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土农网农业信息发布平台

在线客服QQ:

1297394205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聚焦三农

人居环境大整治丨浙江余杭:生态宜居启新章

   日期:2018-10-31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    作者:zgny.com    浏览:980    评论:0    
核心提示:  本报记者 蒋文龙 朱海洋  游完西湖后,再去哪逛逛?不少到浙江的游客会做出如此选择:到嘉兴的乌镇、西塘,在古镇里找寻江

  本报记者 蒋文龙 朱海洋

  游完西湖后,再去哪逛逛?不少到浙江的游客会做出如此选择:到嘉兴的乌镇、西塘,在古镇里找寻江南味道;赴湖州的德清、安吉,在民宿里体味本土风情;抑或去杭州境内的淳安、桐庐,陶醉在绿水青山之中……这些地方距离杭州百来公里,近几年,炙手可热,不可不到。

  不过,这场乡村旅游的争霸赛,正迎来一个强劲的新对手:地处杭州近郊的余杭区。尽管比山水资源,余杭难敌浙西山区;比特色民宿,浙北湖州早已先人一步;比特色景区开发,人家也早已在市场上站稳脚跟。何以争锋?记者看到,抓住独特的区位条件和市场优势,扬长避短,余杭在乡村农旅融合上,意图一领风骚。

  “作为经济发达地区,余杭‘三农’怎么发展?光种种养养,光生态宜居肯定不够,必须抓住毗邻大都市的优势,走农旅融合的发展道路,方能实现效益最大化。”葛建伟是余杭分管“三农”的副区长,十多年前,还在鸬鸟任镇长时,就已力主农旅融合。

  然而,十年间,相比余杭工业、服务业的高歌猛进,以及周边县市乡村旅游的如日中天,余杭在乡村旅游上的产值和增速则相形见绌,亟待尽快行动起来扭转局面。

  去年,余杭启动美丽乡村建设,计划在三年内,将所有建制村建成美丽乡村精品村。此后,无论是“美丽余杭”行动计划,还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又或是即将出台的“高水平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三年行动计划”,余杭都将农旅融合作为重中之重。

  7月14日,全国各地浙江商会的50多名代表齐聚余杭,共同发起成立了“省外浙商农旅投资合作交流中心”。数据显示,去年,余杭休闲旅游业共接待游客875万人次,直接经营收入超过8亿元。农旅融合这条路,余杭走对了!

  余杭崇贤街道新桥港治水后,成为取景胜地。资料图

  臭塘变身莲花池

  多年持续大力治水,倒逼产业转型升级,把公共品变成有价值的商品,让乡村具备“造血功能”

  夜幕降临,运河街道新宇村盛家港的莲花池旁,人头攒动。荷叶、莲花的清香,伴着夏日虫鸣,让漫步在“荷塘月色”的游人们心旷神怡。但谁能知道,三年前,这里还是人人避之不及的臭水池。

  说起这段历史,街道办事处分管农业的副主任周文泉感触最深。过去,运河街道有两大拳头产业远近闻名,即温室甲鱼和黑鱼养殖,杭州市场的黑鱼近半来自此处。“尽管富了百姓口袋,但由于养殖尾水随意直排,导致小微水体发黑发臭,老百姓怨声载道。”周文泉说。

  对此,当地政府伤透了脑筋。如果关掉,毕竟牵涉千家万户,尤其是养殖户的切身利益;如果改造,试用了各种办法,可都收效甚微。“五水共治”在全省推开后,已经容不得余杭再作迟疑。运河街道决心铁腕整治。

  然而退养后,农民很可能找不到新的谋生手段。因此关停之前,必须确立新的产业发展方向。经过多方调查论证,街道瞄准了荷花种植。莲藕浑身都是宝,荷叶能制茶,秆茎可入药,单是采藕带,亩均毛收入就有万元左右,比养黑鱼赚钱多了。关键在于难以处理的河道淤泥有了好去处,回塘种藕后就能变废为宝。

  经过整治,2400亩甲鱼塘和黑鱼池一举清退,取而代之的是3100多亩莲池。周文泉告诉记者,政府除了予以适当补助,还提供一家一户难以完成的公共服务,比如,引进优良的新品种,邀请专家进行技术培育,引入第三方的秸秆回收组织,提供土地流转统一发包服务,还有招引龙头企业入驻提供后端营销,等等。

  风蒲猎猎弄轻柔,藕花无数满汀洲。曾经引得无数人神往的余杭风光,重又完美地展现在人们眼前。看到人气渐旺,运河街道又因势利导,在莲池中营建了大量游步道。过去,养殖场的水体都是劣五类,现在,已经普遍提升到四类以上。接下来,当地还准备把运河以北的四个村统一纳入精品区块建设计划,开展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打造运河水乡古风情小镇。

  新宇村盛家港的变迁,在余杭绝非个例。作为典型的江南水乡,余杭境内水网密布,曾经一度饱受污染直排、沉船河坝、水系不畅之累。“基础设施建设得再好,如果治不好水体,老百姓还是没有获得感,大环境也不可能优美。”余杭区“五水共治”办公室工作人员毛凌云说,几年来治水倒逼余杭产业升级,建立健全清淤轮疏机制,农村的水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13年以来,余杭完成了138个村庄的生活污水治理,投入资金7亿多元。余杭抓“治水”并非简单砸钱,而是尽量采取低成本、易操作、可推广的治理手段,也并非“一招鲜”,而是将其放入环境综合整治中,搭配电线的“上改下”,生活污水的截污纳管、农房外立面的改造等工程,最关键的是植入产业元素,让公共品变成有价值的商品,让乡村具备“造血功能”。

 
 
更多>同类农业资讯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 当前有6069人在线
  • 其中2309位会员
  • 3760位访客
  • 今日发布帖子:2600
  • 今日访问量:3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