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土农网农业信息发布平台

在线客服QQ:

1297394205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行业热点 » 国际要闻

黑龙江省水稻秸秆还田实现增产减排

   日期:2018-01-11     来源:黑龙江经济报    作者:zgny.com    浏览:571    评论:0    
核心提示:日前,从“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粮食丰产增效科技创新”专项所属的“稻作区土壤培肥与丰产增效耕作技术”项目2017年度总结

日前,从“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粮食丰产增效科技创新”专项所属的“稻作区土壤培肥与丰产增效耕作技术”项目2017年度总结会上了解到,由省农科院耕作栽培研究所承担的“黑龙江稻田培肥与耕作技术筛选及其效应研究”子课题,针对我省稻田春季地温低、秋季上冻早、整地方式多、秸秆还田难等问题,通过比较并优化秸秆还田下不同耕作方式和不同密度、肥料配置以及水分管理技术的效果,对有机无机综合培肥技术进行了优化及配套。成功解决了我省稻田土壤培肥与耕作技术在生产应用中的瓶颈问题,基本建立了适合我省稻区的土壤培肥和轮耕技术体系。

据介绍,培肥与耕作是作物生产的两项最基本且重要的技术措施,对作物产量、资源利用效率及环境质量等影响显著。开展相应的理论与技术创新,将利于水稻增产与资源增效的协同,促进秸秆等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为我省粮食丰产增效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黑龙江稻田培肥与耕作技术筛选及其效应研究子课题”负责人董文军告诉记者,课题组通过两年的研究,已初步明确了我省秸秆还田下不同耕作技术水稻的产量、稻田温室气体排放、水体质量及土壤肥力变化规律,并形成了相应的配套技术。主要是在秋天收获时将秸秆粉碎均匀抛洒在地里,通过秋翻耕和秋旋耕的合理轮耕使秸秆全部还田,并采用新型的无动力打浆机进行打浆,插秧密度由9寸4寸变成9寸3寸,减少了基肥氮的施用量,合理的水分灌溉等关键技术的集成,可以获得更高的水稻产量,同时可降低稻田系统的温室效应。

课题组于2017年在我省二九一农场对集成的水稻优化模式和农户模式进行了大面积的示范比较,结果表明,优化模式的水稻产量较农户模式提高约6%左右,综合温室效应降低10%以上。省农科院专家还给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优化模式的水稻每亩将增加收入100多元,同时每公顷将减少化肥投入约150元。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转自互联网,如涉及第三方合法权利,请告知本网处理。电话:010-62110034

 
 
更多>同类农业资讯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 当前有6069人在线
  • 其中2309位会员
  • 3760位访客
  • 今日发布帖子:2600
  • 今日访问量:3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