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土农网农业信息发布平台

在线客服QQ:

1297394205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聚焦三农

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民创业创新:“双创”潮涌乡土大地

   日期:2017-10-10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农民日报    作者:zgny.com    浏览:742    评论:0    
核心提示:“双创”潮涌乡土大地——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民创业创新成就综述  本报记者 陈艺娇  在四川巴州区大茅坪镇土地垭村的得子山,

“双创”潮涌乡土大地

——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民创业创新成就综述

  本报记者 陈艺娇

  在四川巴州区大茅坪镇土地垭村的得子山,年过50岁的李爱明从生意人当上创业农民已有6年。从农业“门外汉”到熟练掌握种植技术,在乡镇政府、农技站的支持下,李爱明的悉心经营把得子山打造成了一个集核桃种植、生态水产养殖、特优水果种植、旅游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生态观光农业产业园。在她的带动下,先后有7家产业园落户于土地垭村。“他们的创业,改变了得子山的面貌,提高了周边贫困户的收入……”村党支部书记李晓说。

  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民工创业创新作为中央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一项重大部署,在培育创新人才、解决农村“三空”难题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形成农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局面,为农业农村发展注入新动能,是发展现代农业至关重要的动力来源。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说,这是一支强大的力量,作用不可低估,规模还将壮大,是巨大的发展红利,对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必将发挥重要作用。

  多元化、领域广、起点高农民返乡创业创新风生水起

  目前,在700万各类返乡下乡人员中,农民工占480万,科技人员130万,创办了300多万家农村中小微企业和200万家农业新型经营主体。这其中既有农村户籍的农民工、中高等院校毕业生和退役士兵等返乡人员,也有城镇户籍的科技人员、中高等院校毕业生、有意愿有能力的城镇居民等下乡人员,还有农村能人和农村青年等本乡人员,双创主体呈现出多元化趋势。

  在创业领域方面,据农业部抽样分析,80%的创业人员选择了农村产业融合项目,创业领域逐步覆盖特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信息服务、电子商务、“三品一标”农产品生产经营、特色工艺产业等,创办的经营主体包括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和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并呈现出融合互动、竞相发展的趋势。

  今年刚过30岁的赵红松是内蒙古海拉尔垦区上库力农场土生土长的农垦人。2009年,旅游专业大学毕业的他踌躇满志地回到家乡养野猪。随着养殖成本越来越高,赵红松开始思考把旅游和养殖结合起来做,让游客体验到美景美味的同时,把当地优质的农副产品卖出去。

  2015年,赵红松的撒欢牧场特色线路在阿里旅行正式上线。凭借自己在旅游行业摸索多年的丰富经验,2017年夏季,共有1.5万游客慕名而来,撒欢牧场迎来了草原游的高潮期,赵红松也带领当地农牧民销售羊肉、烤饼等特色农产品,销售额达200万元。

  在这些返乡创业主体中,像赵红松一样专业化的人才越来越多,农民创业创新逐渐呈现高起点的发展趋势。创业主体素质更高,抱团创业更多,管理方式更新,广泛采用了新技术、新模式和新业态,并且融入到当地的现代农业和特色经济中去。据统计,目前有54.3%的返乡创业者通过网络、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了解信息、政策法规并进行营销推广。

  强政策、建机制、抓服务培育创业创新主体渐成气候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各有关部门把农村创业创新作为重大战略任务来抓。各级农业部门发挥好牵头作用,协调推动政策落实,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培育创业创新主体,总结推广好经验好做法,促进农村创业创新蔚然成风。

  贵州是一个劳务输出大省,统计显示,2014年在外务工农民工达829.71万人。2015年,贵州省印发了《“雁归兴贵”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行动计划》,在顺应产业转移、推动产业升级、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互联网+农村电子商务”等方面,引导和带动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拓展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空间。计划实施以来,全省累计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135.51万人次、帮扶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就业创业15.05万人。2016年贵州省农民工平均月收入为3245元,年收入约38940元,以“四口之家、一人务工”的标准测算,年人均收入9735元,远远超出2016年脱贫标准。

  按照国办《意见》要求,农业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2个部门建立了“农村创业创新推进协调机制”,共同谋划、协同配合开展工作。截至目前,已有17个省(区、市)建立了农村创业创新推进协调机制,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初步形成。截至目前,已有12个省(市)以政府办公厅名义制定印发了实施意见,配套的扶持政策体系正在形成。

  在创业创新公共服务方面,农业部组织了多项培训。各地通过构建服务平台、推动金融担保服务,为返乡下乡创业人员提供支持。江西对符合创业条件的返乡下乡人员,给予创业担保贷款10万元,对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贷款最高限额为400万元;四川、青海等开展创业救助,对创业失败后生活困难人员按规定给予社会救助。

  湖北省农业厅采取分层分类培养农业创业人才的思路,通过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青年农民创业培训计划,依托各级农广校、农技中心、三峡职业技术学院等创业培训基地,培养了李明攀、罗伟等一批“硕士农民”,廖剑波等一批“军人农场主”。此外,通过实施农业企业高管人才培训计划,引入“国家企业教练技术”课程体系,培训农业职业经理人100人。并遴选300家企业和农民合作社负责人在华中科技大学接受企业家培训。参训学员所在单位获得110个省级人才创新团队建设项目,涌现了土老憨、新华扬等一批知名企业。

  促落地、抓引导、重宣传推进农村创业创新任重道远

  1977年出生的温丽芳是云南省沾益区播乐乡小海村委会建新村地道的农家女,初中毕业后她早早步入社会独立创业。一次偶然机会,温丽芳开始了返乡养猪的道路,建成了年出栏至少100多头的家庭养殖场,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养猪大户。2010年,在地方党委、政府帮助下,温丽芳牵头成立了沾益县播乐兴乐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社员安排统一种植养殖品种、统一购买生产物资、统一技术标准、统一防疫施药、统一品牌包装、统一市场销售等服务。在她的带领下,合作社社员由原来注册的5人发展到目前的445人,其中包括残疾人26人、贫困社员254人,成为带动当地贫困农民,特别是妇女就近种植养殖致富的典范。

  温丽芳的事迹在农民返乡创业大潮中只是一个缩影。在许许多多创业“能人”的带动下,农业提质增效、农民持续增收不再是一句华丽而虚无的“口号”。返乡创业者的智慧与劳动形成一个个富民产业、朝阳产业,在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时期,为现代农业发展注入了不竭动力。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各级农业部门要统一思想认识,切实把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作为战略性、长期性、经常性任务来抓,在产业引导、宣传服务、政策落实等方面更加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

  强化政策落实,积极推动市场准入、金融服务、财政税收、用地用电、创业培训、社会保障、信息技术和创业园区等政策落地,充分发挥政策的扶持引导作用。

  强化产业引导。利用青年农场主培训计划、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训计划和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示范培训等各类渠道,组织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培训,结合当地实际,帮助返乡下乡人员搞好市场分析、政策咨询、项目论证和技术服务,引导他们发展既符合市场需求、又能发挥返乡下乡人员优势的特色化、小众化、中高端、高附加值农产品,提高创业创新质量和效益。

  强化典型宣传,充分利用各类媒体特别是新媒体,搭建网络服务、网上创业和手机创业平台,充分发挥农村创业创新信息网的作用,为创业创新提供高效便捷的信息服务。与此同时,宣传创业创新的先进典型和优秀带头人,努力营造支持创业创新的良好氛围。

  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是一项战略性任务。各级农业部门履职尽责、奋发作为,推动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蓬勃发展,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实现“三农”“强美富”作出新贡献!

 
 
更多>同类农业资讯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 当前有6069人在线
  • 其中2309位会员
  • 3760位访客
  • 今日发布帖子:2600
  • 今日访问量:3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