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见习记者李鹏
金秋时节,西藏已是寒意料峭,拉萨市达孜县白纳村的村民们沉浸在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的兴奋中。
“集中观看完第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常委见面会,大家对十九大精神进行了讨论,都倍感振奋。”白纳村驻村工作队队长王学峰说。谈起十九大在村里的反响,王学峰连用了3个“没想到”,“没想到党员这么积极,8点刚过,天刚蒙蒙亮都来报到了,那可是刚刚零上的温度;没想到基层农牧民群众觉悟这么高,本来只是要求党员观看,不少农牧民群众也来了;没想到大家这么关心,这两天不少农牧民来找我问怎么绿色发展、什么是乡村文明等等。”
白纳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巴珠同样有说不完的话,朴实的表达中透露出对发展的信心,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对党的十八大以来村里的变化,他有直观的感受:5年前,全村都是土路,现在38多公里的硬化路面通到了每家每户;5年来,灌溉水渠修建50多公里,全村耕地旱涝保收;5年前,全村喝的都是井水、河水,现在全部喝上了自来水;5年前,全村30多名大学生,现在有大学生143名;5年前,全村党员80人左右,现在有141人;5年来,电全通了,看病、上学政府全包了,今年宽带入户了,现在村里一半以上的家庭都有汽车了,超市都进组里了。他感慨道,以前很多吃的、用的,听都没听过,见也没见过,现在什么都有了。
改革发展的成果正越来越多地惠及农牧民群众。
作为基层党支部书记,说起从严治党,巴珠不自觉地翘起大拇指:“从严治党非常好,党的建设搞好了,群众才高兴,国家才会发展好。”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令作为村委会主任的巴珠有了更清晰的思路,“环境保护第一位,生态旅游和民族特色加工业重点发展,这个路子不会错。”
白纳村四组的旦巴索朗说:“感谢党、感谢政府这么多年对我家的照顾,我现在可以自食其力了,不想再给政府添负担了。”作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这两年通过政府引导,技能培训,他观念更新了、思路改变了,转移就业年增收入近万元。“改掉等靠要的思想是很大的进步、很大的转变。”王学峰说,这种情况这两年在白纳村大有人在。
王学峰和巴珠对党的十九大精神引领白纳村发展认识是一致的,那就是依托地域优势、生态优势、文化优势,将乡村环境治理和产业发展结合,打造生态旅游民俗村,让老百姓吃上生态饭、旅游饭、绿色饭。
“今年,我们村发展以家庭旅馆和集体林卡为主的生态旅游,接待游客两万多人次,收入100多万元,带动了60多户贫困户脱贫。”巴珠表示。旅游业的发展也带动了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的发展,不出村青稞就做成糌粑,牦牛和牦牛奶就变成酸奶、酥油茶、牦牛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