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棘荡村村委会新貌。
西棘荡旧村改造换新颜。
钟佰均(左一)在旧村改造现场。
钟佰均(左)为创业者指导技术。
李渊 本报记者 李文博
如今的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西棘荡村,早已成为不折不扣的明星村。远的不说,从2016年12月以来,光是江苏省委书记李强通过在西棘荡村实地调研、县委书记讲坛、江苏省组织部长会议等不同重要场合,就多次为该村党委书记钟佰均点赞,称赞他带领村民因地制宜找到强村富民的好路子。李强在西棘荡村调研时指出:农村要富裕,要有产业支撑,要有好的支部书记,好支部、好书记,这个很重要!“西棘荡之路”恰是这句话的生动注脚。
西棘荡村靠一张旧渔网“拉”出一个致富的尼龙颗粒加工产业,把全村农民变成创业生力军。在做好创业富民的大文章过程中,班子带头人以身作则,党员干部勇于带头,还同步建起一套有效的村级治理体系。现在的西棘荡村可持续产业有了,新房子建起来了,道路通了,生态美了,一年一个新面貌的西棘荡,已经迎来快速发展期。
兴产业·促转型·可持续·广受益
西棘荡,顾名思义,是荆棘丛生、河荡纵横的地方。20年前的西棘荡穷得叮当响。但是这一切,自1998年钟佰均当上村书记以后渐渐变了,村里靠尼龙颗粒加工产业发家,到2016年底全村工农业总产值达3.07亿元,村集体经济收入216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1998年上任之初,钟佰均带领村“两委”班子发现沿海一带有丰富的废旧渔网资源,于是决心从废旧渔网制作尼龙颗粒着手走强村富民道路。3家、5家、10家……一路发展下来,全村有140多户从事尼龙颗粒加工,西棘荡村也成长为全国最大的尼龙颗粒加工专业村,每年“吃”掉全国80%以上的废旧渔网,全村90%以上劳动力从事尼龙颗粒加工。
富裕起来的西棘荡村人有两块“心病”:一是全村没有深加工业;二是冲洗渔网、尼龙颗粒都需用清水,会产生大量污水,“水,成了西棘荡村的‘资源短板’。”
如何保护尼龙颗粒加工这一富民产业可持续发展?“发展尼龙颗粒深加工产业,拉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早在西棘荡村2008年上半年召开的一次村干部会议上,大家就已达成共识,但围绕“要不要建污水处理厂”的问题,却意见不一。
有的村民认为,有了钱,办个项目多好,办个不产生效益的污水处理厂干什么?有的认为,虽然尼龙颗粒加工过程中产生污水,但不是化工污染,国家也没要求必须配套污水处理厂,所以没有必要建。还有的认为,建污水处理厂能享受国家环保项目补贴,何乐而不为?
钟佰均想得更长远:“虽然尼龙颗粒加工污染小,但今后村里也不排除引进其他产业,现在建污水处理厂,近可保护水资源,远则有利于保护环境……”
2008年下半年,国际金融危机令当时尼龙颗粒产品的市场价格缩水近一半,全村总损失1000万元以上,显然必须加快发展尼龙产业深加工。从节约用水、循环利用颗粒加工产生的废水角度考虑,经村委会、村民代表会议等数次讨论、表决后决定:建设污水处理厂。
2009年2月污水处理厂立项,5个月后正式动工建设。如今,投资1200万元建成的连云港市首家村级污水处理厂已投入使用,日处理污水能力,可满足全村工业用水所需。小村庄、大环保,这为西棘荡村塑料加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今后发展绿色、循环经济,铺平了道路。
同时,借助建立污水处理厂之机,村里建起两个工业集中区,把加工户搬到集中区发展,既便于生产过程中的“三废”集中处理,也能最大限度减少工业生产对村民日常生活的影响,得到大家普遍支持。
以钟佰均为首的村班子决心依照环评标准,实施“三个一批”工程,即关掉一批(设备落后、加工能力小的彻底关掉)、保留一批(规模较大、有一定增盈能力的进行保留)、转产一批(推动加工厂从生产链上游向下游转变),下大力气淘汰落后产能,提升产业科技水平。当然也有部分加工户对新政策不理解,找到钟佰均质问,钟佰均耐心地向村民们解释转型升级的原因,指出落后必然被市场淘汰的趋势。他先后8次组织村党员干部、村民企业代表200多人到苏南经济发达地区的企业参观学习,感受绿色发展理念和成果,成为推进西棘荡村颗粒加工“三个一批”工作的积极力量。
集中区建好后,140多家颗粒加工户全部搬迁到位,实现规模化集中生产。2017年,西棘荡村委托专业机构进行规划,计划给每个加工户安装一台4万元的高效空气净化器,真正走上“污水无害处理、废料集中收集、废气高效净化”的尼龙颗粒加工产业绿色发展之路。截至目前,西棘荡村累计关停、合并颗粒加工小企业40多家,转产企业10多家,一批自主研发设计的海洋渔业塑料深加工产品投放市场受到欢迎。
桥建了·路通了·房新了·村美了
要致富,先修路。西棘荡村地处苏鲁交界,北邻绣针河,与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毗邻,如果能有桥直通岚山,将会是一趟经济便车。经过协商沟通,村里投入数百万元修建绣针河大桥,不料2013年7月开工后不足2个月,却被迫停工。钟佰均没有放弃,2014年9月绣针河大桥再次开工,同年11月完工通车。一桥飞架,这条路直通岚山区中心,极大便利了双方人员、货物往来。
随着村民的口袋一天天越来越鼓,旧村改造也摆上议事日程。钟佰均请来南京农业大学规划设计院教授对村庄详细规划。一座座小楼随后拔地而起,村集体投入1000多万元硬化道路、安装自来水、修通下水道、修建隔离墙、栽植风景树、修建透绿墙,建成“三纵三横”道路。“原来的村庄道路都是泥路,‘下雨一团糟,天晴一路草’,现在都是宽敞平整的大马路。”村民苏日强说。
不仅如此,近年来的惠民工程一件件落实。以前的西棘荡小学,历经七十年风雨,校舍失修,院墙坍塌,通过村民们集资、企业家赞助,改建后的校舍宽敞明亮,学生满意、家长放心、老师舒心。
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村里盖起老年公寓,房子统一建成两室一厅平房,首批建成30栋,把那些子女常年在外地、身体不好的老人接来居住,开启居家养老模式,住进来的老人们眉开眼笑。
西棘荡村还提前实现自来水、广播影视村村通工程,入户率3个100%。为了村里这些事儿,钟佰均整天跑上跑下,付出无数心血和汗水,换来西棘荡村民心中“最能干书记”的口碑。
2015年初,针对村庄乱堆乱放问题,钟佰均多次组织召开党员干部会议,要求全体党员干部和村支部签订目标责任状,实行卫生包干制度,每位党员干部负责一条街。制度落实后,他每周都要组织全体党员干部例行检查,还派专人拍摄检查结果,每周评选一次,将评选结果纳入年终党员考核。这种新鲜做法,激发了党员干部的工作热情,村里卫生环境焕然一新。
2016年,钟佰均牵头在村委门前广场建起乡村大舞台,以民间艺术为载体,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村干部介绍说:“我们经常组织民间艺人表演和村民运动会等,每周一次文体活动已成惯例,大人孩子都特别积极,每逢重要文体活动就成了村里的节日。”
钟佰均深知,文化活动热热闹闹,百姓乐乐呵呵,大家把心思集中到如何致富上,民心聚、人气旺,基层稳定也就大大加强了。村民们自娱自乐,编排小品、戏剧、快板书等节目,传播典型事迹、评议道德事件、弘扬新风正气,这些文体活动不仅拉近了村干部与群众的距离,而且陶冶了村民情操,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
班子强·作风硬·民心顺·村风新
钟佰均上任之初,对于村“两委”决策,老百姓很少买账,当时村里民心涣散,村风不好,谁拳头硬,谁就是老大。针对村里乱象,经过协商,钟佰均首先废止几个民怨沸腾的违规承包合同,公开、公平、公正清理各种利益关系。同时钟佰均协调派出所,成立边界治安联防站,通过联防联治,打架斗殴现象明显减少,全村社会治安显著好转,村风民风也有了很大改善。
钟佰均一上任,就给自己立下“三不”规矩,一直坚持至今:“不吃老百姓的饭,不收老百姓的礼,不在家里办公”,将自身置于全体村民监督之下。一次,钟佰均正在办公,一位村民提着两条烟来到书记办公室,想拜托书记给儿子找份工作。了解情况后钟佰均告知村里有个“粒动·青创”项目比较适合。村民很高兴,执意留下烟表示感谢。可是这位村民前脚刚到家,他的两条烟也被钟书记派人后脚送了回来。有的群众看到书记喜欢花草,特意送来盆景,钟佰均还是不收。钟佰均总是笑呵呵地说:“不需要感谢我,更不需要给我送礼,乡亲们都富裕起来了,就是给我最大的礼!”
根据村里实际情况,钟佰均在村级党委下设工业、农业、私营、老年4个党支部,让“党员之家”在西棘荡村开枝散叶,将党支部与乡亲们的生产、生活紧密相连,保持党建工作与农村工作深度融合。
与此同步,村里要求每位富裕起来的党员帮扶1户到2户困难户,从资金、技术、信息、项目4个方面入手,帮助他们走上共同致富之路。村民钟秀家十来口人,住的是要倒塌的土房,靠仅有的几亩地生存。钟佰均先让她到厂里学习技术,又帮她协调贷款5万元建起厂房,历经艰辛,钟秀不仅自己脱贫,还成了村里的致富带头人。
扬正气顺民心,用公平换信任。经钟佰均提议,村里推行“权力清单”制度,村里大小事情全部按照权力清单来做。提出“党委提议、‘两委’商议、村民代表听证”的“三合一”决策程序,制定村规民约和财务公开等各项制度,村里大小事务、收支款项都在广播里广播,并用红纸写下来张贴在村务栏公示。
“老百姓都瞅着呢,你是党员,是干部,你不打头,谁打头?”钟佰均说话实实在在,做事踏踏实实。刚刚做书记那会儿,他为了给村里修路、挖井,总是一个人带领大家伙干,冬天搬石头,雨天修水沟,一点不含糊,苦活、累活、脏活、险活,他样样跑在头里。为给村里灌水田,愣把小腿抻坏了。
一件件事情做下来,一个个难题解决掉,乡亲们觉得钟佰均真心为大家伙服务,开始认可他、亲近他了,村班子的威信也树起来了。一身泥、一身水摸爬滚打过来,如今日子过好了,钟佰均还是只有一句话:“党把我搁在这位置上,咱就得为党、为群众负责,干啥就得干好!”
鼓口袋·富脑袋·讲文明·比爱心
新农村建设,新在何处?不仅是外在的物质意义上的“新”,而且包括村民内在思想观念的变化。既要富口袋,更要富脑袋,钟佰均用制度规范人、文化熏陶人、典型引领人、文明温暖人,努力探索着强村富民的新农村建设苏北样板。
2016年春节过后,全村实行殡葬改革,钟佰均带领村干部登门入户,讲解新政策,算完大账算小账。村里建起300座公墓,成立殡葬改革理事会,谁家有人去世,村里统一安排,不用鼓乐、不用寿材,不大操大办,以前一个丧事要花四五万元,现在只要花万元左右,乡亲们省钱少操心,村集体节约了土地资源。
为倡导文明新风,村“两委”每年组织开展十星级文明户、最美村民、好媳妇和好婆婆等评选活动,并拿出4万多元资金集中表彰和奖励。村里还设立西棘荡“孝老爱亲奖”,常态化开展“最美家庭”等文明创建活动,通过这些载体和活动,村里打架斗殴、打牌赌博的少了,婆媳关系、邻里关系得到明显改善。
2014年,村里计划建设老年养老中心,作为建筑工程队队长的堂弟钟佰广看到了机会。一天晚上,他来到钟佰均家里,想探听工程招标底价,被钟佰均断然拒绝。这些年来,因为有了制度约束,有了钟佰均的以身作则,西棘荡村的党员干部从没在集体因私报过一分钱,做工程也从没拿过一元钱回扣,反而节省“抠”回20万元。
早在2008年,当时村里修建景观大道,钟佰均觉得施工方100万元报价超出预期,就亲自带着党员干部轮番上阵,采用包清工方式,足足为村集体省下20万元,这些钱全部用于成立“西棘荡村爱心基金”“高考奖励基金”“教育扶贫基金”,专门帮扶困难群众和贫困学生。
让西棘荡每位村民都感受到文明的温暖是钟佰均的至善追求。在他倡议下,西棘荡村投入几十万元在全镇率先建设乡贤园,发布乡贤榜,将西棘荡关爱家乡、邻里守望、助人为乐新乡贤的事迹广泛弘扬,村民们耳濡目染,筹集爱心资金5万多元,开展志愿帮扶活动。一位村民体弱多病,丈夫溺亡,上有老下有小,村民们从爱心资金里拿出钱帮她租下门面房,让她开服装店渡过难关。村里还组织村民晒家训、传家训、写家训,开展“晒家训扬美德”活动,评选优秀家训1200条,用好家风带动好民风、好村风。
经济发展可观,文明治村有道。西棘荡村先后被授予省级文明村、省级先进基层党组织、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等等荣誉称号。如今,在西棘荡村,村党委有活力、村“两委”有合力、干部带富有能力、党员工作有动力、集体经济有实力,“五力”融合形成西棘荡村党委带领全村群众致富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在钟佰均的蓝图中,未来的西棘荡会越来越好,乡亲们有事做,村集体有收入,村里人有保障……
记者手记
成长于农村基层,又从事“三农”事业宣传,记者走访过各地农村多个村庄。如今越来越深刻感受到,一个村庄发展得好,固然与当地资源特色、产业优势有关,更离不开一位出色带头人、一个坚强领导班子。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打造持续发展的产业,打造美好宜居的村庄。
在西棘荡村,钟佰均就是这样一位经得起考验的带头人,他考虑问题把村集体的利益摆在首位。起初村里人心涣散,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低,钟佰均自掏腰包奖励大家开会商讨问题,“自己损失点不怕啥,只要能把党和政府交给我的事情做好。”
江苏省委书记李强先后五次表扬西棘荡的新变化。以前的西棘荡“满眼泥泞路、遍地土坯房、穷得叮当响”,是有名的穷村、乱村、光棍村,现在的西棘荡,成了周边群众眼馋的“香饽饽”,道路宽,房子新,产业强,环境美,人心善。确实,鲁南苏北交界之地,这样一个资源劣势的后进村,脱颖而出建设成为经济强村、省级文明村,走出创业富民的“西棘荡之路”,靠的是一个优秀的带头人,带领一个为民服务的村班子,尊重民意,齐心协力赢得民心,实现西棘荡翻天覆地变化。期待更多像钟佰均一样的带头人,像西棘荡一样的村班子,带领更多村庄告别昔日贫困,走上兴村富民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