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土农网农业信息发布平台

在线客服QQ:

1297394205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聚焦三农

我家告别了棚户区

   日期:2017-09-07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zgny.com    浏览:745    评论:0    
核心提示:棚户区是指城市建成区范围内、平房密度大、使用年限久、房屋质量差、人均建筑面积小、基础设施配套不齐全、交通不便利、治安和

   棚户区是指城市建成区范围内、平房密度大、使用年限久、房屋质量差、人均建筑面积小、基础设施配套不齐全、交通不便利、治安和消防隐患大、环境卫生脏乱差的区域及“城中村”。

  棚户区改造是重大的民生工程和发展工程,是改善困难民众住房条件的重要方式。最近几年,中国棚户区改造累计开工3287万套,8000多万居民“出棚进楼”。通过“城中村”改造,约950万农民就地转化为市民,住进了配套完善的安置房小区。

  中国政府承诺,2018年—2020年,再改造各类棚户区1500万套。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有关部门将加大中央财政补助和金融、用地等支持,兑现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的承诺。

  让我们听听棚改受益者的故事。

  

  幸福岁月在身边

  ◆ 陈长东

  家住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梅滨小区

  居住在洁净亮丽的现代小区,生活在亮堂舒适的家里,我恍然若梦。

  我家在中原边城南阳。城乡结合部的棚户区低矮破败、杂乱无章、生活设施简陋,吃水、取暖、如厕、洗澡等很不便,生活困难重重。经过几十年的风吹雨淋,老房屋存在着房顶漏雨、墙体裂缝等隐患,直接威胁生命财产安全。雪上加霜的是,棚户区毗邻梅溪河,这条有诗意美丽名字的河,据史料记载,源头有泉“汤谷”,水量很大可以行船。“明代的梅溪河两岸遍植梅花,河水潺潺,清波流远。但过去一个时期,由于缺乏保护,工厂排污,梅溪河成了死、污、臭河,一沟怪味,蚊蝇滋生。2000年夏天,一场暴雨突至,棚户区形成水涝,流进院,灌进屋,家里的鞋、盆、椅、凳等小物件四处漂浮,全家人只好往二楼抢拿东西,忙了整夜,仍毁损了不少。下水道污物上泛,几个星期臭不可闻。

  为改善棚户区的生活条件,近年来,南阳市政府将棚户区改造列为重点工程加强推进,对棚户区居民实行满意的双向选择,以面积换面积或货币。建设过程中,严把工程招投标关、工程质量关,建立督查考核制度和公示制度,凡涉及居民利益的事情,均公开公示,对腐败行为加大预防和惩处,改造工程成为“良心工程”“廉洁工程”。

  改造建设工程告竣,去年我家终于搬进无比渴望的文明小区。按照以面积置换面积的原则,分到了一套大居室,融入心仪已久的现代生活。小区安装有电子监控和楼宇对讲系统,篮球场、健身广场、健身器材、凉亭等配套设施完善,一点儿也不逊色商品住宅区。更令人高兴的是,随着内河治理工程推进,梅溪河焕然一新,水清、岸绿、景美、功能健全、人水和谐的滨水长廊呈现在面前。

  “知你冷暖,懂你悲欢/所有的艰难不再是辛酸/安居幸福的那些岁月/我永远都在你身边……”电视剧《安居》的主题歌,唱出了我们的心声。幸运的是,居住的辛酸永远离去,幸福的岁月,从此在身边。

  鲁 钊整理

 

  宽敞明亮房子大

  ◆ 杨晓霞 家住辽宁省大连市星海融汇小区

  我今年60岁,家住胜利路星海融汇小区。没想到退休后能住上132平方米宽敞明亮的大房子,每天开心快乐地生活,尽享退休后的幸福时光。想想原来住的棚户区50多平方米的简陋砖混结构房子,更感到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原来住在大连有名的棚户区南大亭,位于胜利路西段,那里住着上千户居民。

  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丈夫单位在那里买了几套房子,我家分到一套,50多平方米,孩子和我们两口子住,有时老人也过来住。4口人住着拥挤不说,那房子的质量实在不敢恭维。

  那片房子是上世纪80年代初建的,共7层砖泥混结构,房子外墙外面挂了层大白粉。外表粗糙还好说,室内的条件特别差。卫生间是蹲便,自来水管是铁管子,多年使用后生了锈,用小锤敲敲就会掉渣。为了防止家里水管爆裂,每次家人出门,无论谁最后走,都得把屋里的总水阀关上。冬天暖气一点儿也不热,待在屋里得穿棉袄棉裤,看电视时得盖上小被子。整栋楼把边的两侧渗水,有的人家屋顶常年是黑的,长毛是常有的事。楼外空地雨天一脚泥,更谈不上有什么娱乐和健身设施啦。

  我家在那个地方住了快20年。2009年,大连市政府开始改造南大亭棚户区,我们看到了改善居住条件的希望。

  经过几年过渡安置,2015年,我们上千动迁户的新房终于交付。新房子位于星海融汇小区,是32层的大高楼。根据动迁政策,我家本来可享受不到100平方米的房子,但开发商还提供极低的优惠价格,供动迁户扩大面积。我的两个女儿在国外,一个定居美国,一个工作在新西兰,政府改造棚户区,我家享受到改革发展的红利,总得让回国的孩子回家有自己的屋子吧。我和老伴一商量,就多买了30多平方米。这样,我家就有了132平的大房子,3室1厅2卫。新房子一到手,我们马上装修。去年春节我们搬进了新家。两个孩子听说我们有了大房子,高兴坏了,相约回家,给我们暖房,全家六口人其乐融融地过了一个难忘的春节。

  我的新房子位于5楼。之所以选择5层,是我平时看报纸,常看到某某高层住宅电梯损坏停运的新闻。我和老伴年岁渐老,住在5层不怕电梯坏。另外5层不挡光,视野特别开阔,眺望南边就是大连的白云山,向西是星海广场和海边。

  新家楼下绿化也特别好,下了楼就走进了花园,健身器材应有尽有。这里位于市中心,离车站、医院和超市特别近,生活很方便。朋友到我家参观,都羡慕我们,说享受到了政府棚户区改造的好政策。

  我们老两口都退休了,生活依然很丰富。我平时在客厅练练瑜伽,和在国外的女儿们视频聊天,没事玩玩自拍,生活过得充实而愉悦。老伴退休前是一所中专的校长,现在他终于有了自己的书房,或读书看报,或练习写毛笔字。有时,他向我展示他的书法作品,你别说,他的字还真写得有模有样了。 鲍文锋整理

 

  告别“蜗居”日子甜

  ◆ 朱国华

  家住北京市昌平区南庭新苑小区

  我在南苑老镇平房东新华社区东长街20号整整生活了61年,从出生到上学、参加工作,再到结婚生子,就没有离开过这里。祖孙三代人挤在一间13平方米的小房子里,进门就上炕,用现在的时髦话说,过的是“蜗居”生活。

  生活这么多年,不敢添置大件,赶上过年过节一大家子凑齐了,连坐的地儿都成问题,马扎、水桶都派上用场。房屋一年四季阴暗潮湿,冬天自来水管冻住是经常的事,一天来回搬蜂窝煤就得七八趟,又脏又麻烦还不安全。夏天的时候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为了保住屋里,门槛砌了一节又一节,大门还砍掉一大截,犹如生活在“蛤蟆坑”里。洗澡、上厕所更是麻烦事,没有单独的空间,实在太不方便了。

  几十年来,我们最大的心愿就是棚改拆迁,改善生活环境。自打棚改拆迁的事定下来,我们全家觉得生活有盼头了。2014年,我家终于搬进了棚改安置房——南庭新苑小区,房子选在第8层,从此生活的变化简直就是翻天覆地。

  住上新楼,心都亮堂了!两室一厅,厨房、卫生间全齐,58平方米,我和老伴住着太享福了,再也不用遭从前的罪了。冬天有暖气,从外面一进屋热气直扑脸,穿个单衣就能过冬。做饭、烧水使上了天然气,环保又方便,不像原来洗个澡还要定日子。屋里置办了电视柜、大衣柜、写字台、茶几、花架……空间大了,我终于有机会亮亮自己的手艺了,自制了几个储物架,都是自己喜欢的款式,搁以前想都不敢想。

  这3年,逢年过节一大家子人凑在一起吃饭、聊天,拥挤不堪的场面彻底成为历史!

  拆迁心不散,高楼隔不断邻里情。社区有“邻里节”,老街坊邻居在新家再次团聚,享受幸福生活。

  本报记者 贺 勇整理

 

  搬离湿地住新家

  ◆ 热依兰木·热合曼 家住新疆伊宁市琼科瑞克街道办事处团结社区

  8月27日,我搬到新家,今年的古尔邦节就在新房子过了。真的没想到,我70岁了还有机会搬离棚户区,住进明亮温暖的楼房,这是赶上了国家棚户区改造的好政策。小区干净,设施齐全,离医院不到200米,我们一家都非常高兴。

  我以前住的棚户区位于伊宁市城乡结合部,曾经是一片湿地。周围的邻居有维、哈、汉、回、满等族,几十年里邻里间关系融洽、互帮互助,逢年过节,无论春节还是古尔邦节,邻居们都在一起聚会,非常热闹。论感情,住了40多年,真舍不得搬离。可棚户区里低矮潮湿,下水堵塞、自来水管老化爆裂是常有的事,停电停水,雨天一脚泥,雪天到处是积雪,就是一个“脏乱差”。2015年,丈夫去世后,我更是打理不动自家院落,全靠两个女儿帮忙。人老了,难免有病,可住在棚户区,看病、坐车都不方便,一直想改变居住环境,可仅凭这点儿退休工资,确实买不起楼房。

  以前的湿地鸟语花香,草长莺飞、泉眼喷涌。可是随着居民的增加,湿地被不断填埋,200多户人家的平房院落被垃圾围堵越来越小。

  2013年起,伊宁市开始保护恢复湿地,我们这一片开始陆续拆迁。经过几年的努力,消失的湿地回来了。社区征收组的工作人员对我说,作为地球之肺的湿地对环境非常重要。所以当动员搬迁时,我积极响应。搬离这里,我们可以享受更好的居住环境,而这里也变成了伊宁最大的湿地公园。

  这次征迁,政府给我补偿112万元,我自己花了45万元买了一套95平方米可以拎包入住的豪华装修楼房,还给两个女儿每人补贴一点儿。现在我居住的环境好,食品与饮水卫生得到保障,医疗水平、健康水平得到提高,生活更加幸福。

  徐 励整理

 

  就地变成城里人

  ◆ 雷小森 家住江西南昌市湾里区招贤镇竹山村

  早上在家门口的公园跑步锻炼,顺便买菜回家;白天到小区物业公司上班,吃完晚饭带着小孙子到篮球场打打球,回家洗个热水澡,晚上睡得又沉又香。这就是我现在每天的生活。

  搁过去,这样的日子可是不敢想。我们竹山村是“城中村”,面积不大、耕地不多,村里人大多跟我一样,没文化没技术,只能靠打零工过生活。最糟心的还是村里的环境,到处私搭乱建,垃圾堆成山,港道溢出的污水,夏天臭气熏天。我一家6口人挤在50平方米的老屋里,一到落雨天,门口全是水,屋顶还漏水,家里大桶小盆滴滴答答响个不停。在这样的棚户区里生活,当时只有一个念头,想改变,想房子好一点儿、环境好一点儿、生活好一点儿。

  2011年底,宣讲组来到我家,说要给我们建新房。政府承诺“拆一还一,就地还建”,按人均50平方米补足面积,超过部分以每平方米不足千元的优惠价卖给拆迁户。我寻思着划算啊,搬!没有半点犹豫,我鼓动大哥和二哥一起到镇里交了钥匙。

  两年时间,眨眼就过。村里破旧的老房子看不到了,一栋栋崭新的楼房建了起来。我每天都到附近溜达,想着能早日搬进去。2014年初,村里开始分房。我和家人商量后,东拼西凑,硬着头皮补交了20多万元,分到了两套房,还换得了一间沿街店面。

  2015年,村里成立竹山物业公司,大伙觉得我憨厚又勤快,通过村里的民情理事会,推举我当物业主管。两年来,小区里建了篮球场,搭了停车棚,有了幼儿园,文化活动中心免费对村民开放,老邻居一起下下棋聊聊天,什么烦心事儿都没了。

  如今,家里100多平方米的房子干净又敞亮,出门就有公园、超市、餐馆,生活相当便利。我们的村小学并入了城小,我家小孙子今年上了城区最好的小学。我赚着工资,收着房租,每月有5000多元收入。政府还给我们买了社保,养老不再犯愁,心里特别踏实。咱乡里人也过上了城里人的好日子。

  要说还有什么新期望,那就是把身体养好,多享几年这样的好福气!

  魏本貌 魏芸婧整理

 
 
更多>同类农业资讯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 当前有6069人在线
  • 其中2309位会员
  • 3760位访客
  • 今日发布帖子:2600
  • 今日访问量:3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