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我们从比较优势的角度浅谈了我国为啥进口了大量的大豆。细心的读者会发现,除了大豆之外,其余的大宗农产品的进口量也较大。实际上,从2011年开始,我国就进入了粮、棉、油、糖、肉类和乳制品等所有大宗农产品全面净进口的时代。与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前相比,我国农业实现了高水平的开放,与世界的关联度也在不断提高,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相互作用持续不断加深。上期我们概要介绍了其中一种大宗农产品的贸易情况,本期我们就从宏观的角度简单回顾一下入世以来我国农产品贸易发生了哪些变化。
贸易总额持续快速增长,贸易规模达到相当水平
入世以来,我国农产品贸易持续快速增长。按照世界贸易组织统计,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农产品进口国,第三大农产品出口国,农产品贸易总额居世界第二位。2001—2018年我国农产品贸易总额由279.2亿美元增长到2168.1亿美元,年均增幅12.8%。
进口增速高于出口,贸易格局由顺差转为逆差
2001—2018年,农产品出口额由160.7亿美元增加到797.1亿美元,年均增长9.9%;进口额由118.5亿美元增加到1371亿美元,年均增长15.5%,农产品进口增速快于出口增速。从2004年开始,我国农产品贸易由入世时50亿美元左右的顺差转变为逆差,且逆差呈持续扩大态势。2018年逆差达历史最高的573.9亿美元。
农产品进口梯次增加,大宗农产品全面净进口
入世后,大豆、食用植物油和棉花首当其冲,进口持续快速增长。2001—2018年,大豆进口量由1394万吨增长到8803.1万吨,2017年高达9552.6万吨;食用油进口量由167.8万吨增长到808.7万吨;棉花进口量由19.7万吨增长到162.7万吨。食糖净进口自2010年开始大幅增加,由此前每年100万吨增加到2015年的484.6万吨,进口快速增长对产业和主产区糖农收入产生明显不利影响,因而2017年5月,商务部公布了对进口食糖采取全球保障措施,加征三年45%—35%进口关税,食糖进口在高位后迅速回落,2018年进口279.6万吨,与2011年291.9万吨进口规模相当。奶粉进口量由2008年的10万吨增长到2018年的115.3万吨。在大豆、棉花及植物油进口持续高位增长、食糖和乳制品净进口大幅增加的同时,主要粮食作物也转为净进口,并呈波动增长态势。稻谷、小麦和玉米三大谷物2018年进口2050.2万吨。此外,牛羊猪禽肉进口增势强劲。2018年猪肉、牛肉和羊肉进口量分别为119.3万吨、103.9万吨和31.9万吨,较2001年分别增加了11.6倍、268.5倍和11.6倍,年均分别增长16.1%、39%和16.1%。目前,我国猪肉、羊肉进口量均居世界首位,分别占世界进口总量的11.1%和25.5%;牛肉进口量排名第二,占世界进口总量的9.6%,仅次于美国。
进出口产品结构基本稳定,体现了农业的比较优势
入世以来,随着市场开放程度的提高、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融合程度的加深以及出口能力的增强,我国农产品进出口结构日益符合农业比较优势状况,进口以资源密集型产品为主,出口以劳动力密集型产品为主。进口方面,油籽及植物油、棉花、谷物等土地密集型农产品进口快速增加,四类产品进口额占农产品进口总额的比重由2001年的37.6%提高到2018年的42.4%,2008年曾高达61.5%;出口方面,水产品、蔬菜、水果等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出口稳定增长,三者出口额占同期农产品出口总额的比重由45.5%提高到56.1%。
进口来源地相对集中,出口市场日趋多元
由于大豆、棉花、植物油等主要进口产品的产地分布较为集中,相应地我国农产品进口来源地十分集中。2001年,我国农产品前四大进口来源地分别为美国、东盟、澳大利亚和阿根廷,自这些国家和地区进口的农产品为66.9亿美元,占当年进口总额的56.5%。近年来,随着主要进口产品进口量的快速增长,我国农产品进口集中度有所上升。2018年,我国自前四大进口来源地巴西、东盟、美国和欧盟的农产品进口额合计836.7亿美元,占当年农产品进口总额的61%。入世初期,我国农产品出口主要集中在日本、中国香港、韩国等周边国家和地区以及欧洲、美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其中日本市场占我国农产品出口额的比重在三分之一以上。2001年我国对日本、欧盟、中国香港和韩国这前四大出口市场的出口额为112.8亿美元,占当年农产品出口总额的70.2%。近年来,我国与新兴市场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不断加强沟通交流,建立了多个贸易促进平台,持续推进贸易便利化,促进了相互之间农产品贸易的发展,农产品出口市场多元化程度有所提高,但总体来看出口市场集中度仍然较高。2018年,对东盟、日本、中国香港和欧盟前四大出口市场的农产品出口额为470.6亿美元,占当年农产品出口总额的59%。
(农业农村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