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举行的2017全国教师发展论坛上,教育部副部长孙尧介绍说,目前我国有1578万名教师,在51万所各级各类学校,承担着2.7亿名在校学生的教书育人工作。其中,乡村教师超过300万人。
“乡村教师是乡村教育的灵魂,我原来并不这么觉得。”西南大学副校长陈时见在论坛上发表主题演讲时说。2016年年底,他曾去深度贫困地区云南普洱市挂职担任副市长,在与偏远地区乡村教师接触交流中他深刻感受到:到了乡村,再好的课程,再好的校舍,再好的教师待遇,都不如一个人坚守在那里。“爱乡、爱教、爱生的教师才是乡村教育的灵魂!”陈时见语速急促,说起话来整个人都很激动。
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
今年两会期间,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就“教育改革发展”的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时说,由于历史、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原因,乡村教师短缺问题非常严重,突出表现就是“下不去”、“留不住”和“教不好”。近五年来,国家围绕这三个问题出台了政策和措施,加强乡村教师队伍的建设。
2013年至今,中央财政核拨综合奖补资金112亿元,覆盖22个省份的所有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惠及130多万人,最高人均月补助标准达到2000元。2015年,国家又出台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这个《计划》在我们共和国的历史上是第一个关于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计划,意味着乡村教师队伍的建设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
除了补助乡村教师,国家还在有计划地对乡村教师进行密集地培训。记者查阅资料发现,2015年起国培计划调整实施范围,集中支持中西部乡村教师校长培训。2015-2016年,国家共培训乡村教师校园长380余万人次。
乡村教师发展的尴尬
今天,乡村教师的待遇是上来了,有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普洱的乡村老师能够拿到5000元左右的工资。“虽然收入比以前更好,但是老师还是少,这是乡村教育的尴尬。”陈时见话语中透着无奈。
陈时见向人民网记者回忆说,在普洱市挂职期间,他组织了很多与教师相关的大型活动,包括专项培训,竞赛和展示等形式。学校最先派来的是那些业务水平中等以下的老师,好教师全部被压住了,因为学校发现:好老师一经展示,很快就流失了。在教师之中,好教师的机会相对更少,由此形成职业倦怠,教育质量便上不去了。提升教师业务素质本来是培训的初衷,但随之而来的问题则是:乡村教师素质一提升反而又加速了好教师的流失,这实在是乡村教师发展的尴尬!”
陈时见说,一部分教师抱着离开乡村进入城镇学校的想法,寻找各种可能的机会。好教师的流失导致好教育的缺失,好教育的缺失导致学生的流失,学生的流失又导致教师的缺失,这成了一个循环。陈时见说,有的学校就剩下几十个学生,按照编制只安排两位老师,两位老师在一个学校会产生孤独感,缺乏发展动力,让他们爱上这个学校也很难。经过深入思考,他建议“建立以乡村学校为中心的乡村社会”,使乡村学校真正成为乡村的灵魂,减少教师的隔离感和孤独感。
“我小时候在农村读书,那里的中师生一辈子就信守乡村学校。因为从招生一开始就给他们植入了一种信念“将来要到那里去做老师”,这个信念伴随着整个培养的过程。而今天的教师教育是城市学校的教师教育,并不适宜乡村学校,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在于:本土化与专业化、主动坚守与价值融入。为此,要从招生之初就选择乐于从事乡村教育的学生,实施区域定向性招生、免费激励性政策、保障性就业。
研制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在论坛上,教育部副部长孙尧指出,教育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先导,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是教师队伍的现代化,为此需要全面深化改革,将振兴教师教育、提升教师能力素质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
9月2日,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教师工作司司长王定华透露说,教育部门正在研制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未来,教育部将科学规划师范生培养的规模结构,确保培养与岗位需求有效衔接,制定各级各类教师培训规划,还将建设全国教师教育基本状况的数据库并监测培训质量。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表示,教育部会继续贯彻落实好乡村教师计划,同时还要尽可能向村小和教学点倾斜,解决乡村教师和城市教师编制问题,城乡统一编制标准。另外,还要下功夫解决好“长不高”的问题,即从制度上解决乡村教师评职称等职业发展问题。做好制度安排,经过一段时间,乡村教师短缺问题将会得到较大的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