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土农网农业信息发布平台

在线客服QQ:

1297394205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聚焦三农

乡村振兴关键在“农民”

   日期:2017-11-13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zgny.com    浏览:671    评论:0    
核心提示:  乔金亮  乡村发展的本质是人的健康发展,只有农民自身素质和能力不断提升,才能有效推进乡村的可持续发展。乡村振兴既要注

  乔金亮

  乡村发展的本质是人的健康发展,只有农民自身素质和能力不断提升,才能有效推进乡村的可持续发展。乡村振兴既要注重物质投入的硬件建设,更要重视提高乡村人口素质的软件建设。懂农业,方能知轻重;爱农村,方能守初心。乡村振兴战略得靠一批真正懂农业、爱农村的人去落实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调“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振兴关键在人,要让农民成为一种让人向往的职业,造就亿万懂农业、爱农村的职业农民,这将是振兴乡村的生力军。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2个百分点,达到57%,已经有8000多万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里落户,这对农业农村的发展是极大的促进。但是,无论城镇化怎么发展,到2030年至2035年,还会有约4亿左右的人口在农村生产生活。简单依靠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乡村的思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农村问题。

  在现代化进程中,乡村从来不是处在从属的地位上,它与城市是命运共同体。人们说,城镇化会伴有“城市病”,其实乡村也有“乡村病”。不同的是,前者是在快速发展中产生的,后者是在发展趋缓中产生的。乡村发展的活力问题也不是我国独有的现象,而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据统计,1960年至2016年间,全球城市人口比例从33%提高到54%,伴随着城市发展,乡村社区发展活力却在逐渐降低。在我国,其集中表现为农村“三留守”问题和“谁来种地”的问题。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也是受益者,必须要把亿万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调动起来。在过去长期的农业生产中,我们或多或少、或轻或重存在重物轻人的现象。这表现在只注重农产品的数量指标增长,不看重务农队伍素质提高和职业化。相应的是,农村教育、科技、卫生、文化等公共资源投入少,导致农村人口素质偏低、人才缺乏。

  乡村发展的本质是人的健康发展,只有农民自身素质和能力不断提升,才能有效推进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乡村振兴既要注重物质投入的硬件建设,更要重视提高乡村人口素质的软件建设,包括乡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就业培训、培智扶志等。要注重解决农村人口和农业劳动力的老龄化问题,引导部分农民工返乡,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回乡,城市的科技人员下乡,各类群体到农村去创业创新,高起点发展现代农业和农村二三产业。

  懂农业,方能知轻重;爱农村,方能守初心。如今,“农民”两字不应是一种身份,而应是一种职业。新老农民队伍中,不乏赶时髦一哄而上者,也有人因短期效果不佳而离开。但是,绝大多数农业从业者、创业者是怀着对农村的美好向往、对土地的特殊情感,他们带来了资金、技术,托起了新农业,创造了返乡下乡创业的许多成功案例。

  乡村振兴战略得靠这样一批真正懂农业、爱农村的人去落实。一方面,要通过富裕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另一方面,只有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让农村成为引人入胜的天地、农业成为令人向往的产业,才能使人留在农村。这就要求,既要做减法,减少农民数量,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又要做加法,提高农民,做大现代农业,做强新老农民群体,为乡村振兴引入“活水”。

 
 
更多>同类农业资讯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 当前有6069人在线
  • 其中2309位会员
  • 3760位访客
  • 今日发布帖子:2600
  • 今日访问量:3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