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土农网农业信息发布平台

在线客服QQ:

1297394205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行业热点 » 国际要闻

中非主流媒体参观采访团走进河南林州

   日期:2017-12-09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    作者:zgny.com    浏览:149    评论:0    
核心提示:  本网讯(见习记者王壹)2017年11月28—29日,来自中国和非洲近40家中央级主流媒体共50多人的采访团走进中国河南林州进行参观

  本网讯(见习记者王壹)2017年11月28—29日,来自中国和非洲近40家中央级主流媒体共50多人的采访团走进中国河南林州进行参观采访。

  林州,位于河南省最北部的太行山东麓,地处豫、晋、冀三省交界处,是人工天河——红旗渠的故乡,红旗渠精神的发祥地。林州市的发展历程,以20世纪60年代修建红旗渠、80年代外出发展建筑业、90年代大办乡镇企业和市属工业、十八大以来加强生态建设为标志,经历了“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美太行”四个阶段,被人们形象地称之为林州的“创业四部曲”。新时代,新征程,新篇章。如今的林州人民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奋力谱写新时代富美林州幸福家园建设新篇章。

  红旗渠精神历久弥新

  28日早晨八点半,采访团一行早早来到红旗渠纪念馆参观。纪念馆是2014年扩建后的新馆,馆中通过纪念厅、碑林、浮雕牌坊展示出的工程模型、红旗渠修建场景、英雄事迹,仿佛把人们带回到了那段峥嵘岁月。2000多件珍贵文物和声、电、视频立体再现了当年10万大军战太行的震撼场景。

  据解说人员介绍,为了改变极度缺水的现状,林州人民决定到外地“借水”,于是20世纪60年代林县(今林州)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开始了在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工程,后来这一工程被人们称之为“人工天河”。红旗渠的修建,前后历时近十年,据说,削山头、架渡槽、凿隧洞,红旗渠建筑物的土石可以垒筑成高2米、宽3米的墙,可以贯穿中国南北,把广州与哈尔滨连接起来。其工程量之巨,可想而知。红旗渠的修建从根本上改变了林州人民的生存条件,而且孕育产生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如今,红旗渠精神已成为林州人民可贵的精神财富,被视为林州的立市之本、兴市之魂。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也曾说过,红旗渠精神历久弥新,永远不会过时。参观过程中,大家兴致勃勃地听取了讲解员的解说,纷纷拿出相机、手机拍照、留念。

 

  从纪念馆出来,采访团一行直奔青年洞。青年洞是红旗渠总干渠主要工程之一,因当年参加凿洞的突击队是从全县民工中抽调的300名优秀青年,故取名叫“青年洞”。当年险要的水利工程如今已成为著名的旅游景点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采访团聆听了青年洞的故事,留下了集体的合影,合影中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灿烂的笑容。

  新时代,红旗渠的功能悄然改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红旗渠精神教育和生态旅游功能日益凸显,形成了红旗渠爱国主义教育和绿色生态游“一红一绿一蓝”的交相辉映的旅游品牌。

  建设“富美林州”

  上午十一点左右,采访团一行来到皇后村。皇后村四面环山,是一处僻静的盆地式小村落。据说村里历史上曾出过一个皇后,因而得名。村里放眼望去都是石头,石街、石房、石砖、石瓦、石盆、石槽、石桌、石碾……还有杂草丛生的房顶,这里很好地保留了原生态之美。

  这种保存相对完好的古村落景观深深吸引了中外媒体记者,大家纷纷向村里的小巷中走去,闪光灯闪个不停。当地村民很欢迎记者们的到来,握手,合影,大家的脸上都挂着热情的笑容。

  不过,一路参观采访下来,许多记者都注意到村里住的人不多,而且几乎都是老人,许多人家的大门都紧闭着,有些锁已经锈迹斑斑。据当地人说,村里以前太穷,条件稍微好点的都搬到村外了,年轻的人基本进城务工了。

  “我平时靠种植玉米和红薯,每年阴历五月后雨水能多一些,平时靠红旗渠的水源灌溉。身体可以的时候还会上山采药。”69岁的李文书说。李文书告诉记者,目前皇后村还有400多人,大多数是老人。

  贫穷,一度成为皇后村村民心头沉重的枷锁。不过,近几年一位企业家的到来,这个村子出现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近年国家的扶贫战略已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扶贫转变,而精准扶贫就要求找准贫困村、贫困户的具体问题,制定有针对性的脱贫计划,帮助他们脱贫致富。林州这些年在积极探索精准扶贫,同时,在争创“全域旅游示范区”,推动美丽乡村建设。这些都给皇后村的脱贫致富带来了机会和希望。

  让这一希望逐渐成为现实的,不得不提中乔大三农实业集团董事长、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农民乔书领,他也确实有意为当地村民的脱贫致富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经过周密的考察,他决定在这里打造一个红旗渠国家农业公园——一个集古村落保护、建筑观赏、文化体验、花海景观、农业休闲、健康避暑胜地、养老度假于一体的多功能农业主题公园。

  “这项绿色生态乡村旅游项目将会解决周边村的大量劳动力就业问题。届时村里闲置的古村落房子也可用来出租,为村民带来另一项收入。”乔书领说。

  乔书领还为皇后村带来了富硒产业,利用公司专利农业技术,在当地种植富硒作物。中桥大三农在皇后村和牛岭山村流转了土地1800亩,荒山30平方公里。仅这一项就可为当地农民带来100多万元的收入。

  采访团到皇后村采访时,一些工人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规划中的公园设施。富硒产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正将皇后村带入新时代。

  构筑“幸福家园”

  新时代,林州除了积极推进“富美林州”建设,还在同步推进“幸福家园”建设。显然,幸福绝不仅仅依靠物质的富足,精神生活需求的满足,同样不可或缺。

  当天下午,采访团一行来到林州市任村镇白家庄水彩画村。村民知道采访团要来,敲锣打鼓早早地来到村口迎接。几个非洲的记者被村民的热情和气氛感染,和村民一起跳起了欢快的舞蹈。

  2017年4月,企业家乔书领捐赠一万元为当地村民购买了水彩笔和纸,鼓励大家业余时间画画,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村里每月进行一次水彩画评选,设立奖项和奖金,由乔书领赞助。据村民们说,乔书领每月都会到村里收购村民创作的水彩画作品,最低一幅10元,最高的300元,5月到7月,共收购了3100余幅作品。如今的白家庄小到几岁的娃娃,大到八旬老人,田间劳作之余,都会聚到一起画画,村里充满了艺术气氛。

  记者们在村里的水彩画展览馆中看到了部分村民自己绘制的画作,虽然技巧大多谈不上娴熟,但明丽的色彩和积极向上的主题,传递出满满的幸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记者在白家庄村中看到了正在作画的54岁村民白玉兴。白玉兴告诉记者,他作画属于兼职,平时在林州打工,现在天冷了就回家了。“平均每半天能画一幅吧,但我画的不行,我28岁女儿画的才好咧。”白玉兴和记者说。

  水彩画在村里的流行,让白家庄变得更幸福了!

  而乔书领之所以愿意这么做,还因为他认定了“扶贫必先扶志”,要扶贫,先得激发村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志向和信心,支持村民的水彩画创作可以潜移默化地产生这种积极影响。

  傍晚时分,采访团来到当天采访的最后一站:中乔大三农实业集团在林州的总部基地。据了解,乔书领将把它打造成为一个富硒产业园、物流中心。乔书领获得过“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农民”等众多荣誉,但他始终以一个草根企业家自居,被誉为红旗渠精神传承人的他,自认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受益者,作为先富起来的一批人之一,有义务带着大家一起致富。他愿意一往无前,同大家一道书写太行经济圈新的壮丽篇章。

  11月29日上午,采访团与林州市有关部门在红旗渠迎宾馆举行了座谈,之后,“2017年中非媒体采访团走进红旗渠”活动落下帷幕。

 
 
更多>同类农业资讯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 当前有6069人在线
  • 其中2309位会员
  • 3760位访客
  • 今日发布帖子:2600
  • 今日访问量:3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