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土农网农业信息发布平台

在线客服QQ:

1297394205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聚焦三农

畜牧业快步转向绿色发展

   日期:2018-05-27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zgny.com    浏览:141    评论:0    
核心提示:  目前,我国畜产品市场供应充足,肉类和蛋类人均占有量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但畜禽养殖走向规模化、集约化的同时,也面临产业结

  目前,我国畜产品市场供应充足,肉类和蛋类人均占有量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但畜禽养殖走向规模化、集约化的同时,也面临产业结构不合理、环保压力大、产品创新能力不足等挑战,该如何破解呢?

  经过40年的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饲料生产大国。2017年,我国工业饲料产量超过2亿吨,连续7年位居世界第一,年产值超过8000亿元。饲料工业由大转强、由大转优的奋进,正在推动饲料供给转型。从乡村振兴的整体态势上看,蓬勃兴盛的高质量发展要求,正在推动畜禽养殖业转型。

  饲料工业大而不强、大而不优——

  呼唤建设绿色饲草料生产、加工和经营体系

  尽管我国饲料工业成就巨大,但大而不强、大而不优的局面仍未得到根本扭转。饲料工业面临的这个突出问题,在产业上表现为发展不平衡,在产业功能上表现为效能发挥不充分。中国饲料工业协会会长、工程院院士李德发在出席2018中国饲料工业展览会上这样分析。

  推进饲料工业高质量发展,必须强化绿色饲料原料保障能力。绿色饲料原料保障能力需求一直在膨胀。目前,我国每年直接使用40%—50%的原粮,转化玉米等能量饲料2.3亿吨。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副司长潘文博说,玉米作为能量饲料,虽然有替代品种,但替代比例有限。当前,玉米阶段性供过于求,但从长期看,受消费结构升级和玉米深加工等需求影响,供求形势依然偏紧。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粮改饲,鼓励以养定种、草畜结合,促进粮食种植结构调整。但从现阶段饲料原材料供给结构看,作为蛋白饲料的大豆,进口依存度仍较高。李德发建议,要推进“粮改豆”,提高国产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增强大豆等蛋白饲料原料生产能力,补齐蛋白饲料原料短板;同时继续扩大粮改饲规模,引导发展全株青贮玉米、苜蓿等优质饲草料生产。

  必须建设现代饲料绿色生产经营体系。首先,是饲料原料供给环节的绿色生产。潘文博表示,绿色原料供给,绿色生产加工和经营体系供给,才能保障饲料工业发展方式上的绿色增长。应当看到,目前我国在饲料原料质量方面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一些问题。李德发介绍,由于我国种植业规模化程度还不高,原料产销环节多,一些品质不够高的原材料依然不可避免。为此,要聚焦饲料加工生产环节,研发环保、节约、安全的新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还要重点针对中小养殖户研发推广先进适用饲料配制技术、饲喂饲养模式和自动化智能化装备,依托技术、工艺、设施三配套,带动小养殖户发展现代畜牧业。

  其次,是饲料工业经营体系的节本增效。大连商品交易所总监蒋巍说,据统计,饲料占养殖业生产成本的70%以上,是主要投入品。随着粮食收储方式逐步向市场化推进,随着金融工具参与程度的进一步加深,饲料企业抵御原料价格风险的能力会进一步加强。通过合理利用场外期权、保险+期货、基差贸易等形式,提前确定交易价格,规避市场波动风险,使饲料企业的采购变得更稳定有序、更有保障。

  优质安全的畜产品需求缺口——

  呼唤绿色现代育种、科学给药

  樱桃谷鸭,是我国畜产品种质资源上的“痛”,挥之难去。动物遗传育种学家、中科院院士黄路生表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英国樱桃谷公司选育的北京鸭配套系,以饲料转化效率高而逐步占领了我国80%以上的大型肉鸭市场。“必须走畜禽良种国产化之路,避免重蹈樱桃谷鸭的覆辙。”

  农以种质为先,种质科技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而我国畜禽良种有着庞大的内部需求和广阔的市场前景。优质安全的畜产品需求,呼唤着在切实保障畜产品稳定供给的同时,加快培育绿色畜禽新品种。

  一方面,绿色现代育种具备深厚基础。我国种质资源丰富,市场消费需求大,国产化良种对我国畜牧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特别是对一些优特地方品种的创新利用,满足了多元化肉品市场的需求。著名的宁乡花猪,就是高端肉类品牌之一,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59.6%,肌内脂肪为5.7%,肉质细嫩、油而不腻。

  另一方面,我国种质开发与研究仍然存在“三多三少”的突出问题。“目前,我国种业的研发人员、国家财政研发投入以及种业企业数量都是全球最多,但种业龙头企业市场占有份额少,重大品种少,能自主育种的企业少。”潘文博说,国内核心育种技术的原创程度还不高,同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包括对重要经济性状形成机制的遗传解析不够,自主创制的特色商业化品种偏少。

  “深厚基础就是平台,突出问题就是潜力。”黄路生表示,进一步开发利用种质资源、发展原创核心技术、提高核心种质自主创新程度,需要打通科技创新链上基础研究、关键技术和集成示范三个环节,创新高效育种技术和繁殖技术,对地方品种资源进行有效利用,进一步丰富畜产品种类。

  加快培育绿色畜禽新品种,尤需把好安全质量关、科学给药。农业农村部兽医局局长冯忠武介绍,目前我国已形成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每年新发布《兽药质量标准》和注册兽药标准构成的兽药标准体系,并设置休药期严控兽药残留。此外,从2016年7月1日起生产的兽药产品,必须赋码上市,且二维码信息均上传到中央数据库。他说:“产好药、用好药、少用药,畜产品的安全就有保障。”

  近日农业农村部发文指出,要力争通过3年时间,实施养殖环节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试点工作,推广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模式,兽用抗菌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兽药残留和动物细菌耐药问题得到有效控制。“减少使用或不使用抗菌药,不代表养殖规模下降。”李德发说,要鼓励研制新型动物专用的抗菌素,如微生物制剂、中草药提取物等,以替代化学合成的抗菌素。

  实现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

  呼唤绿色畜牧业全产业链发展方式

  畜禽产品供应充足、安全质量有保障,这样的畜牧产业就是绿色产业吗?回答是,不够。冯忠武表示,只有畜牧产业全产业链条都是“绿色”的,才能说畜牧业转型为绿色生产方式。令人头疼的是,目前我国畜牧业产生的大量畜禽粪污,已经成为农村环境治理的一大难题。

  事实上,畜禽粪污一直是农业活动中重要的肥料来源。据测算,全国每年产生畜禽粪污约38亿吨,可提供氮肥1300多万吨,相当于目前全国化肥氮的一半;畜禽粪污还可用于生产绿色清洁的沼气,减少大气污染。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是实现畜牧业向绿色生产转变的根本出路。湖南省畜牧水产局研究员邱伯根说:“大量畜禽粪污未得到有效利用,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出路就是要变粪污为粪肥,推动粪肥还田还土。”

  资源化利用,关键在于还田。目前,全国以畜禽粪污为主要原料的堆肥超过10亿吨,年产沼气超过20亿立方米。研究表明,有机肥对土壤保水、提供矿物质养分以及农作物抗旱、抗寒、抗病虫害等方面作用明显,有利于改善耕地质量和农产品品质。

  然而,有机肥在销售生产上仍面临多重矛盾。邱伯根解释,一方面,有机肥肥效慢,需3—5年才能显现,许多施用有机肥的农产品虽然优质,但由于缺乏品牌上的比较优势,难以实现优价。因此,种植主体特别是大量散户不愿用,市场销售脱节。另一方面,由于有机肥原材料在生产、运输和仓储过程中难免产生异味,加上生产技术不成熟、设备落后,以及销售淡旺分季明显等原因,相关企业在选址、盈利和经营上面临多重难题。

  实现粪污资源化利用,突出问题是打通从养殖场粪污到种植地粪肥使用的“最后一公里”。潘文博认为,解决畜禽规模化养殖污染问题,关键要推动商品有机肥产业化发展。要求综合考虑原材料来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精准规划产业布局;建立有机肥财政补贴政策,对原料收储运经营主体、施用主体给予奖补,逐步将符合条件的有机肥生产和施用器械器具列入农机购置补贴目录。

  同时要加强制度性供给。冯忠武表示:“畜禽粪污资源化任重道远,需要制度性供给作为政策支撑。”去年,我国已选择100个果菜茶重点县(市、区)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今年,我国继续组织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再支持200个左右的畜牧大县开展治理。在省县推进的基础上,启动京津冀、长三角区域整省推进,在山东、河南、湖南、四川等部分畜牧大省开展整市推进,允许大县因地制宜调整项目资金使用方向和补助方式,推动解决好中小养殖场粪污处理难题。

 
 
更多>同类农业资讯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 当前有6069人在线
  • 其中2309位会员
  • 3760位访客
  • 今日发布帖子:2600
  • 今日访问量:3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