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这首草原牧歌总能引发人们的无限遐想。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从“五位一体”总布局的战略高度出发,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等理念,将草原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这是我国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力度最大的5年,是草原畜牧业转型发展最快的5年,也是牧民增收最多的五年。5年来,从西北蒙甘宁到南方草山草坡,从若尔盖大草原到伊利河谷,从川藏高寒牧区到温带草原牧场,我国广袤辽阔的草原正在焕发出更加迷人的风采。
5年来,仅中央财政投入的草原生态保护建设资金就超过1000亿元,草原生态修复速度明显加快,持续恶化局面得到有效遏制;全国重点天然草原平均牲畜超载率累计下降15个百分点;全国天然草原鲜草产量连续6年超过10亿吨,实现稳中有增;2016年,全国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54.6%,较2011年提高3.6个百分点。
5年来,各级草原部门不畏艰难、开拓创新,从草原保护、建设、利用到基础支撑,工作全面开花、亮点突出,在平凡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为美丽中国铺就着绿色基石。
管护好草原这片绿——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为草原生态建设确定全新战略定位
我国草原面积近60亿亩,与森林、农田共同构筑起内陆绿色生态空间。党的十八大首次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要求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面积比重最大、是森林耕地总和的草原,毫无疑问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战场、主阵地。
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8大制度、47项具体改革任务,其中明确由农业部牵头或参与的草原改革任务有20余项,其他的改革任务也大多与草原有关。
“我们要瞄准草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这一目标,因地制宜,综合施策,把每一亩该保护的草原坚决保护好,把该建设的草原切实建设好。”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多次强调,要坚定做好草原工作。
从顶层设计到全面部署,草原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推进,草原保护建设力度不断加大。5年来,全国已划定基本草原35亿多亩,约占全国草原总面积的58%,承包草原达43亿亩;中央财政投资100亿元,在13个省区连续实施退牧还草工程;投入20亿元资金,启动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进行沙化草地治理;大幅提高退耕还草投资标准,投入23亿元资金启动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项目。同时还启动实施了西南岩溶地区草地治理、已垦草原治理等工程,宁夏云雾山草原自然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监测数据显示,草原重大治理工程区内,植被盖度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牧草高度提高40%以上,鲜草产量提高50%以上。
“以前养羊越多,草长得越不好,越是挣不了钱。”内蒙古锡林浩特市巴彦宝力格苏木的牧民毕力格巴图说,“现在草场恢复了,牧草又密又高,完全可以自给自足。”
辽宁省北票市上园镇勿拉草村村民马万昌说:“这两年,大黄风没了,雾霾没了。以前冬天刮风都是带沙的,现在好多了,山变绿水变清。过去下雨,水一下山,都是通红的,现在山上的水基本下不来了。”
发展好生态型现代草牧业——
绿色发展理念和“两山”论有效破解草原保护与开发矛盾
曾经,超载过牧、乱采滥挖、工矿开发现象严重,不仅破坏了草原生态环境,而且破坏了持续发展的根基,成为惨痛的历史教训。
习近平总书记的“两山”论成为处理草原保护与发展矛盾的一把金钥匙,“五大发展理念”之一的绿色发展理念为牧区指明了方向。农业部副部长于康震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草原补奖为核心的一系列草原新政的持续实施,基本扭转了过去草原利用无序、开发无度、严重过牧的状态,坚持‘生产生态有机结合、生态优先”的方针深入人心,草原生产方式正从粗放型向生态型草牧业转型。”
草原利用更加科学合理。从2016年开始,国家启动实施新一轮草原补奖政策,完善优化政策内容,提高草原禁牧补助和草畜平衡奖励标准,加大绩效奖励力度,扩大政策实施范围。2016年草原生态补奖政策资金投入达到187亿元,比上年增加21亿元。禁牧休牧制度和草畜平衡制度在草原牧区全面实行,草原禁牧管理和草畜平衡管理面积分别达到12亿亩和26亿亩。
草牧业健康快速发展。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要加快发展草牧业”。农业部启动草牧业发展试验试点,重点进行粮改饲、种养结合、金融服务支撑等试点示范,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草牧业发展模式。在北方10个省区启动实施“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建设高产优质苜蓿示范片区。在10个省区开展南方现代草地畜牧业推进行动,合理开发利用南方草山草坡资源。在“镰刀弯”和黄淮海地区的17个省区实施粮改饲试点。草牧业加快发展,全国牧草种植生产稳中有升。目前,全国保留种草面积超过3亿亩。
依托草原补奖政策,牧民的政策性收入显著增加。在这个过程中,牧民的草原保护意识从“要我保护”向“我要保护”转变。生产过程更加绿色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保育型草牧业逐步形成。
“补奖政策实施前,我养了170多头牦牛,自己也想减,可又怕影响收入。”四川省红原县安曲镇哈拉玛村牧民泽布丹泽布丹说,“但实践证明,适度放牧后,草原生态恢复了,减畜反倒增收了。”
做好草原工作这篇大文章——
按下快进键,草原监测、执法、防火等齐头并进迈上新台阶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间,草原工作按下快进键,各项工作齐头并进迈上新台阶。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主任李伟方介绍说:“5年来,草原监测工作机制不断完善,草原执法监督能力不断提升,草原违法案件查处力度不断加大,草原防火、草原征占用管理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数据清、情况明、信息准,是草原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基础。5年来,草原监测能力持续提升,基础支撑能力日益增强。每年编制发布全国草原监测报告,在行业内外均产生较大影响。在10多年数据累积和工作方法创新的基础上,发展出“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这项与“森林覆盖率”同等重要的监测指标,进入到国家战略性文件当中。“到2020年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要达到56%”,已写入国民经济“十三五”规划、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纳入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考核指标,作为由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的生态文明建设重大目标任务,将对省级党委和政府进行考核,这是草原工作的一项重大突破。
近3年草原防火基建投资近8亿元,是前10年投资总和的两倍,初步建立了部、省、市、县四级联通的草原防火应急指挥平台,极高和高草原火险区草原防火物资储备库站建设率由40%提高到70%,防火物资装备水平大幅提升。全国共立案查处各类草原违法案件8万余起,农业部连续4年对破坏草原资源的35起典型犯罪案件进行通报曝光。
草原论坛已成为中国生态论剑的重要平台和农业领域的品牌论坛,为草原政策创设、制度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智力支持。推出“草原卫士”公益电影,传唱草原监理行业歌曲,开展草原普法宣传、种草绿化、生物多样性保护、防灾减灾、禁牧休牧等现场宣传活动,使得草原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然而,草原之美并非一日之功,草原生态环境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草原保护建设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我们坚信,在绿色理念引领下,草原工作必将为美丽中国铺就更加亮丽的绿色,我们必将拥有更加美好的绿色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