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福州9月9日电题:福建:打好“组合拳”提振干部精气神
新华社记者陈弘毅
福建近年来紧紧抓住干部精气神这个“牛鼻子”,通过问题导向“精准施策”,打出一系列提振干部队伍精气神的“组合拳”,“敢为、愿为、善为”之风已渗透八闽干部血液,全省上下齐心协力聚焦高质量发展、赶超发展施展拳脚、干事创业。
(小标题)一线考核让“能者上庸者下”
“中隔墙施工已完成,站厅层装修工程已完成……”日前在热火朝天的福州地铁2号线上洋站施工现场,福州市委组织部一线考核工作组逐项对照节点任务清单,跟进项目进展。这样的督导自2016年来,在福州地铁项目中已是常态。
福州地铁曾因多部门协调难、征迁慢等原因修建进度迟缓,群众对此意见很大。为此,福州在地铁建设中引入“一线考核干部”机制,将地铁建设任务与时间节点分解到各单位和责任人;组织部门成立专项考核组,采取列席旁听指挥部会议、节点对账、明查暗访等多种方式,近距离、全方面、多角度、立体式考核干部,以干部精气神带动项目进度。
“在各重大项目推进过程中,我们及时发现并提拔了一批表现突出的干部,并调整、处理了个别‘庸懒散’的干部,干部队伍作风为之一振。如今多条地铁建设齐头并进,百姓纷纷点赞。”福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吴深生告诉记者。
2016年以来,福建各地纷纷推出一线考核干部的做法;今年,福建成立了省委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工作领导小组,打出的一套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组合拳”让一批“狮子型”“老黄牛式”干部有了更大的舞台。
在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廖俊波同志生前工作过的南平市, 59岁的武夷新区副调研员郑成福还常常在项目一线加班。去年,这位扎根乡镇30多年的“老黄牛”因为工作业绩突出,刚从童游街道主任科员的岗位上得到提拔。
如今在南平,“注重一线、注重基层、注重实绩”的用人导向已经深入人心。
(小标题)蹲点调研推动“精准选人公正用人”
“过去我们一听‘组织部来人了’,都觉得是来开个会宣布提拔的,现在组织部干部一来就是2周,把下面的情况摸得很透。我们都说这下埋头干事的人不会被埋没了。”一位长期在县里工作的科级干部告诉记者。
福建全面开展了领导干部蹲点调研工作,近距离、多渠道、多层次了解干部,全方位广角度掌握干部德才表现,构建形成了考核了解干部的常态长效机制,进一步提高了精准选人、依事择人、公正用人水平。
福建省委组织部干部二处处长陈柏生形象地告诉记者:“蹲点调研工作组深入项目、生产、服务一线了解情况,每个单位都形成一份‘CT’式扫描报告,把干部素质长短搞准,把问题的‘病灶’找准,推动‘靶向治疗’。”
陈柏生说,在谈话对象选择上,福建组织部门坚持“四必谈”,也就是长期在基层一线、艰苦地区、“冷门”单位工作的干部必谈;埋头苦干不事张扬的“老实人”必谈;敢于担当而遇到挫折委屈的必谈;职务长期没有变动的必谈。
“参加工作十几年,还从没有参加过这样的谈话。”龙岩某乡镇党委书记告诉记者,这种方式氛围宽松,讲的都是真心话。
龙岩、南平等多地组织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蹲点调研不仅推动了机制之变,让干部考核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更推动了作风之变,让机关与基层“架了桥、通了路、连了心”。通过开展蹲点调研,一批久拖未决的“老大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不少党员干部郁积已久的心结也解开了。
(小标题)制度“护航”关心关爱干部
近日,宁德古田县委统战部副部长黄骅在病床上收到了同意职级晋升的材料。在此前的考核中,组织部门发现他有较长时间请假问题,原本黄骅应被“一票否决”,但经过深入了解后发现,黄骅在乡镇、县住建局等基层一线岗位工作20多年,任劳任怨、尽心尽责,干部群众对他评价很好。
“黄骅同志之所以长期请假,是因为他长期工作积劳成疾,今年以来阶段性请假外出治疗,目前仍卧病在家。经过综合考虑,组织集体研究同意他按期晋升职级。”古田县委常委、组织部长许峰说。
为了给基层干部谋事创业营造更好的“软环境”,福建积极探索完善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旗帜鲜明地为那些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同时,为干部提供“有温度”“更贴心”的帮扶,定期了解他们家庭情况,尽力替干部分忧,绝不让默默奉献的干部“受累还流泪”。
记者从莆田市委组织部了解到,莆田市湄洲岛管委会一名副主任的妻子身患重病,长期需要人陪护,但多年来他对组织只字未提,选择坚守海岛,推进湄洲岛农村公路网、雨污水等专项规划建设,海岛村容村貌得到有效提升。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市委组织部按照便于照顾家庭的原则,去年将这名干部调整到离家较近的县区任职,让他更好地兼顾家庭和工作。
“组织部门要坚守‘公道正派’的价值理念,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担当,为勇于负责的干部负责,推动干部队伍形成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生动局面,为加快新福建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福建省委常委、组织部长胡昌升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