,派驻1310名中高级专家驻点帮扶,为县及县以下医疗卫生机构定向招聘1580人,做到对口帮扶、力量下沉。此外,民营企业“千企帮千村”、妇联“三秦巾帼脱贫行动”等活动都开展得有声有色,成效斐然。

  一场开拓创新的探索实践

  ——贫困问题归根结底是发展不足问题,陕西用改革创新精神给贫困群众建立可持续脱贫的机制,增强可持续致富的动力

  最嘹亮的号角吹响,最艰难的冲锋开始。非常之阶段,需要非常之谋划、非常之举措。

  为了让贫困户拥有利益共享长效机制,陕西探索盘活资产的“三变”、利益共享的“托养托管”、企业带农户的“先借后还”、政府建平台的“项目超市”、多方受益的“小额贷款+”、财政投资股份化的“折股量化”等模式,联产联业、联股联心;

  为了壮大集体经济,让村级组织成为扶贫工作不走的工作队,探索多种“支部+X+贫困户”扶贫模式,实现了党建“落地生根”、贫困户“摘帽拔根”和集体经济快速积累;

  为了让贫困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探索建设社区工厂,电商创业孵化中心等,确保贫困家庭至少有一人稳定就业;

  为了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探索“道德评议”“扶志点评”“八星励志”“精神文化脱贫巡讲会”等扶志扶智模式,提升贫困户精气神……

  走进汉中市洋县草坝村综合服务楼的商品展销厅,村党支部书记刘开昌如数家珍:“这是我们村产的黄金梨、有机黑米、有机红米、黑米酒……”洋县县委书记胡瑞安介绍,草坝村积极探索推行群众“每户限一股、每股限一人”和“现金入股、粮食产量入股、联营入股”模式。同时,对国家财政补贴及社会捐助资金,实行资产量化、资产入股。2016年,草坝村集体积累收入82.6万元,社员每股现金分红3800多元,农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1.15万元。

  无独有偶。2016年3月,西安市蓝田县董岭村全面展开三资清理工作,随后,注册成立西安盛康创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将全村资产、资源、资金进行重新整合并以股份的形式纳入。为配合白鹿原影视城旅游产业发展,村民们或废弃、或闲置、或古旧的房屋也纳入村级资产,同样按比例持股。董岭村党支部书记李田利介绍,随着“影视艺术文化小镇”项目的落户,董岭村将全面步入文化旅游和“民宿经济”时代……

  现在,聚焦“股份农民”核心,围绕人、地、钱、农业经营主体、村级集体经济五个要素,“三变”改革已经在陕西大地推广开来。

  9月初,绵绵细雨下了整整一个星期。要在过去,住在安康市平利县兴隆镇马鞍桥村的苏周会提心吊胆自家的土坯房会被山上的滑坡压垮。现在,他家搬进了县里,他在县电子商务创业孵化中心开起了网店,卖绞股蓝茶等平利特产。“平利在移民搬迁上下足‘绣花功’,让贫困户搬得出、稳得住,药妇沟安置社区在建时就同步配套社区工厂。”平利县县长陈伦富介绍,据初步统计,全县搬迁户年人均纯收入由搬迁前不足3500元增长到9900元。

  刚刚过去的“十一”旅游旺季,宝鸡市陈仓区坪头镇庵里村村民王保平格外忙碌。通过大水川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王保平用自己山里的三间土坯房免费置换了公路边的4间砖瓦房,办起了农家旅馆,去年已经脱贫。育才集团副总经理、大水川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运营总监韩小强介绍,山里原来交通不便,自2015年底,大水川搞起了旅游开发,路通了,游客来了,公司出资完成了108户当地村民的拆搬迁,并支持100多户村民办起了农家乐。同时,公司与香泉镇140户贫困户签订三方协议,以旅游扶贫项目资金入股大水川景区开发,每户入股1万元,公司连续5年给贫困户每年分红2200元。

  “陕南、关中、陕北,三个区域的扶贫搬迁有不同要求,陕南、陕北主要解决‘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问题,关中则按照四化同步规律,推动人口向城镇、旅游点聚集,发展现代农业和服务业,改善生产生活条件。”陕西省国土资源厅移民搬迁工作办公室副主任秦福安介绍。

  一幅遍地花开的产业图景

  ——既重生产也重市场,既重数量也重质量,突出贫困地区特色主导产业精准脱贫,解决有产业无品牌、附加值低,贫困户发展有产业、经营没经验,产业发展资金困难等问题

  “确保到2020年,每个有劳动力的贫困家庭,至少有一个长中短产业增收项目。”这是陕西省产业脱贫的目标之一。“以前急功近利短平快的项目多,长期项目少,现在沉下心来谋划长期项目,没有产业支撑,何来‘可持续’脱贫?”陕西省农业厅党组书记、厅长文引学认为。

  产业扶贫效果最好,也最难搞。陕西省委农工办主任刘德虎介绍说,为破解产业扶贫难题,陕西开展产业精准扶贫试点,探索股权投资扶贫新模式,即“政府(扶贫办)+供销社(供销集团)+金融(保险)+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贫困户)”五位一体模式,以较少的投资发挥了几何效应。

  今年3月14日,在安康市汉滨区阳晨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产业分红发放仪式上,人潮涌动,暖意弥漫。186户贫困户首次尝到产业分红的甜头,冯台村村民王开孝就是其中一员。阳晨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大平介绍,2015年底,公司与供销企业集团签订产业精准扶贫投资协议,接受其3500万元注资,同时帮扶贫困户1050户,保证帮扶贫困户在三年内全部脱贫。公司分门别类建档立卡,因户制宜确定产业精准扶贫帮扶措施。去年已有288户贫困户脱贫,今年预计脱贫400户。

  “银杏种植是好产业,我种了将近4亩,明年脱贫不成问题。”洋县茅坪镇长坝村二组贫困户王建中说。“2015年,省供销企业集团入股资金1750万元,不仅带动了6000多户贫困户脱贫,还让企业得到了优质原料,提升了经营管理水平,实现了多赢。”志建药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谢志建说。

  “由原来的数字脱贫、算账脱贫,到现在的持续脱贫,汉中用市场手段发展产业带动群众致富。”汉中市委副书记权俭表示。

  陕西省供销社副主任武静元介绍,产业精准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一招”,目前,供销集团对35家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实施股权投资。除县区政府已委托投资6亿元以外,县区政府新增加委托投资额8880.4万元,供销集团跟投资金5759.6万元。

  延安市洛川县交口河镇后川社区残疾人屈万平是一位身高只有1.1米的脆骨症患者,通过参加残疾人电子商务培训后,开始利用网络销售苹果。几年下来,销售额达35万元。2016年初,在屈万平的倡导下,成立了“洛川县残疾人协会”,通过网络销售洛川苹果,做到了“统一标准、统一价格、统一配送”,足不出户可轻松脱贫。

  “延安把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作为提高苹果产业整体效益、促进贫困户稳定增收的重要抓手,不断强化苹果品牌建设、上下游产业打造,充分发挥苹果产业的辐射和带动效应。”延安市农业局党委书记、局长刘小鹏说。延安全市100多万人从事苹果产业,实现产值近百亿元,覆盖有劳动能力贫困人口的70.5%,年人均果业收入5000元以上。

  “一亩茶园十亩田,一亩山茶过万元。”西乡县引导贫困户发展茶产业;西安市周至县大力发展猕猴桃产业,带动贫困户脱贫;宝鸡市扶风县精心打造经济林、优质苹果、设施蔬菜等产业带……陕西各地都绘就了符合实际、布局合理的脱贫攻坚产业蓝图。文引学介绍,陕西突出贫困地区特色主导产业精准脱贫,还组建产业扶贫融资基金平台,总规模达到800亿元,保障有脱贫任务的96个县区特别是深度贫困地区发展扶贫产业。

  上下同欲者胜,同舟共济者赢。2017年全省40.4万人脱贫、1261个贫困村退出、4个贫困县摘帽的既定目标已陆续进入验收阶段。带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承诺,带着3800万三秦父老实现共同富裕的期许,陕西脱贫攻坚战还在继续,干群合力,久久为功,这场硬仗定会赢得全面彻底,赢得振奋人心!

  (采访组成员:唐园结 李炜 申保珍 焦宏 崔丽 肖力伟 胡明宝)

  

 
 
更多>同类农业资讯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 当前有6069人在线
  • 其中2309位会员
  • 3760位访客
  • 今日发布帖子:2600
  • 今日访问量:3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