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宋晓东、李鹏
三夏大忙曾是中原粮仓河南农业生产最为关键的一环,然而近年来随着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大量现代农机和农业设备投入到麦收中,极大地提升了麦收进度,改写着“三夏节奏”。同时,种植结构的调整优化,粮食收储、农业保险机制的不断完善,也有效地带动了农民增收,让农业生产更有保障。
快 8000多万亩小麦12天颗粒归仓
“过去收麦怎么也得10多天,今年不到4天全村的麦子就都收完了。”提起今年麦收,河南省新蔡县李桥回族镇狮子口村村支书李新瑞最大的感受就是一个字:快。
从5月28日,河南麦收开镰,到6月8日全省小麦基本收获完毕,今年河南全省8192万亩小麦,仅用12天就全部收获完毕,创造了河南麦收历史上收获最快的纪录。河南省农机局负责人介绍,6月1日至4日的麦收高峰期,仅4天就收获了全省近一半面积的小麦,2日至4日更是连续3天日收割面积超千万亩。
河南麦收进度快得益于现代农机的发力。据了解,近年来河南农机装备数量不断增长,大型农机具装备结构比例不断提高,今年麦收期间,河南全省收割机投入总量约为18.8万台,大喂入量收割机占比7成以上,还有近3万台作业收割机陆续奔赴山东、河北等地出省作业。
优 种植结构调整让农民增收致富
麦收时节,在河南永城市演集镇李楼村的优质小麦生产基地,麦穗沉甸甸压弯了头,籽粒饱满麦仁圆润。永城市农业局局长张亚超介绍,这片基地种植的优质强筋小麦平均亩产预计达到532.1公斤,可为当地农民增收3000万元,为面粉企业节本增效1.5亿元。
近年来,种植业结构调整成为河南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记者从河南省农业厅了解到,2017年,河南省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发展到840万亩,较上年增加240万亩,增幅达40%。目前河南已经初步形成豫北、豫中、豫东强筋小麦适宜区和豫南弱筋小麦适宜区,实现了优质麦生产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产业化。根据规划,今年河南省种植优质麦面积将达到1200万亩,计划到2020年发展到1500万亩。
发展优质专用小麦,不仅满足了粮食市场的多样化需求,也更好地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河南省唐河县源潭镇党坡村种粮大户乔振群说,种植优质麦销路好,基本不会存在卖难的问题,而且平均一斤小麦价格至少要比普通麦高出1-2毛钱,利润高。据了解,2017年,河南省收购优质小麦8.13亿公斤,带动农民直接增收2.5亿元。
稳 完善超标粮食收购处置机制
今年河南小麦生产经历了一系列自然灾害,去年适播期遭遇连阴雨天气,今年春季出现晚霜冻害,在五月下旬小麦即将收获的关键期,南阳、驻马店等地又遭遇了强降雨天气,导致一些地区小麦受灾。“我们种粮食最怕碰到天灾,辛辛苦苦干一年一旦受了灾,小麦想低价卖都卖不出去。”河南省社旗县种粮大户唐道丽说。
记者从中储粮集团公司河南分公司了解到,为最大限度地保障农民种粮收益,降低自然灾害给农民生产造成的损失,今年小麦收购的一大亮点是完善了超标粮食收购处置机制,稳稳地托住了粮食收购的底。
根据收购政策,因自然灾害或其他原因造成不符合质量标准或食品安全指标的小麦,以及验收发现入库粮食重金属、真菌毒素等食品安全指标超标的,由各地按照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和食品安全地方政府负责制的要求组织收购或处置,即使粮食受灾了,农民“有人管”,小麦也“有处去”。
此外,农业保险也不断发挥保障作用,稳稳地兜住了种粮风险的底,解除了农民的后顾之忧。中原农险兰考支公司经理戴严介绍,今年以来,兰考县共有410个村近两万户农民的小麦遭受到各类灾害,受灾面积超过了三万多亩,公司在第一时间勘损理赔,将群众损失降到最低,切实保障了农业生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