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巢湖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胡鹏——
把成果示范给农民看、引领农民干
刚刚过去的清明小长假,是人们休闲、踏青的好时机,但对于巢湖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胡鹏来说,却着实为水稻种植户们捏了一把汗。
根据气象部门的预报显示,4月5日清明节前后,巢湖市的最高气温将低至10摄氏度,突如其来的一场“倒春寒”,极有可能给正在备耕的农户们造成损失。为此,胡鹏在前一个周末都没能陪伴家人,而是和推广中心的同事们一起奔赴各个乡镇,指导农户们提前采取措施防止冻害。
周一一早,记者就随着胡鹏乘车前往中垾镇建华村查看育秧工厂的备耕情况。位于这里的农欣农机专业合作社,能够为周边上百户农民的7000余亩稻田提供代育、带插秧、代收等社会化服务,这里还是安徽省级家庭农场。胡鹏的到来让农场主谢嵘十分喜悦,“我和胡主任认识有十多年了,春耕只要他在我们就有信心。”
去年十一月份,我国中部多个省份遭遇强降雪,巢湖地区不少地方的积雪深度超过三十厘米。谢嵘说,“当时积雪深度没过了我的膝盖,胡主任也是第一天就赶过来,让我们把厂房的农机和工作人员撤出来,避免造成损失。我当时种了几亩辣椒在大棚里,他就和我们一起立支柱,防止积雪把大棚压垮。”
当天临近中午,巢湖市的气温近30摄氏度,这让人很难想象两天后的低温。胡鹏顶着骄阳进入水稻秧棚,记者跟进去后感到十分闷热,潮湿的气息加上高温很快就浸湿了衣服。地上整齐排列的一盘盘秧苗上,也像人似的露出一滴滴“汗珠”,青翠喜人。胡鹏不顾炎热,耐心的查看长势,极力叮嘱谢嵘一定要在降温前,把“二棚”给搭建好,给秧苗再套上一层“保暖衣”。
据介绍,目前巢湖全市12个乡镇5个街道形成了28家工厂,基本每家的覆盖面积平均都在5000亩以上,部分育秧工厂的单项服务能力超过1万亩。“这一个棚里的秧苗,大约就是200亩的播种面积。今年还有新的育秧工厂正在申报,未来我们服务种粮大户的能力也会不断提升。”
从去年起,巢湖大力推广“一稻一麦”“一稻一油”技术模式,在位于中垾镇的11000亩安徽稻麦(油)轮作区水稻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集成示范区,胡鹏是这里的实施负责人在他的带领下,推广中心以“三推三节”为核心,应用水稻绿色增产栽培技术开展关键技术示范。应用丰两优4号、广两优6308等丰产高效品种,开展标准化育秧工厂育秧、机械化插秧;开展耕地地力监测,全面采取测土配方施肥、秸秆全量还田技术,示范应用新型控(缓)释肥技术;采取湿润间歇灌溉节水灌溉,实现肥水耦合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等。
记者看到,示范区里大大小小的田块进行着不同品种、不同机型、不同施肥方法的实验,帮助农户筛选、对比出最优组合。“我们目前主要有三个方向,首先就是品种,要选择适宜本地区的综合抗性强的优质品种进行推广;其次就是绿色发展的方向,省肥、减药、省水;最后就是多种高效模式的集成,稻鸭共养、稻虾共作等。”胡鹏介绍道。
为了促进农户增收,胡鹏带领推广站在巢湖环湖大道边上的烔炀镇西宋村,推广起了“一稻一草莓”模式。“九月份栽下去,十二月就开始采摘,而且只供采摘。5亩草莓,一年就能收入十万,效益几乎是单纯种稻的十倍。这都要感谢胡主任他们,帮我们确定品种,手把手告诉我们病害防治和肥水的时间。”种植户王世昌说道。
在巢湖边,农业生产还存在着面源污染防治的问题,然而烔炀镇这里的“风光”却让人流连忘返。金黄色的油菜花田、星星点点的紫云英都在极力盛开,灌溉渠里荇菜、格桑等净水植被均匀栽植,外排水净化过后才会流向巢湖,确保了生态安全的同时还形成了一片独特的景观。
胡鹏告诉记者,这里还是配方(缓控释)肥的示范田,亩均常规种植能够减少化肥用量20%以上,化学农药40%以上。“远处的试验田里有20多个油菜品种,结合蜜蜂授粉技术、油菜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进行对比,就是要把成果和效益展示给农民看,让农民、种植大户自己选。”胡鹏说。
近年来,稻田养鸭、稻田养虾等综合种养模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为了提高亩产效益,增加种植户的收入来源,胡鹏和同事们还积极推广稻田综合种养。在柘皋镇龙毅胜家庭农场,这里实施每亩稻田放养十只鸭子,以稻田里的杂草、小虫为食,不仅节约用药成本而且确保了鸭子和稻米的品质。农场主甚至把这些“生态鸭”卖到上海,单只价格就超过100元。
“2017年全市稻田养鸭面积达2.1万亩,亩均增收约达600元,今年预计推广达到2.5万亩;稻田养虾预计达到4万亩,亩均增收可达3000元。预计今年水稻种植面积50万亩,稻麦23万亩,稻油22万亩。”胡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