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奶业做大做强添“智库”
国际奶业战略和技术研究中心在京成立
揭牌仪式
本网讯(记者 买天)中国农业大学孙其信校长提到,中国已经成为奶业生产、消费、加工、贸易的大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辉煌成绩,但不得不承认奶业科技创新、奶业竞争力特别是国际竞争力方面还需要做出更多努力。为改变这一现状,提升中国奶业技术研发能力,日前,由中国农业大学发起成立的国际奶业战略和技术研究中心在北京宣告成立,旨在围绕中国奶业实现强国梦想。
记者从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奶业协会主办,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承办的国际奶业战略和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成立大会暨国际奶业创新融合研讨会上了解到,该中心拥有一大批杰出科技人员,以及丰富的研究生、本科生资源,为中心的建设和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看,并将在学术、产业和促进国际交流等领域上做出积极贡献。
会上,有关专家指出,奶业在中国是新兴产业,是最有活力、最具潜力的产业。盘点2017年中国奶业,总体保持稳定的发展势头。养殖方式加快转变,预计年底规模养殖比例超过55%,牛奶平均单产达到7吨。乳品质量安全状况良好,前三季度生鲜乳和乳制品抽检合格率分别达到99.8%、99.5%,规模牧场乳蛋白、乳脂肪等指标达到奶业发达国家水平。
专家一致认为,中心的成立对中国奶业行业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将有助于加强和深化奶业国际交流合作,有助于提供更多奶业重要的战略性、前瞻性和科学性咨询,有助于推动我国奶业整体竞争力水平的提高。今后应帮助把中心建设成为“奶业智库”,与中心紧密联系、大力协作;充分发挥中心“孵化器”的作用,培养技术管理人才;充分发挥中心“望远镜”的作用,谋划中国奶业长远发展;充分发挥中心“显微镜”的作用,知微见著、及时准确反映一线生产和科技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中心“传播器”的作用,研究集成推广关键实用技术,宣传乳品营养知识。
“这些年中国奶业有了很大的发展,有了脱胎换骨的进步。能有如此的变化,除了整个行业共同的努力,政府的支持、帮助和指导之外,一个重要因素是中国奶业始终坚持开放这个基本国策。”有关专家说,在中国奶业的全产业链上,大型企业基本达到了国际的先进水平,这是因为充分借鉴学习和吸收了国际先进理念、设备、技术。对于中小企业,要提高水平就需要学习,走出去看,加强国际交流至关重要。
专家指出,中国奶业虽然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还有不足,缺少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和核心竞争力,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他们建议,中心第一件事就是建设国际交流的平台。第二,我国奶业实干家多,做事的人多,想事的人少,大型企业有研究院,但中小企业没有这种研究力量,没有智慧研究企业未来的发展,特别是整个奶业宏观发展遇到重大问题怎么破解,因此,如何持续长期稳定的发展,是未来发展的瓶颈。这个行业不仅需要国际交流的平台,还需要一个思想的智库,因此中心的第二件事是为政府、行业提出政策性的建议。第三是企业咨询和企业诊断,除了和一些大企业保持密切联系外,还要重点关心中小企业,帮助他们进一步发展,突破瓶颈,走向全国和世界,通过集合各个领域的专家,全面帮助这些企业进行研究和诊断。
会上,中伊利、蒙牛、圣牧、长春博瑞、山东大地农业、山东得益乳业、西藏城关区、利拉伐、杭州康德权、科湃腾等企业成为首批战略合作企业。
新闻链接:
随着中国奶业国际化,国家奶业主管部门要求奶业的战略研究不仅能对国外内奶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而且还要能提供高水准的政策建议。为此,在农业部奶业管理办公室和中国奶业协会的支持下,由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奶业协会联合发起,借助中荷奶业发展中心中美奶牛研究中心成熟的模式和经验,在中国农业大学挂牌,组建国际奶业战略和技术研究中心,英文为Global Dairy Research Institute(GDRI)。
中心为国内外多所院校、企业、机构合作建设,提供科研创新、人才培养、产业交流、示范推广等一系列综合性研究和顾问咨询服务。中心能够通过专家平台间的交流,通过多学科、多平台、跨领域的知识融合,为行业主管部门和奶业产业在奶业发展方面提供重要的建议和产业咨询,使管理部门和行业掌握世界奶业科技与产业的发展规律,准确把握国际奶业发展态势,提升中国奶业的竞争力,更好的融入国际奶业科技、产业和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