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正月,是福建闽西连城县最热闹的时候,一场又一场精彩的民俗活动在各个乡镇轮番上演,让这个山清水秀的小城到处洋溢浓浓的年味。
正月初一晚上,连城县新泉镇新泉村家家户户张灯结彩,老人孩子穿上新衣裳,走上街头,等着“犁春牛”队伍的到来,祈求新的一年平安如意、五谷丰登。
新泉村村民张光华说:“‘犁春牛’习俗源自中原,客家先祖南迁后,将这一习俗带到了连城。每年立春前后,新泉镇一带的村庄都以家或片为单位举行‘犁春牛’活动。”
说话间,一阵热闹的锣鼓声里,“犁春牛”的队伍来了。只见走在队伍前面的人高举松明火把,后面紧跟着举着写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等吉祥语灯箱的青年,随后是化了妆的农人牵着一头披红挂彩的耕牛;耕牛后面跟着戴斗笠、打赤脚的犁手;跟在犁手后面的是荷锄、挑谷、扛铁器的农妇。此外,还有反映农村社会风貌的渔翁、樵夫、商人、读书人以及装饰华丽的“古事”,最后是锣鼓队、十番乐队,好不热闹。“犁春牛”队伍所到之处,沿途群众在门口鸣炮迎接,祈求新春平安如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财源广进。
新泉村村主任张鸿说:“现在,‘犁春牛’的习俗也发生了变化,在传统仪式中融入了客家家训等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同时引导群众少放鞭炮,保护环境。这几年,我们的民俗活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正月初三晚上,有着“纸包火的奇迹”美誉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连城芷溪花灯百灯会如期进行。当值出花灯的黄氏日庆堂祖屋内热闹非凡,族内的男子忙着点灯、上灯,妇女们则负责准备点心和晚宴。
“咚咚锵、咚咚锵……”下午5点半,随着锣鼓声响起,一个个通明透亮的圆形大花灯从古老的大宅门里出来,每盏花灯由上百盏精美的小纸灯组成,由20多名族人守护,在古村青砖乌瓦的大街小巷游走。花灯所到之处,火树银花、美不胜收,引得游客驻足惊叹,纷纷拍照留念。
芷溪古村保护发展协会秘书长杨育昌告诉记者,芷溪花灯有300多年的历史,最初游花灯是为了祈福,同时增进亲友、邻里的感情。如今,村民们还通过花灯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客家传统家风家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给花灯赋予了时代的内涵。每年的芷溪游花灯活动一直到正月十五才结束。
做了40多年芷溪花灯的黄世平师傅说:“别看花灯不重,擎灯笼靠的是手上的劲道,所以擎灯笼的个个都是壮汉,半蹲马步重心放低才能把灯擎得四平八稳。壮汉们每人肩上都搭着一条湿毛巾,一是擦汗,二是一旦花灯意外起火,眼疾手快用湿毛巾盖上去灭火。”
据了解,“犁春牛”、芷溪花灯百灯会等只是春节期间连城系列民俗活动的前奏,正月十五前后的连城客家元宵狂欢节才是整个活动的最高潮。正月十三至十五,罗坊走古事、姑田游大龙、庙前红龙缠柱、北团游大粽、和林坊游龙等脍炙人口的客家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将轮番上演,还将举行灯市、灯谜晚会、木偶戏表演等社区系列活动和冠豸山名人书画作品展、根雕根艺展、奇石展、连城美食小吃节等各类丰富多彩的旅游节庆活动,充分展示连城县独具特色的文化产业建设成果。
“姑田大龙”于2012年成功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成为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龙”。正月十五元宵夜,姑田乡村,大龙翔游,少则百余节、500多米,多则200多节、千米长的大龙,蜿蜒于乡间村野,穿行于大街小巷,腾挪起伏,活灵活现。大龙每节至少由5个青壮年轮流抬举;而硕大龙头则需20多人轮番上阵,由3个人擎着、一个人前面看路、4个人用绳子从四方拉住,才可平稳前行。整个队伍长1公里多,真个是“神龙见首不见尾”,蔚为壮观。
届时,随着“罗坊走古事”和“姑田游大龙”两个重头戏的上演,整个连城将成为一片欢乐的海洋。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些活动不再仅仅是为了共祈新年风调雨顺、吉祥如意,还彰显出新农村建设的繁荣景象,展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和追求。(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薛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