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更强更美更富(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年·数说)
——我国农村改革开放四十年速写
本报记者 高云才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制图:张芳曼
开栏的话
时间是最真实的记录者,也是最伟大的书写者。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中国人以敢闯敢干的勇气和自我革新的担当,闯出了一条新路、好路,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
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中国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现行联合国标准下的7亿多贫困人口成功脱贫,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总数70%以上,“改革开放为世界造就了一个‘中国奇迹’”。
本报从今天起推出“数说”系列报道,通过数据和图表,全面反映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各个领域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激励广大干部群众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开拓精神,将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敬请关注。
这些天,严金昌老人仍沉浸在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的喜悦中。作为40年前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大包干”18个带头人之一,严金昌老人感触很深,“赶上了新时代呀,从人人分地到人人持股,今年又人人分红,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老严一家和他所在的小岗村,是波澜壮阔的中国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的一面镜子。这面镜子,映照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滚滚洪流,映照着我们党重农强农政策的强大定力,映照着中国“三农”发展的铿锵脚步。
衡量“三农”发展水平和质量,要看两个关键指标:吃得行不行,腰包鼓不鼓。
这40年,全国粮食总产量接连跨上新台阶,确保了国家粮食安全,吃不饱饭彻底成为历史。
1978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仅有6000多亿斤,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建立和农产品提价、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缩小,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解放了农业生产力,促进粮食产量快速增长。到198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8000多亿斤。
党的十八大以来,持续加大投入支持力度,不断改革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体系,粮食生产能力已经锻造成型。2012年全国粮食总产量首次突破12000亿斤大关,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跃上新台阶。2015年粮食总产量再上新台阶,首次突破13000亿斤。2017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为13232亿斤,比2012年增产了987亿斤。
这40年,乡亲们的腰包越来越鼓。1978年全国农民人均收入只有134元。农村改革建立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农民的收入不断增长。
党的十八大以来,不断完善强农富农惠农政策体系,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布局结构进一步优化,农村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新旧动能加快转换,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体系初步显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积极成效,农民收入进入快速增长新时期。
2017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432元,5年间年平均增长8.0%。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从2012年的2.88∶1降至2017年的2.71∶1。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从2012年的37.5%下降到2017年的31.2%。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揭开了中国“三农”发展的新篇章。按照中央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是,“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我国“三农”发展正在希望的田野上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