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土农网农业信息发布平台

在线客服QQ:

1297394205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农业要闻

打造新引擎 培育新动能——山东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创新实践

   日期:2017-09-07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zgny.com    浏览:407    评论:0    
核心提示:  “今年土豆价格不好,但咱合作社的20亩土豆还是以每斤3.8元的价格被抢购一空。”近日,在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高庄街道曹家庄

  “今年土豆价格不好,但咱合作社的20亩土豆还是以每斤3.8元的价格被抢购一空。”近日,在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高庄街道曹家庄,明利蔬菜合作社理事长陈明新说。

  原因何在?陈明新分析,一是合作社严格推进标准化生产,应用了增施有机肥、秸秆生物反应堆等技术,生产出优质土豆。二是合作社11年来专注研究口感和味道,擦亮了“明利蔬菜”这块金字招牌,有自己的超市柜台和会员客户,不愁卖。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怎么改?关键是要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打造农业发展的新引擎。”山东省农业厅厅长王金宝说,“山东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体思路可以概括为‘三保两育一改一增’,即以保供给、保质量、保生态为目标,以育主体、育品牌为抓手,通过深化农村改革,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通过发展农业‘新六产’,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在具体创新实践上可以概括为‘三新’:科技创新打开新局面,以科技为支撑,全面落实标准化生产,在供给侧生产优质的农产品;品牌建设取得新突破,以质量为基础,以品牌为手段,精准对接需求侧,实现农产品的优质优价;‘新六产’取得新进展,以产业融合为载体,聚合现代农业发展要素,推动‘三链重构’,培育新产业新业态。”

  打造科技引擎,实施“十大展翅行动”

  武城县志远粮食种植合作社自2015年起对接中国农科院,推广使用该院以“农机农艺八配套、科学播种六融合、绿色防控四结合”为要点的玉米绿色增产增效综合技术。理事长牛文忠介绍说:“合作社流转土地1000亩,建立了核心示范区,同时为社员提供托管服务。目前全托管面积已超1万亩,半托管将近两万亩。”

  “对接1家合作社,落地先进生产技术两万亩,这就是成效。”武城县农业局局长张学丰说,“近年来,武城强化粮食生产科技支撑能力的做法是对接科研院所,实施‘院地合作’,研发集成先进技术;对接新型主体,推动‘科社合作’,落地推广先进技术。”

  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当中,科技创新是重要一环,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支撑和拉动作用。没有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协调发展就无从谈起。

  “农业重大应用技术联合攻关行动、科技支撑和服务产业发展行动、种质资源保护开发与良种产业化行动……”在山东,以“十大展翅行动”为代表的农业科技创新已于2015年全面铺开,着力构建起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应用新机制。

  目前,山东已围绕农业主导产业,组建“十三五”新一轮农业创新团队26个,涵盖农产品种类79个,基本实现对主要农产品全覆盖。各级农技推广机构达到4771个,农技人员2.9万人,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20多万个。山东被农业部列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整体推进示范省,累计培训新型职业农民10万余人。全省持证种业企业325家,省级以上持证企业173家;发布农业主导品种55个、主推技术68项;审定农作物品种62个;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7%。实施农机装备研发创新计划,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2%。

  打造品牌引擎,着力擦亮金字招牌

  近年来,记者在山东各地采访发现,“生态沂蒙山、优质农产品”“聊·胜一筹”“齐民要术地、中国食品谷”等区域形象品牌,蒙阴蜜桃、章丘大葱、烟台苹果等区域公用品牌,好当家、鲁花、东阿阿胶等企业产品品牌,形成了互相促进、相得益彰的三级品牌体系。

  作为山东品牌农产品的典型代表之一,“胶州大白菜”这一区域公用品牌的管理和使用权,属于胶州大白菜协会。据介绍,要使用“胶州大白菜”商标,须是出自经过协会认定的基地,种植协会认定的品种,全程落实标准化生产。产品在通过协会检测后,每亩选出1200棵,贴上二维码并统一包装后,按照“每箱两棵60元”的标准售卖。

  “这就是胶州大白菜的‘横行密码’,这就是金字招牌的富农效应。”山东省农业厅副巡视员姜卫良说,作为农业产业化的发源地,山东农业以前是向规模和产量要效益,现在是向质量和品牌要效益,要用质量兴农、品牌强农战略引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质量是农业发展的生命线。近年来,山东坚持以“满足吃得好吃得安全”为导向,持续重点推进。2014年,在全国率先以省长令形式发布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规定》,明确了属地责任和各类主体责任,健全完善了省、市、县、乡、村5级监管队伍;2015年,重点抓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创建和追溯体系建设,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市达到3个、安全县18个、省级安全县35个、省级农产品质量追溯平台与50多个县(市、区)实现互联互通。去年,又以韭菜、羊肉为突破口开展了重点产品的专项整治,绘制了国内首张精准韭菜地图,将种植面积半亩以上的韭菜地块全部纳入网格化动态监管。

  2016年,山东发布《农产品品牌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实施山东农产品整体品牌形象塑造工程、建立健全品牌农产品标准体系、建立品牌农产品评价体系、建立线上线下品牌农产品营销推广体系、健全完善农产品品牌建设的政策扶持体系、夯实品牌农产品的基础六大实施路径。提出以实现优质优价为目标,建立完善激励机制,力争到2020年,全省“三品一标”认证产品数量达1万个,知名区域公用品牌达50个以上。

  去年底,山东在召开的全省农产品品牌建设大会上,正式发布了以“齐鲁灵秀地、品牌农产品”为主题的山东农产品整体品牌形象标识,这是全国第一家发布的省级农产品整体形象品牌。同时,山东公布了“烟台苹果”等23个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和“龙大食品”等200个企业产品品牌,以及20家品牌农产品专营体验店。

  发展农业“新六产”,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原先是一片旱涝难保收的中低产田,现在是连片近万亩的生态荷花湿地,作为见证人,临沂市兰山区半程镇枣林庄村党支部书记田春波介绍说:“原先基础条件差,一年每亩也就收入五六百块钱。2015年金锣集团来了,投了七八千万元,建成了这片壮观的湿地公园。”

  现在,枣林庄村农民不仅有每亩每年1600斤小麦的流转收入保底,到荷塘打工每月收入也有两三千元。不少有头脑的村民,在荷塘周边开起了农家乐、土特产超市,赚得更多了。

  据临沂市农业局局长鞠艳峰介绍,围绕主导产业,对接新型主体,整合涉农资金集中投入,变项目区为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兰山区万亩湿地项目,财政投入不足千万元,却撬动社会投入近亿元,建成了集生态保护、莲藕种植和都市休闲旅游于一体的产业融合发展园区,带动了周边两个乡镇9个村庄的农民增收。

  “加快发展农业‘新六产’,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是山东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重要导向。以产业融合为载体,以园区建设为平台,整合涉农资金集中投入,积极对接新型经营主体,合理引进工商资本,抓绿色农业、电子商务、农业观光、乡村旅游、教育拓展等新产业新业态,从土地流转、股份合作、务工就业、创业创新等多渠道挖掘农民增收新动能。”山东省农业厅副巡视员于永德说。

  据介绍,山东抓住连续3年成为全国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省的机遇,注重发挥一产的基础作用,突出三产融合的乘数效应和联动效应,强化对农民增收的带动。积极探索接二连三、隔二连三、接二连一融合模式,推进产业链叠加;以实施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项目、加快发展休闲农业为重点,促进一二三产业各环节增值,实现价值链相乘;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农社对接、农校对接等产销直挂模式,减少流通环节,实现供应链相通。通过“三链重构”,着力打造终端型、体验型、循环型、智慧型等多种新业态。目前,已在51个县(市)开展了试点,取得了积极成效。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17个、示范点30个,省级各类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项目200多个;全省休闲农业经营主体达到1.2万家,营业收入超过550亿元,受益农户近60万。今年上半年,全省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260亿元,同比增长30%。

  

 
 
更多>同类农业资讯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 当前有6069人在线
  • 其中2309位会员
  • 3760位访客
  • 今日发布帖子:2600
  • 今日访问量:3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