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土农网农业信息发布平台

在线客服QQ:

1297394205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聚焦三农

管好“菜篮子” 稳供保价惠民生

   日期:2018-01-09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    作者:zgny.com    浏览:307    评论:0    
核心提示:.TRS_Editor P{line-height:1;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line-height:1;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
.TRS_Editor P{line-height:1;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line-height:1;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line-height:1;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H{line-height:1;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SPAN{line-height:1;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FONT{line-height:1;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UL{line-height:1;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LI{line-height:1;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A{line-height:1;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

  “菜篮子”直接关系到农民收入和城市居民生活,是兜底的民生工程。2017年1月,国务院印发了《“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办法》,以强化“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全面加强“菜篮子”工程建设。一年来,城乡居民“菜篮子”供应及质量安全是否得到切实保障,“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落实情况如何?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组织调研组,赴武汉、杭州、成都、西安、昆明等5市开展调研,总结了五地保障“菜篮子”稳定供应、质量安全的有效做法,也提出了“菜篮子”建设中存在的难点和不足,需要各地在统筹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中再加一把劲,努力突破。

  管好“菜篮子” 稳供保价惠民生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刘玉梅 王越

  陕西西安:从供给端织密“菜篮子”

  当前,陕西省西安市正在加快“一带一路”战略步伐,积极探索与国际化大都市发展相适应的农产品供应市场体系,按照国际标准加强“菜篮子”工程建设,推动农业的现代化、集约化、标准化和可持续发展。

  一方面,西安通过产业升级,建设国际化大都市蔬菜供给体系。近年来,当地加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加快培育农业农村新动能。截至2017年6月,全市共建成现代农业园区409个,其中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1个,省级园区29个,市级园区112个。同时,西安还积极实施陕西省“百万亩设施蔬菜工程”,以村为建设主体,大力发展设施蔬菜。

  另一方面,当地还通过抓好科技服务,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保障“菜篮子”产品生产。一是抓研发,抓推广。充分调动国家级农业科研单位和民间科研力量两方面积极性,积极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大力培育和推广新优品质。二是抓培训,抓示范。组织开展“农民绿证培训工程”“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等,年培训农民十多万人次,大大提高了农民科技水平。此外,西安市农技中心蔬菜站积极创新关键技术,安排试验示范,推陈出新。如在阎良武屯、关山示范“日光温室早春厚皮甜瓜-秋延番茄”生产模式、在蓝田华胥、普化示范“日光温室越冬樱桃番茄”生产模式等。三是抓创新,抓融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九研究院第771所以“互联网+”现代农业为切入点,打造了“航天惠农物联网监控平台”,帮助广大农业工作者随时随地掌握农作物生长状况及环境变化趋势,达到统一集中式管理,减少人工,提升效率。

  浙江杭州:依托智慧农业稳供给

  当前,在“菜篮子”产品供给过程中,叶菜类蔬菜、秋季和灾后以及产销脱节的蔬菜供应成为杭州市的“短板”。为此,杭州市加强主城区生产基地及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新鲜叶菜供给,发展高山蔬菜,缓解区域性、结构性、季节性的矛盾,提升供给水平。一年以来,市级“菜篮子”基地共向市场供应新鲜蔬菜31.5万吨(其中叶菜7.1万吨),主城区蔬菜自给率达60.2%。全市主要畜禽产品和主要水产品自给率稳定在70%左右。

  另一方面,当地还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智慧农业为引领,构建“菜篮子”基地可视化预警管理系统。2014年,杭州市率先提出并搭建依托政务云的智慧农业综合服务平台,该平台以实现多方涉农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利用为目标,充分考虑政府管理、企业应用和综合服务三方便捷应用需求,对各级各类已建农业信息系统兼容并蓄。目前,杭州智慧农业综合服务平台总体框架已搭建完成并投入运行。

  为实现对重点“菜篮子”生产基地高效、便捷的“非常态下适度调控”,杭州利用智慧农业综合服务平台,选取30家市级叶菜生产功能区和高山补淡蔬菜生产基地,作为首批监管服务对象纳入智慧监管服务体系,建立可视化预警生产管理系统。通过物联网传感器,实时采集现场视频监控和环境检测数据,使管理更加科学化与数据化。农业主管部门在农业生产指挥中心通过专线网络即可远程实时监控基地、指挥调控生产。尤其是在灾期,管理部门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基地受灾情况、落实任务,为基地提供技术指导和支持,为灾后保险理赔保存现场数据,从而保护农户生产积极性、保障生产和市场供应稳定。

  此外,杭州市通过提升和完善农产品质量追溯监管系统,与智慧农业综合服务平台实现互联互通,探索一体化质量追溯监管,设置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黑名单,有效提升了农产品合格率与农户的自律意识。

  四川成都:发展新业态提效率

  近几年,成都市以市场消费需求为导向,通过“电商+服务商+政府”的模式,整合各类涉农资源,大力发展农业电子商务。当地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发展了一批各具特色的优秀农产品电商企业,加快打造“网上菜篮子”新模式。

  一是“菜篮子”工程进地铁、进社区。2016年,成都口口鲜猫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在市农委支持下,以“店商+电商+智能设备”的全新形态进入成都地铁和各大社区,开展基于新零售、新连锁的民生项目建设和运营,提供更高端便捷的服务,同时与主营毛菜的批发市场、大型超市等形成互补,提升竞争优势。

  二是打造服务于中小餐馆的“菜篮子”。成都早菜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4月18日,公司主要通过早菜网电子商务平台完成蔬菜、肉类等餐饮食材的在线销售。通过集约化采购,实现零库存管理,减少了中间环节,大幅降低了生鲜商品的损耗率,有效降低餐馆采购成本。目前该平台已累计服务了718家中小餐馆,完成年销售收入797.7万元

  三是急速配送提来新鲜“菜篮子”。快健康生鲜农产品移动电商&同城速递平台(简称“快健康”)于2015年初正式营业,是成都快健商务服务有限公司潜心研究并成功搭建的新一代移动电商平台。用户只需在手机APP上下单,成都市三环和高新区范围内便可在一小时内收到健康新鲜的产品。“快健康”关注与本地农场、农产品基地的深度合作,通过成熟的“线上、线下、配送”三维一体的服务体系,促进本地特色的农产品与城市大众消费者对接,促进了地方农业规模化、品质化、品牌化发展。

  云南昆明:立足高原特色树品牌

  近年来,昆明市立足高原特色,集中力量树立具有高原特色的现代农业品牌形象,逐步建立政府推动、企业为主、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品牌培育工作格局。品牌农产品的大部分品种供不应求,经济效益持续增长。经过30多年的发展,昆明市成功打造了“昆菜”品牌形象,蔬菜产业逐步发展成为农业最具高原特色优势的支柱产业。截至2016年,昆明市涉农名牌企业62家,65个品牌。

  在体制机制上,昆明市颁布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扶持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建立创名牌奖励机制;组织开展六大名猪、六大名牛、六大名羊、六大名鸡、六大名鱼、六大名米等各项品牌评选活动,打造优质种质资源品牌;积极开发重点项目,打造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产品交易中心市场。

  在生产环节,当地积极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专业化生产水平,打造区域化品牌,合理利用资源加强地方品种的研发。“十二五”期间,昆明市在滇池流域以外区域新建和改造提升了40万亩蔬菜基地建设,对每亩新建蔬菜基地给予投入2150元,大力完善田间沟渠、道路等设施建设,极大提高了城市保障和外销能力;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开展蔬菜新品种选育工作,致力于把地方土特产和小品种做成带动农民增收的大产业。2016年呈贡宝珠梨、富民杨梅、禄劝撒坝猪、石林圭山山羊等被推选为省级区域公用品牌。

  在流通环节,昆明市在继续推进滇池流域生态农业服务区、东西部优势高效农业区的蔬菜产业升级的同时,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推进蔬菜合作社发展,建立蔬菜产加销联合体。此外,当地还深入挖掘国内外市场,不断扩大销售区域,积极探索建立产区与消费区的直供模式,培育大中城市的高端消费群体。“云菜进京”“云菜供港”“云菜入沪”“云菜入粤”“云菜入疆”“云菜出海”成为“云菜”出滇6条主线。

  湖北武汉:强化应急管理巧调控

  近年来,武汉市将白沙洲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和四季美农贸城培育成为农业部和商务部重点支持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并大力推进海吉星物流园建设。同时,武汉市加快推进产地批发市场建设,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销售终端体系。2016年,全市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已发展到45个,经营面积100万平方米,年交易额近50亿元,已有超市300多家、集贸市场400多家、小区便民店近1000家常年销售“菜篮子”产品。

  农产品“卖难”与消费者“买贵”是“菜篮子”工程要解决的两大难题。为了解决好产地蔬菜“卖难”造成的伤农现象,强化“菜篮子”供给应急机制,武汉市对蔬菜滞销情况划分等级,由一批有信誉,责任感强,有一定流通渠道和销售能力的龙头企业牵头应急帮销,最大限度减少农民损失。

  同时,当地还大力支持大型连锁超市、农产品流通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农超对接”,建设农产品直接采购基地。当受自然天气影响,市场出现明显的数量短缺和价格持续上涨时,启动保供稳价应急预案,一方面组织本地区蔬菜生产者积极开展抢收、抢挖、抢摘,保证蔬菜供应;另一方面由市农业主管部门指定相关超市、配送公司、便民店等承建企业作为解决武汉市蔬菜市场保供稳价的承担企业。按照所规定的指导价格进行销售,巧用“鲶鱼效应”平抑市场价格,解决市民“买贵”问题

  此外,,武汉市农业部门还聘请第三方在实行“限价销售”期间巡查全市150个“限价销售”点,并鼓励全社会参与“菜篮子”工程监督管理工作,多渠道听取民意。

 
 
更多>同类农业资讯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 当前有6069人在线
  • 其中2309位会员
  • 3760位访客
  • 今日发布帖子:2600
  • 今日访问量:3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