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20日,由农业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主办的农业政策热点问题座谈会在云南昆明举行。来自农业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农业大学、农业软科学研究基地、14个省(区、市)和农业大县的30多位领导、专家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题,从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培育农业发展新动能、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深化农村改革等4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研讨。
与会代表认为,今年以来,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稳中向好、稳中向新,继续保持了稳定发展的好势头。夏粮再获丰收,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村改革深入推进,结构调整成效明显,新产业新业态新主体蓬勃发展,为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重要支撑。但面临的矛盾和困难也比较多,一些新情况和苗头性、趋势性问题开始显现:农产品价格下行压力加大,农业创业创新面临瓶颈制约,农业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特别是农民增收向好基础还不稳固,需要引起高度关注。
农业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主任倪洪兴作了题为《国际农产品市场与我国农业竞争力》的发言。他说,我国农业对外贸易面临着严峻挑战,进口冲击问题突出;国际农产品价格天花板效应增强,农业产业发展动力换挡和农民增收难度加大;国际市场波动的传导更加直接,国内市场稳定和产业安全风险加大。建议国家建立健全开放型农产品供给保障体系、农业政策支持体系和农业产业安全体系。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陈良彪在发言中表示,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应避免融合发展的概念泛化,关键是在农户及其联合体这个层面上,推动一二三产业从平面的“集合”“联合”转向互相渗透、不分彼此的深度融合,使农民直接创造和分享农业的多重价值。为此,必须立足农村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民俗文化和产业优势,以特色农业为核心,进一步整合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业价值链;以田园风貌、乡土风情为核心,进一步明确农村定位,实现资源要素整合,让农民长期稳定地充分共享发展成果。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姜长云认为,促进农民增收应综合施策、系统发力,要积极推进服务业创新发展,促进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要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为抓手,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增强对农民增收的带动能力;要积极支持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和农村服务业发展,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和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创造条件。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田志宏在交流中提出,我国农业补贴政策改革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是价格支持政策对市场干预较大、补贴结构不合理、“绿箱”补贴使用不足、补贴对象缺乏有效调整等,为此要推动农业补贴政策“由黄转绿”,按照“绿箱目标、价补分离、重点支持、综合配套”的思路,分阶段、分重点、循序渐进地推进农业补贴政策改革。
云南省农业厅副厅长王平华表示,近年来,云南立足自身实际,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把地理、气候、物种、生态、开放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产业优势、竞争优势,打响“绿色牌”“生态牌”“健康牌”“文化牌”“错季牌”,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在全国独树一帜。
其他与会代表围绕不同主题做了交流发言。针对小麦玉米结构调整、轮作休耕试点、农膜回收利用、小农生产扶持政策、现代农业产业联合体、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两权”抵押贷款、财政资金投改股等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提出了一系列具有较强创新性和实践性的对策建议。
据了解,近年来为更好地分析农业农村经济形势,加强政策储备,推动做好农业政策调研工作,农业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每年都要召集部分省份农业政策法规系统同志,邀请有关方面专家,就农业政策热点问题进行研讨交流,对于准确把握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矛盾问题,及时谋划应对之策,产生了积极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