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土农网农业信息发布平台

在线客服QQ:

1297394205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聚焦三农

全力打赢农村“两类学校”建设攻坚战

   日期:2018-08-20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zgny.com    浏览:397    评论:0    
核心提示:  邬志辉  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简称两类学校)是城镇化推进、乡村学校撤并和城乡教育质量差距等主客观因素共同

  邬志辉

  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简称两类学校)是城镇化推进、乡村学校撤并和城乡教育质量差距等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由于乡村学生“成规模”“稀疏式”向城镇学校流动,导致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呈现出“城挤”“镇宿”“乡弱”的形态格局。针对这些问题,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基本补齐两类学校短板,进一步振兴乡村教育,基本实现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这一决策部署可谓及时雨、雪中炭,对于阻断农村贫困代际传递、让农村学生获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当前,我国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根本上是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和乡村教育发展不充分的问题。2017年底,全国有农村小规模学校10.7万所,在校生有384.7万人,集中着贫困程度较深、无力进城上学、处于社会“后20%”的弱势人群家庭子女,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核心目标人群,也是教育现代化最难啃的硬骨头。同时,2017年底农村小学寄宿生达934.6万人,占农村小学生总数的14.1%,面临交通、食宿安全和学习、情感危机等挑战。要全面落实文件精神,办好公平优质的农村义务教育,必须确立三种思维:

  首先,要坚持底线思维。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是义务教育质量分层的底部,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教育脱贫攻坚战的最后堡垒,必须兜住底线,实施底部攻坚,加强两类学校教育经费投入,补齐办学条件短板,配齐配强乡村教师、不断提高教师待遇。县级政府应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地规划农村学校布局,切实保障乡村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段学生就近入学,并在解决了学生上下学交通服务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的前提下,适度发展乡镇寄宿制学校,确保寄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其次,要用好统筹思维。乡村是中国社会的最基层,是上面“千条线”下面的那“一根针”,建议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思维,积极探索乡村教育的学区制管理,统筹布局规划、统筹建设项目、统筹建设奖金、统筹使用编制,充分发挥有限资源的最大效用。譬如可以将乡村养老、医疗和教育服务整合起来,发展一支综合性专业化的乡村社工队伍,形成使“老人需要儿童的表演和玩耍以颐养天年,儿童需要老人的关心和呵护以健康成长”的互补共生社会环境。再比如建立乡村小规模学校发展联盟,形成小规模学校发展共同体,在共同体内部开展教师联合教研、学生联合竞赛、图书校际漂流、经验共同分享等活动。对于距离偏远、交通不便的村小,可以通过免费宽带网络建设促进乡村教育、医疗、文化等共享服务一体化发展,促进数字教育资源在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全覆盖,同时加强信息技术手段配备,促进在线课堂、网络教研、线上学习的发展。

  再次,要学会优势思维。乡村小规模学校并不意味着落后,小班教学、多科教学、复式教学即使在国际上也是一种重要的发展趋势。同时,乡村的自然与文化、生产与生活、生态与社会、一方水土与一方人群等都可以成为教育资源,要让乡村儿童和青少年认识家乡的特质和比较优势,确立乡村自信,扎下乡土根脉。即使面对落后的乡村面貌,乡村学校同样可以发挥乡村社会改造和乡村全面振兴的功能,通过实施现代生活教育、现代生态教育和现代公民教育,使乡村学校成为“改造附近乡村社会的中心”和“实施各项教学的中心”。要全面振兴乡村,必须首先在乡村儿童的心中播下经济、生态、科学、文化和民主的种子,探索既现代又田园的乡村教育,这样一来,不仅乡村教育质量提升可期,而且现代创新人才培养可待。

  (作者为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

 
 
更多>同类农业资讯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 当前有6069人在线
  • 其中2309位会员
  • 3760位访客
  • 今日发布帖子:2600
  • 今日访问量:3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