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 杨久栋)4月21日,新中国土地制度演变与农业发展研讨会在山东大学召开。研讨会旨在梳理建国以来我国农地制度发展演变,促进“三农”问题精准解决,让农业经济学理论更好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与会专家对新中国土地制度演变与农业发展的历史、现状和未来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对农业经济理论创新和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建设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与会专家认为,土地改革是农村改革的核心,农村改革是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必须理性认识新时代农村改革的内外部形势,准确把握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建国以来,我国农村土地改革经历了确立、完善、深化的三大阶段,并在每个时期都取得宝贵经验。新时代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要对标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城乡融合发展的任务要求,与时俱进加快土地产权制度创新。
专家指出,农地制度改革要满足经济可持续性、技术可进步性、世代连续性的要求,以土地为载体汇聚资本、资源、技术和人才等现代要素,进一步激发和释放农业发展活力。要探索不同形式的土地规模经营实现形式,通过土地流转、股份化等方式,实现土地产权活化和实化。
当前我国农业经济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肩负着重要使命。专家认为,农业经济学研究不应“脱实向虚”,应当加强本科阶段通识性教育,促进学生增强了解国内国际农业基本情况;在专业知识教育上,应当让经济思想史和新中国政治经济史成为新一代中国经济学人的必修课,让实践调研成为构筑理论大厦和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石,真正培养了解中国、热爱中国、乐于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出谋划策的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丰富人文情怀的经济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