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土农网农业信息发布平台

在线客服QQ:

1297394205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聚焦三农

看浙江衢州如何提升基层治理能力

   日期:2018-06-05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农民日报    作者:zgny.com    浏览:379    评论:0    
核心提示:一网管天下小事不出村——看浙江衢州如何提升基层治理能力  蓝晨 本报记者蒋文龙 朱海洋  在我国行政体系中,乡镇处于“最末

一网管天下小事不出村

——看浙江衢州如何提升基层治理能力

  蓝晨 本报记者蒋文龙 朱海洋

  在我国行政体系中,乡镇处于“最末梢”,它的运行状况,直接关乎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不过,随着社会事务的不断复杂化,许多棘手的、责任大的事情,转嫁成为“属地责任”后,却让不少乡镇“不堪重负”。

  针对这一问题,2015年,浙江省提出了“提升乡镇统筹协调能力,探索建设乡镇综治工作、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便民服务等四个平台”的要求和目标,之后又将其与“最多跑一次”改革相融合,打出了一整套组合拳,目的就是完善基层治理体系。

  那么,浙江是如何进行这项改革的?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重点解决哪些问题?又出现了哪些好手段和好载体?带着这些问题,最近,记者走进了作为试点先行和率先整体推进的衢州市,看看当地怎样打通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

  让飞跑的“马儿”吃上草

  说起乡镇工作,龙游县龙洲街道党工委书记严明华“苦水”不少。这几年,任务越来越重,压力越来越大,动不动考核、督查,稍有不慎,还有可能被问责。“过去总说乡镇臃肿化,其实许多人并不归乡镇管。”

  严明华的话不无道理。过去,权在县里,事在乡里,相关部门在乡镇虽有机构和人员,可条块分割、难成合力。乡镇责任大,可在现行法律下,基本没有执法权,发现了问题,很多时候也是管不着,因此实际上职权和人员少得可怜。

  对此,浙江一直高度重视,从率先提出“四张清单一张网”,到之后的“放管服”,都在努力破解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问题。那么,“放管服”如何延伸到基层?浙江认为,作为最低一级政府,乡镇直接面对老百姓,越是要扮演“无限政府”的角色。

  既然法律的框架无法突破,那就必须从体制机制的设计入手,让更多资源向乡镇倾斜,使职权、力量围着问题转。于是,按照功能划分,便有了“四个平台”这一重要抓手。

  “四个平台,不是新成立机构,而是一种柔性的、功能性的工作机制,统筹使用县乡条块力量,优化行政资源配置,推进工作重心和力量下沉。”衢州市编办政策法规处处长徐凌飞解释说,尽管过去乡镇层面也有协作平台,但与县里还是没有打通,“现在,核心就在于县乡垂直层级的协作,弥补割裂现状。”

  力量如何下沉?记者看到,衢州的做法是,将派驻机构干部的日常管理、调动权、考核要求、工资福利分配权等方面下放给乡镇,同时将这些机构在基层的日常行政管理和执法纳入“四个平台”,以此来增强乡镇的统筹能力。

  改革意味着权力重构,万一部门推不动怎么办?对此,衢州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并加大考核和督查力度,定期通报进度,对工作不力的予以通报批评,追究责任。

  光有机制也不够,还得有实实在在的改革措施。徐凌飞说:“正是因为这几年,省里陆续出台了综合执法改革、市场监管体制改革、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等这些单项措施,才使得‘四个平台’短时间内能奏效,它实际上已成为政府自身改革措施的‘整流器’。”

  严明华对此深有体会:“切实解决了‘看得见、管不着’等困难问题,街道和派驻部门开展联合执法也更加顺畅了。”在龙洲街道,通过“四个平台”这一载体,实现条块结合、统一管理,人员增加了170%。

  “七员八员”变“网格员”

  “四个平台”的核心是统筹县乡,那么到了村里,落脚点在哪里?过去靠的是计生服务员、护林防火巡查员、食品卫生监督员等“七员八员”,多人多岗,补贴微薄,经常造成职责不明晰,有事又找不到人。

  按照省里部署,衢州市整合了各条线的网格员和信息资源,实现多员合一、一员多用。简单说,每个村就是一个网格、一张网,再将原先各条线协辅人员力量和补助经费等资源整合起来,取名“全科网格”。

  郑善英是柯城区万田乡慈姑垅自然村的老村委,现在她有个新职务——专职网格员。她每天都要在村里转几圈,发现有矛盾、有纠纷、有垃圾乱堆等现象,能现场处理的,就立马解决,不能处理的,就通过手机信息平台上报给乡里的“四个平台”。

  上个月,郑善英就发现了一处安全隐患。巡查中,她发现村里水库大坝局部渗漏,而且在坝边有穴坟墓,要整治,就得先迁坟。她将这事上报两天后,乡里就派人和村里一起解决了问题。

  “这种‘全科网格’带来的直接好处就是,解决人少事多的矛盾,让问题尽量在村里解决。同时利用代办员,实现办事不出村,最多跑一次。”万田乡综合信息指挥室副主任郑宇琦说。

  记者了解到,“全科网格”不仅在农村受用,在城市社区同样好处多多。柯城区衢化街道是个企业多、老人多、矛盾多的老街道。很早之前,当地就探索出“网格+服务”的模式,几年来,效果十分显著。

  昌苑社区有64个兼职网格员,清一色全是志愿者,服务着辖区内7600多人。主任冯国英告诉记者:“过去服务是条状的,现在是网状的,居民要办证、要投诉、有纠纷,找所辖的网格员就好,便捷又高效。”

  据了解,目前衢州“全科网格”事务清单内有30项工作,全市有4600多名专职网格员,覆盖所有村庄和社区。通过专职网格员代办制度,便民服务窗口更是直接延伸到了家门口,“群众有事找平台”成了新常态。在衢江区,群众跑腿次数减少了43%。

  信息联动,让事追着人跑

  记者采访中发现,“整合”是衢州乃至浙江在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升级中,一个最为核心的关键词,而除了行政资源、“全科网格”的整合,数据的整合与共享,可以说是第三条重要经验。

  2017年,在龙游县,名为“村情通”的微信公众号,火得不得了。仅半年多时间,注册用户就接近18万人,其以村为单位,与“全科网格”无缝对接,可提供户籍、土地、住房等40多项信息服务。几乎每家都有人关注,通过信息化,管理和服务直接联村入户。

  “这个公众号好比是个‘网上政府’,老百姓想问啥办啥,可按模块自助查询、操作。又好比是个信息平台,网格员或村民看到啥不对劲,随时可反馈信息,再由街道的综合指挥中心来分流。按规定,必须事事有回音,慢了还不行。”龙游县东华街道张王村党支部书记袁平华说。

  张王村原是个“软弱涣散村”,村民爱上访,在附近是出了名的。“其实没啥大事儿,都是信息不透明惹的祸。”袁平华说,现在每家每户都关注了公众号,村里账务、动态信息、选举投票等全公开,去年再无一人上访。

  在龙洲街道,有了“村情通+全科网格”后,同样也有不少新变化:村民反映冬令时路灯开得晚,第二天便得到整改;江滨公园配电箱被淹,从市民反映到解决,仅历经7个小时。去年下半年,整个街道累计村级爆料7581件,99%都在村里解决。

  “一边推广,‘村情通’一边也在迭代。根据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需求,我们梳理出更多的服务事项,让老百姓通过指南提前准备相关材料。如今,已有13项业务可全程网办,39项业务可网上预审。”龙游县编办副主任许慧斌说,如今,群众一次办成率由原来的60%,提到了95%。

  尽管对于数据的整合与共享,需要上级机构的统一部署,但记者发现,衢州市正一步步前进,从最初的演示、辅助功能,到越来越多的部门开设“网络服务”,并形成了一整套从信息收集、分流交办、执行处置,再到日常督办、信息反馈、督查考核的闭环模式。

  “相信随着信息孤岛被相继打通,乡镇街道的压力和负担会越来越轻,行政效率也会越来越高。未来,老百姓可以少跑,让数据跑、让物流跑,让事儿追着干部跑。”严明华判断说。

 
 
更多>同类农业资讯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 当前有6069人在线
  • 其中2309位会员
  • 3760位访客
  • 今日发布帖子:2600
  • 今日访问量:3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