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章丘区万新村位于“章丘大葱”主产区,有708口人、1500亩地,党员38名,过去是个“守着金山啃窝头”的穷村。自2007年沙树星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他带领干部群众建协会、抓产业、闯市场,创新推行“支部+合作社、支部+服务队、支部+便民点”做法,短短几年,人均年纯收入达1.8万元,村集体年收入40余万元,村党支部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服务型党支部。沙树星先后被评为全国农村科普带头人、省优秀共产党员、全省百名远程教育学用典型科技致富带头人、改革开放30年山东30名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人物、山东省乡村之星。2016年当选省十一届党代表、章丘一届区委委员。
打破套路、激情创业,他是章丘大葱“急先锋”
万新村有近九成的群众种大葱,以前多是散户种植、无序竞争,有时好收成也卖不出好价钱。针对这些问题,沙树星提出建协会、办合作社、抱团发展的思路,牵头创办了大葱种植合作社。他动员23名党员骨干、种植大户加入合作社,实行党支部成员与合作社管理人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群众的大葱种到哪里,合作社就发展到哪里、支部的工作也干到哪里。当年,村里帮助解决化肥农药、病虫防治等难题90余件,每亩地节约成本120多元。实施党员“分片包户”,每个党员一片种植区,落实宣传培训、技术推广、生产帮带、市场服务四项职责。推行优良品种、肥料用药、种植技术、操作规程、产品标识、加工销售“六统一”管理。
创品牌难,守住品牌更难。沙树星有个邻村亲威看到万新富硒大葱卖的这么好,就求他弄一部分万新富硒大葱包装箱子,想装上自己家的葱多卖些钱。沙树星严辞拒绝了他。“谁要是砸了万新的牌子,谁就是千古罪人。”就这样,通过入社党员当示范、搞服务,打消了群众顾虑,几年时间合作社吸纳农户160余户、流转土地1300余亩。对大葱合作社,沙树星坚持支持不包办、服务不干预,在宣传发动、土地流转等方面为合作社提供“保姆式”服务。合作社收益60%用于社员分红,15%作为村集体收入,25%纳入发展基金,群众富了起来,村集体也有了新收入。现在,全村大葱总产量1000万斤,亩均纯收入4000元以上,村里仅合作社一项年收入10万余元。
一心为民、致富群众,他是小康路上“开路人”
近几年,村里外出打工的多了、在家种葱的少了,“外出打工家里的地怎么办”、“在家种地咋能有个好收入”成为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沙树星就牵头协调上级专家、“田秀才”和种植大户等,以党员骨干为主成立了三支“服务队”:技术服务队:组织年轻党员、致富能手到山东农业大学和省农科院学技术、搞研发,带着群众学用“新本事”。研发了国内首创的“富硒大葱”,实施了航天育种育苗实验项目,带动周边20个村、2000多户葱农、1.7万余亩耕地发展富硒大葱。生产托管服务队:协调农机手、种植大户等,按照“有偿、微利”的原则,为在外打工的村民提供从种到收的一条龙托管服务,亩均增产1200公斤、增收2000多元,解决了外出打工和返乡种地的“两难”困境。品牌营销服务队:“好酒也得会吆喝”,村支部帮助合作社注册了“万新牌富硒大葱”商标,以党员干部、合作社骨干和在外“能人”为主,开展产品宣传、销售监督,并开通了电商网站,参加了一系列重大展会。
现在,“万新牌富硒大葱”成了中国名优农产品,每到大葱集中上市期,他们的大葱提前半月就卖完,价格还高出20%以上。53岁的村民郑宗俊说:“我种了快半辈子大葱了,传统的种植模式只能是‘土里刨食’,亩产不过7000斤,亩收入不过2000元。自从按照村里要求种植富硒大葱以来,亩产量在1万斤左右,亩均收入突破4000元!”像郑宗俊这样的农户在万新村已经占到了80%以上,昔日传统的“土里刨食”变成了如今的“土里生金”。
无私奉献、倾心为民,他是父老乡亲“好当家”
随着群众收入的提高,村民对村班子、村干部的要求越来越高。沙树星创新实行了“两委”碰头会、村务听证会、干部读书会和村务财务公开日、质询日、解答日“三会三日”制度,干部责任明确,事务公开透明,过去村民有事反映找不到干部,现在村干部不在村委就在合作社,大小事都能得到及时解决,群众更加信任和支持。为更加方便群众生产生活,沙树星利用村活动场所建起了科技培训中心、质量检测中心和市场交易中心,开设科普阅览室、培训会议室,购置农残速测、土壤化验等设备,为群众提供培训、检测等服务。交易中心设立了加工分装点和实时市场信息发布平台,变群众“到处跑销路”为“就地等客、集中销售”。现在,章丘近一半的大葱,通过交易中心远销北京、重庆等20多个省市,年销售额1.2亿元。
他还把更多的“真金白银”投在民生改善上。先后筹资300多万元,新建了3处文体广场,建了30多口高标准沼气池,1300亩种植区的路、电、水设施一应俱全,被评为首批“山东省宜居村庄”。每年组织举办一次“模范婆婆、优秀儿媳”评选活动,对评选出的十位模范婆婆和十位优秀儿媳进行专门奖励。这一做法在齐鲁频道“么个拉呱”节目、济南电视台新闻频道相继报道,社会上引起较好反响。现在,党支部凝聚力越来越强,每年有3—5人申请入党,村班子也实现了连选连任。村民逢人便夸,俺村的“金字招牌”,不是大葱、而是党支部。万新村也先后多次被评为“市级文明村”、“科学发展先进村”。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同志到万新村专题调研,对沙树星抓产业富民、建服务型党组织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