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产业是畜牧业的支柱产业。
猪价波动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个正常现象。如何打破“猪周期”魔咒?这是我省畜牧系统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保证产量稳定是破解魔咒的关键点。
为进一步提升全省生猪产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加快构建现代畜牧产业体系,2017年12月,我省出台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基地建设项目标准,扶持组织化程度高、牵动能力强、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成熟且带动农户增收的生猪养殖项目,重点扶持采用“种猪养殖场+农户”养殖模式,新建符合标准的存栏基础母猪5000头以上,且存栏育肥猪5万头以上,年可出栏生猪10万头以上的养殖项目。
新政中公布了我省生猪养殖重点扶持模式和办法,对养殖场补助,给农户贷款贴息,在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同时,牵动全省生猪产业转型升级,借力做大做强生猪产业。
优势背景支撑
我省是生态大省、粮食大省,地处世界三大黑土带,生态环境优良,土地资源富集,种养结合、循环发展空间广阔,是全国最重要的现代畜牧产业潜力增长区、优势发展区,绿色有机食品产业基地。发展畜牧产业特别是生猪产业,具有国内其他地区不可比拟的鲜明的供给优势。
当前,国内对高品质食品的需求大幅增加,猪肉消费需求也保持稳定增长。与此同时,全国畜牧产业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南猪北养”、“北猪南运”的局面正在形成。依托我省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基础条件,一批大型畜牧产业项目已在我省落地生根,广东温氏、江西正邦、深圳金新农、河南牧原、四川天兆、江西双胞胎等20家企业集团,计划未来5年投资超过800亿元,建设出栏4000万头生猪产业项目。目前,已经有16个新建项目开工建设,预计到2017年底,可入栏母猪10万头,年可新增仔猪230万头以上,年底可出栏生猪80万头。
为了贯彻落实《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现代畜牧产业发展的意见》(黑政发〔2015〕25号)精神,早在2016年我省启动实施了“两牛一猪”标准化规模养殖项目,省畜牧兽医局加快推进“两牛一猪”项目建设,现已有189个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建设项目开工,其中竣工109个,开工率94.5%,已入栏生猪51万头。
细则标准明确
在出台的生猪养殖重点扶持模式和办法中,扶持对象涵盖了以农民为主体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农垦、森工系统等我省特色典型。在规模上,要求新建符合标准的存栏基础母猪5000头以上,且存栏育肥猪5万头以上,年可出栏生猪10万头以上的养殖项目。农户负责代养商品猪,且新建生猪存栏规模在1500—6000头,年可出栏生猪3000—12000头的商品猪育肥场。同时,种猪养殖场要与农户签订五年内不改变经营方式明确农户收益的代养协议。
对此,省畜牧兽医局畜牧处副处长邰伟介绍,在我省“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的发展指引下,顺势发展现代畜牧业是必经之路。提出适度规模的养殖项目要求,从疾病防疫、安全控制、规模效益等方面都极具科学性、合理性,规模化的生产才能产生规模化的效益。同时还可以统一品种、统一饲料供应、统一管理,最终目的是为市场提供高质量、标准化、均衡的供应。以此发挥种猪企业的核心作用,提升我省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的水平,增创农民稳定收益,促进我省产业转型升级。
运行要求精化
从各市县的畜牧兽医部门组织申报,再到省畜牧兽医局的项目信息收集汇拢;从各地区域内项目的审核和公示,再到省局统筹下的复审,从建设过程督查、推进进展,再到验收结果、达产情况评定,预计两年的项目建设期,层层推展,有序向前。
据省畜牧局相关人士介绍,在废弃物处理设施建设上,配套落实与养殖规模和处理工艺相适应的粪污消纳用地,把有机肥生产同农作物种植紧密结合,探索、推广先进的适合当地实际的处理技术和处理模式,鼓励支持畜禽养殖废弃物的处理与利用。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强化整体性营销和“互联网+”等新营销方式,全面考虑营销与市场衔接问题,开展畜产品“点对点”营销和定制营销。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促进产业升级,拉动就业,促进增收。通盘考虑饲料生产、粪污消纳、屠宰加工、冷链仓储、物流等合理布局,着力解决冷链运输等薄弱环节。
“我省粮食产量、商品粮产量全国第一,生猪产量全国排名却在十多位,从某种意义上,我省的粮食优势还没有充分体现出来。”邰伟说到,发展生猪产业,能够把粮食优势尽快转化为经济优势。通过项目建设,预计到2020年,我省将实现生猪出栏3000万头,生猪养殖将转化粮食200亿斤,实现产值480亿元。
在巨大的发展空间下,省畜牧局出台的生猪养殖重点扶持模式和办法,加强补助贴息力度,为整体提升我省生猪产业产能注入了助推动能,为养殖农户增收创收带来了福音。我省生猪产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将会有显著增长,构建健全的现代畜牧产业体系指日可待。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转自互联网,如涉及第三方合法权利,请告知本网处理。电话:010-6211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