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
——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
本网记者 刘强
编者按:今年4月15日是我国第三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发展的前提、人民幸福安康的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保障。“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要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实施国家安全战略。要制定实施政治、国土、经济、社会、资源、网络等重点领域国家安全政策,保障国家政权主权安全,防范化解经济安全风险,加强国家安全法治建设。那么,作为国家和国民生存的基石,农业安全是个什么概念,包括哪些方面?在今天需要如何保障农业安全?本网记者为此进行了专访。
国家安全是个大概念,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生态、资源等方面。而其中的农业安全则是一个重要的、基础的部分,因为农业所保护的均是有生命的东西,而保护的结果也是为了生命——我们人类自身。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农产品市场与贸易研究室主任李国祥如此认为。
李国祥说,说到农业安全,首当其冲的应是事关全局的粮食安全,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应该保证其所有国民在任何时候都能够吃得饱,有充足的营养供给。为了保证粮食安全,需要保证农业产业安全、资源可持续、生态安全,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涵盖内容更广泛和全面的食物安全。
食品安全,虽然从广义上说应该也是粮食安全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因为其对质的要求更高,所以在实用层面又与粮食安全平列。实事求是讲,近些年我国在食品安全问题上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过去曾经出现过的“瘦肉精”、三聚氰胺、孔雀石绿等已经明显减少了,违规添加添加剂、各种农兽药残留恶化的势头已经得到了有效遏制。现在,食品安全已经被提升到了战略的高度,政府要发挥监督、追责职能,同时也要通过市场机制,使得各个参与主体,包括生产者、经营者以及消费者共同参与,让食品安全得到更好保障。
在当今时代,农业贸易是必须的,农业贸易的安全也一定是必须的。李国祥认为,在农业贸易中一定要保证我国主要农产品能有一定的自给率,这是安全的必要条件。由于我国的资源禀赋不足,难以满足国人新时代下对所有食物的需求,所以适度进口一些农产品是可以的,但必须是适度,不能高度、过分依赖进口。当初加入世贸组织时,世贸组织不允许我国补贴农业和以高关税保护农业,对农产品的国内支持中的“黄箱补贴”上限是8.5%。在进口问题上,只在三大主粮稻谷、小麦、玉米上争取到关税配额,大豆、杂粮、高粱等没有关税配额。之后大豆进口显著增加,而且没有想到的是,可做饲料的玉米加工物——玉米酒糟进口也大量增加,绕开了玉米配额的限制,对我国的玉米行业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当然,学习世界农业贸易规则,并在学习中提高贸易水平和保护我国的农业产业和农民,这本身就需要一个实践的过程。现在,我国对农业的保护已经逐步学会规则,比如用绿箱政策替代黄箱政策以支持绿色发展;棉花的目标价格由一年一定改为三年一定,从而使黄箱政策改变为符合世贸组织蓝箱政策。当然,还要多途径提高我国农业的竞争力,提高综合效益,让一二三产业融合成一个产业链条,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实现绿色发展。
农业知识产权保护则是农业保护的一个符合时代潮流的方式。农业知识产权保护包括农产品商标、农副产品地理标志保护、植物新品种保护、食品专利保护以及农民剪纸、版画、戏曲等民间文化艺术保护。总体上看,我国农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尚处于需要继续努力的阶段,以植物新品种保护为例,贴牌、冒牌、假冒伪劣依旧在很大程度上存在。李国祥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樱桃谷鸭,樱桃谷鸭的祖先本是我国的北京鸭,在传入英国后经英国人优化繁育成为了世界著名的瘦肉鸭品种,之后又从英国“杀回”中国市场;一个是韩国萝卜,在我国广为引种,但其亲本却一直在韩国,我国并不能自行留种。因此,以农业知识产权制度为依托和导向,通过知识产权制度的有效实行和知识产权战略的有力实施,一方面促进我国不断产生出更多更好的农业科技成果,包括新品种,另一方面,也可以更好的保护农业科技成果。
此外,还有农业大数据保护。农业大数据是我们国家涉农政策制定、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信息基础,但以往对这方面的保护意识比较淡薄。随着对外交往的日渐频繁和深入,在学术对外交流、参与海外课题时均应把握一个大数据安全的基本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