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土农网农业信息发布平台

在线客服QQ:

1297394205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聚焦三农

从卖稻谷到卖稻米 一字之变检验上海现代农业实力

   日期:2017-09-26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农民日报    作者:zgny.com    浏览:966    评论:0    
核心提示:  本报记者 胡立刚  “今年‘国庆稻米’种植面积2万亩左右,可产‘国庆大米’约0.6万吨,对于每月23万吨左右的市场需求量还

  本报记者 胡立刚

  “今年‘国庆稻米’种植面积2万亩左右,可产‘国庆大米’约0.6万吨,对于每月23万吨左右的市场需求量还远远不够,大幅增加特早熟‘国庆稻’新品种种植面积,使更多新米早日上市,已成为当前水稻产业往优质、高效发展的一个主要目标。”又到秋收,谈到上海“国庆稻米”,曹黎明满怀信心。

  在上海水稻产业领域,曹黎明具有双重身份,一是上海市农科院作物所所长,在“国庆稻米”品种研发方面颇有建树;二是上海水稻产业体系首席科学家,他的观点代表了上海水稻产业从卖稻谷到卖稻米转变的方向。

  记者观察到,自从上海明确了从卖稻谷转向卖稻米的发展理念,“国庆稻米”是一大抓手,特别是近两年,既香又软上市早的“国庆稻米”在上海市场刮起了一股新风尚,而通过“国庆稻米”这一抓手推动本地优质稻米成为市民的盘中餐、心头盼,则是成功转向卖大米的根本。

  从卖稻谷转向卖稻米,虽说仅一字之变,却是对上海现代农业实力的检验,也考验着上海现代农业的系统创新能力。

  每个环节都不能放松

  上海是典型的买方市场,全国乃至全球的优质农副产品都以能进入上海市场为荣,本地水稻产业要从卖稻谷成功转向卖大米,决定权完全在市民这边。本地优质稻米如何填补市场空白,更好满足市民的生活品质要求,是个典型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难题。

  “从卖稻谷转向卖稻米是都市农业的必然归宿,农业科技服务必须要主动作为。”上海市农业科技服务中心主任丰东升说。

  某种意义上,品种决定质量,在现有的品种审定制度下,要成功培育出满足市场需求的优质品种,除了科研人员深入市场了解需求确定研究方向,还需要扶持资金,更离不开农技推广服务部门的支持。

  因为市场需求旺盛,上海水稻育种科研人员自上世纪80年代初就转向了杂交粳稻品种的研发,选育出了至今在上海市场还有不小影响力的“寒优湘晴”杂交粳稻品种,因其综合品质好,成为上世纪后期江浙一带的“第一品种”,更是占了当时上海本地1/5的播种面积。

  随后,“花优14”“秋优金丰”等优质晚粳品种相继问世,但是,“国庆稻米”除了“松早香一号”,还是缺少“早、香、软”三者兼而有之的新品种。

  “上海市农科院近几年相继育成了‘沪早香软1号’‘沪早软粳’等香味浓郁、口感绵软柔滑有弹性的系列优质‘国庆稻’新品系,我们选了13个作为区试品种,相信很快就能改变上海市场‘国庆稻米’供给不足的状况。”上海市农技推广服务中心主任朱建华说。

  上海人偏好大米,不管是本地产的还是外来的,只要更好没有最好。因此,上海从2001年起就实施了优质水稻三年推进计划,短短3年时间,优质品种由2000年不足10%快速达到87%。2010年以来,继续围绕优质稻米的产业化开发,主栽品种基本实现了每3-5年周期性更换的目标,近三年稻米品质达到农业部优质稻米三级标准的比重保持在90%以上。

  “这还是不能满足上海市民的需求,要填补10月市场真空,要满足软香的口感要求,只能依靠自主创新,‘沪早香软1号’‘沪早香软2号’‘沪早软粳’3个优质特早熟(国庆稻)品种就是创新的结果。”上海市种子管理总站站长夏龙平说。

  项目支持、农技推广服务、品种审定,三足鼎立构建了上海从卖稻谷向卖大米转变的基础,而这背后的各种系统制度安排,则彰显了上海现代农业的实力和创新能力。

  科技是核心推动力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势在必行,抓手也很多,我认为现代农业发展到如今的水平之后,农业科技一定是改革的核心推动力。”上海市农科院院长蔡友铭说。

  农业科技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核心推动力的说法早已被社会各界所认同,但是,到底有没有体现在具体的工作中,值得关注,甚至要引起高度重视。

  “我们所培育出‘沪早香软1号’等新品种可谓是十年磨一剑,如果没有各方面持续的支持,特别是农业科技兴农项目的连续支持,很难出成果。”曹黎明说。

  记者了解到,以“松早香1号”为主导的地产优良大米填补了上海市场“国庆稻米”的空缺,而“沪早香软1号”等品种除了进一步满足早上市的要求之外,还满足了上海市民对“香软”的需求,有了这些优质高产早熟品种,上海稻米产业界设想的早中晚3个1/3品种结构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农业科技出成果不容易,成果的转换也不容易,从研究成果到生产应用的转换是农业科技支撑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最后一道坎,也是最重要的一道坎,迈不过去,将前功尽弃。

  自2013年以来,上海市农委加快探索农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一站式服务平台,在市农委科技处的指导下,农业科技服务中心通过高效整合社会资源,突破了农业科技成果交易估值的难题,构建起一站式服务平台,为科技人员和市场主体提供包括供需对接、价值评估、信息发布、组织交易、法律咨询、金融保险等综合服务。

  就是在这个平台上,上海市农科院的“花优14”水稻品种、闵行区农业技术服务中心的“秋优金丰”“秋优336”水稻品种也成功实现了整体转让,打通了农业科技成果与农业生产应用之间的藩篱。

  而“国庆稻”新品系从2015年开始示范种植,2016年示范面积1200亩,2017年“沪早香软1号”和“沪早软粳”全市的示范面积已达到3500亩。

  “市场就在那里,熟期早、食味口感好的性能也在那里,加上成果转化平台越来越完善,相信‘国庆稻米’很快就能满足上海市民的需求。”曹黎明说。

  抢占市场关键在有效组织

  8月22日,奉贤区上海优贤果蔬专业种植合作社的40亩“沪早香软1号”开镰,这是上海今年最早的本地稻米。9月4日,以“松早香一号”为代表的“松江大米”开镰,正式拉开了“国庆稻米”收割上市的序幕。

  记者通过上海市农技推广服务中心粮油科科长顾玉龙了解到,上海“国庆稻米”建立了49个“国庆稻”产业化生产示范点,新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及抗逆性表现都比较稳定,品种选育储备及种植技术环节都没有问题,机械化率高,“松早香一号”去年形成了技术标准规范。

  “目前上上下下已经形成了共识,即从卖稻谷转向卖稻米,关键是要解决市场端的对接,而适度规模的经营模式显然无法解决储运、保鲜等问题,我看松江的做法值得各区学习借鉴。”顾玉龙说。

  为了形成上海地产优质稻米的竞争力,保障水稻种植户的收益,上海市农技推广服务中心自2010年以来连续6年举办了地产优质稻米品鉴和评比活动,因此,顾玉龙对上海市场和市民的心态颇为了解。

  松江模式的主要特征是打造了国家地理标识保护产品“松江大米”,把好了种源关、种植关和加工关,最后通过粮油公司实施订单式收购。据了解,今年松江区共安排种植优质稻3.1万亩,包括9000亩早熟品种和2.2万亩中晚熟品种,预计每亩增收250元。

  那么,松江模式究竟是否可以复制?从2015年开始,记者就跟踪观察上海“国庆稻”品牌建设,也多次参加“国庆稻米”新品种、优质“国庆米”品牌宣传和推介活动,在崇明、奉贤等地举办的“国庆稻米”食味品尝会、“国庆稻”现场观摩推介会、“国庆稻”新品种路演等系列活动现场,也感受到了市场的热情,亲眼看到了品牌“国庆稻米”供不应求的事实,但是,从整体来说,仍存在“国庆稻米”销售不畅、优质不能优价的无奈现象。

  “实施标准化种植,打造区域稻米品牌,是上海从卖稻谷转向卖稻米的关键,而有效的组织至为关键。”顾玉龙说,“‘松江大米’是目前上海唯一的稻米类国家地理标识保护产品,为了保护品质,构建了稻米联合社,联合社的稻米通过企业营销渠道实现优质优价,这就是有效组织。”

  记者通过上海市农委了解到,市农委正在全面调研这个有效的组织方式,并计划通过突破“国庆稻米”的组织化,推动早、中、晚地产粳稻米的有效组织化。

 
 
更多>同类农业资讯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 当前有6069人在线
  • 其中2309位会员
  • 3760位访客
  • 今日发布帖子:2600
  • 今日访问量:3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