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四川省广元市市长邹自景(右)与岫云村党支部书记李君正在讨论。本报记者戴军摄
本报记者张艳玲 高雅
市长掌一市治理之权,村党支部书记为一村“主心骨”,职权范围虽有大有小,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履职尽责之心却无大小之分。3月6日晚上,一场关于乡村振兴的讨论在四川团两位人大代表之间展开,一位是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白驿镇岫云村党支部书记李君,另一位正是广元市市长邹自景。
广元山区面积占99%,人均耕地不足两亩,每个农村劳动力占有耕地仅1.75亩。在城镇化浪潮下,广元农业条件的“先天不足”加剧了农业人口的外流,200多万农业人口中有90多万人都离乡离土外出务工。“劳务输出在促进农民转移增收的同时,也加剧了农村产业发展乏力、社会事业发展落后的困局。”对于广元市情农情,邹自景有着清晰的认识。
听着邹自景的分析,李君连连点头。“岫云村就是这样的情况,年轻人都进城了,剩下的都是老弱病残幼。”80后村党支部书记李君已经返乡10年,为了让村子重新焕发生机,他带领留守村民发展家庭生态种养,通过“远山结亲”活动,将村里的生态农产品卖到千家万户,促进了村民脱贫增收。今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到四川视察,还听取了李君的汇报。
“乡村能否振兴,人才是关键,尤其是需要年轻人的参与。”李君这一观点得到了邹自景的共鸣,并对基层留不住人的难题深有体会:“几年前,我们给3个乡的卫生院联系企业捐赠了彩超机。几个月后,发现一个卫生院的彩超机连塑封都还没开,一问才知道,卫生院里没有一个人会用。”邹自景还对2014年在一个县里召开的民主生活会上听到的一组数据记忆犹新:“前一年,全县招聘的中小学教师120人,当年走了110多人;卫生员110人,走了剩下不到10人。”邹自景表示,待遇低、上升空间小是基层留不住人才的主要原因。
最近几年,邹自景跑遍了昆山、深圳、东莞、杭州这些广元籍企业家集中的城市,为吸引人才回流建设家乡奔走。“这些开过眼界,有资金实力的广元老乡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带动力量。”邹自景说,目前广元全市已经有3万多名返乡创业人员。
“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乡村振兴,你有什么切实的建议吗?”邹自景向坐在对面的年轻人李君抛出了问题。
市长这一问,问到了李君的心坎上。作为村干部和创业者,李君对此早有思考。“一是要提高基层干部的待遇,给钱不如给人,一个好的带头人比项目资金更管用;二是在金融项目上给予政策支持;三是建立更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李君一股脑儿将所思所想说了出来,邹市长挨个梳理了现有扶持政策,并表示接下来将认真研究。
站在全市的角度,邹自景认为,对于广元这样的革命老区,要实现乡村振兴,根本在产业发展,重点在基础设施,灵魂在乡风文明,关键在要素支撑。“资金和人才是两大核心要素。”邹自景表示,在资金投入上,一方面中央财政应继续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支持,另一方面也应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形成财政资本撬动社会资本,政策制度吸引社会资本的良性局面。
“除产业发展需要资金支持外,老区的经济基础、地形气候条件等决定了其基础设施建设,尤其需要国家进一步加大直接投入力度,提高补助标准。”邹自景表示,以农村公路建设为例,通村路中央财政补助标准为每公里60万-65万元,但是在广元山区,每公里的建造成本可能要200多万元甚至超过300万元,大头还是得地方财政负担。
作为一市之长,当家不容易。不过,邹自景兴奋地表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了要建立耕地占补平衡中指标跨省域调剂机制,所得收益全部用于脱贫攻坚和支持乡村振兴。“这一创新的制度性供给,是极大的利好。”邹自景表示,与东部沿海城市相比,广元城市反哺农村的能力不在一个等量级。指标跨省机制的建立,实际上是区域分工的体现,促进了经济发达地区与相对落后地区的资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