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允强 通讯员 国宁宁
又到了收获季节,在辽宁省昌图县亮中桥镇亮中村的一块玉米地里,只见沉甸甸的玉米棒子坠得玉米秆直不起腰。盛泰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盛铁庸告诉记者,再过几天就要收割了,农民们坐在家里等着送钱就行了。原来,今年盛泰农机专业合作社与当地村民签订了近8000亩的代耕代作协议,合作社收取一定的费用,村民们也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坐享先进生产技术带来的实惠。
盛泰农机专业合作社今年从收割机“吐”出的不再是玉米棒,而是金灿灿的玉米粒。收割、摘穗、脱粒等工序一次完成,秸秆被粉碎后就地还田。
现在,昌图农民更会算账了:春天玉米机械精播,每亩地仅种子钱就可节省20元;秋天玉米机械收获花钱不比雇人工贵,还省时省力……
以前,有的农民为了来年农田方便耕作,想方设法把地里秸秆清理掉,这样做损失了大量的有机质,采取焚烧的方式还会发生火灾,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而且污染环境,如今,这种情况被完全改变了。盛铁庸介绍,他们现在有5种模式应对秸秆问题:大垄双行,秸秆打碎,深翻,打包和全部拉走。目前来看,效果最好的是大垄双行。
玉米大垄双行种植技术就是把原来2条65厘米宽的小垄合并成130厘米宽的大垄,即把原来65厘米均匀行距变成窄行行距40厘米、宽行行距90厘米的不均匀行距种植。通俗的说法就是:两垄并一垄,一垄种双行。
因为大垄双行收获时留高茬30厘米左右或者秸秆粉碎还田,第二年春季用免耕播种机在90厘米的宽行内播种,40厘米的窄行就可实现保护性耕作。由于在大垄双行上种植了行距为40厘米的2行,使大垄之间的玉米行距达到90厘米,因此,每行玉米都是边行,增强了其通风透光的能力,植株的光合作用明显提高,从而达到根深叶茂。因作物产量的95%来自光合作用,仅5%来自土壤和施肥等,采用大垄双行种植有效地增强了根系吸收土壤深层水分和养分的能力。由于采用大型机械作业,一次可完成多项作业,减少了拖拉机的进地次数,降低了作业成本,每公顷可节约成本500元。
“亩产高10%,施肥少10公斤,还环保,从今年开始,昌图县全面推广这一种植模式。”昌图县农机局局长丁文波说,近年来随着机收率的上升,玉米秸秆散落田间,春秋机械化整地前,农民不得不大量焚烧秸秆,这样既浪费了资源,又污染了环境,还破坏了土壤营养,同时,机收地块多次被碾压,导致土地严重板结,给粮食生产带来严重影响。针对这一问题,县农机局制定了玉米秸秆综合利用田间机械化处理技术实施方案,并得到了省农委农机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
昌图县已被农业部确定为保护性耕作技术创新与集成示范推广项目县,确立了全秸秆粉碎还田覆盖和秸秆部分粉碎还田覆盖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全秸秆粉碎还田模式集成了玉米机械化收获秸秆粉碎还田、秋季秸秆二次粉碎全秸秆还田覆盖、秋季高性能深松机整地或缺口重靶表土处理和密植玉米品种宽窄行免耕播种技术。
日前,辽宁省农机技术推广总站在昌图县召开全省玉米秸秆综合利用机械化技术现场会,总结推广昌图县在秸秆综合利用工作中的做法和经验。
“籽粒直收的玉米经加工或烘干即可直接入库储存,0.06公顷地能节约成本100元左右,这就相当于直接增加了农民的收入。”盛铁庸说。
昌图县玉米秸秆年产量巨大,约有180万吨,玉米秸秆综合利用机械化技术模式使得平均每亩增产100公斤左右,平均每亩提高经济效益80元以上,达到了有效利用玉米秸秆、培肥地力的效果,获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