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旅融合如何不走偏?
——《扮靓旅游干线,就该拆除农业大棚?》后续报道
本报记者张振中 杨娟
“扮靓旅游干线,就该拆除农业大棚?”本报5月16日报道了湖南省宁乡市要求对旅游干线沿线乡镇两厢农业大棚腾退、拆除的情况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许多专家、农业农村部门工作人员、基层干部认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防止基层农旅融合走偏走样。
农户:农业大棚怎么不达标了?
“市里要求我们对农业大棚进行自查并整改,却没有告诉我们要按什么标准整改;而镇政府却限令我们5月20日之前腾退、拆除。”在湖南省宁乡市回龙铺镇从事种植业的农户胡建明说,自己的大棚是半年前按照标准建设的,难道也不符合相关要求吗?
农业大棚要按什么标准来建设?湖南省农业机械鉴定站总工程师龚洵迪告诉记者,早在2003年,当时的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制定发布了《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结构性能要求》,内容仅涉及农业大棚的结构性能标准。目前,国家并没有对农业大棚的环保性能作出要求,农户自行建成大棚后,也不需要经过农业等相关部门对其进行评估验收。
龚洵迪坦言,由于农业大棚的使用时间有限,有的大棚用了三四年后,薄膜会变得陈旧,骨架材料也可能会生锈。他建议,这种情况下,政府可以引导旅游干线两厢的种养经营户对大棚进行翻新改造。
“旅游干线两厢农业大棚易产生白色污染、水体污染和噪音污染,如草莓大棚种植户有时随意堆放白色薄膜,而大规模养殖青蛙则容易形成噪音污染。”宁乡市委办常务副主任黎国希说。
旅游干线公路两厢的农业大棚是不是对土壤、水体等造成污染?宁乡市农业局农环站站长严卫华表示,目前还没有对农业大棚是否造成相关污染进行过专门的检测和评估。而对于养蛙是否造成噪音,许多农户和游客认为“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是乡村特有的意境,应该算不上污染。回龙铺镇政府一相关负责人认为,养青蛙只是池子上面搭了个网子,而且没什么噪音,这样的设施农业要保护。
“我们也渴望能搭上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顺风车。”胡建明希望,如的确要美化大棚,希望政府能够制定大棚改造标准并给予适当补偿,建设或翻新改造质量好、外形美的农业大棚;即使是拆除一些不符合当今景观要求的大棚,也要在调查研究后,将待拆大棚的距离范围、拆建标准告诉经营主体。
专家:农旅融合要相得益彰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可以说是谁都离不开谁。”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何安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农旅融合发展的核心在于充分开发农业的多功能性,首要的是要保障参与融合发展农民的利益,是为农民创造收益。
何安华说,基层可以对农旅融合先行先试,但在落地过程中不能走偏走样,农业大棚和旅游干线本来可以融为一体、相得益彰,如果为了发展旅游而简单将两厢大棚一拆了之,那就不是有机融合,不是做加法,而是做减法。
“农业大棚比较显眼,站在公路上人眼都可以看见1公里左右的大棚,难道道路两厢1公里范围内的农业大棚都要被拆掉?”在“全国十佳农民”、湖南省屈原区惠众粮油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阳岳球看来,“要求经营主体对可视范围内的大棚自查退出”这一说法欠妥。
农业大棚该如何有机融入旅游干线?基层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有很多可资借鉴的经验。
浏阳和宁乡一样,都是湖南省会长沙的副中心城市。正在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浏阳市对农业大棚的建设大力支持,同时又注重和旅游公路的融合建设。在浏阳市农业、旅游部门的协调下,古港镇、沿溪镇等沿线乡镇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行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一体化发展。沿溪镇副镇长欧阳山介绍,为了不让农业大棚乱搭乱建,镇政府的思路是“先调产业结构、再作功能分区、后建农业大棚”,在对全镇全域农业产业结构进行调整的基础上,对浏东公路两厢农业产业进行功能分区。
“公路两厢的农业不棚不能简单一拆了事,而要提前做好规划,别说是县、镇,我们村里都做了农旅融合发展规划。”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桂东县沤江镇光明村党支部书记郭小芹说,桂东县是中国最佳生态旅游示范县,光明村正在发展旅游,为了防止一些简易大棚影响旅游观瞻,村里规划在主干道路两厢100米以外搭建农业大棚。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目前是农旅文融合的最佳时期,乡镇基层政府应该在挖掘和传承农耕文化上多下功夫。”在湖南省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王文强看来,农旅融合的模式有很多,但任何一种模式从根本上说都离不开农业与农耕文化。对已经形成的农业大棚进行合理的设计,本身就是一种设施农业景观,可以说是一种现代农耕文化。因此,王文强建议,不仅要在“面子”上,而且要从“骨子”里扮靓旅游干线,因此建议将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农耕文化结合起来统筹规划发展,这样可以一举多得,形成一种独特的农旅融合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