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港市长山镇窟窿山村一处稻田养殖泥鳅示范基地,记者被眼前一景象深深吸引:金黄的稻田里,一条条黑影浮动,时而沉入水底,时而又冒出水面,吐出朵朵水泡。这是泥鳅在水中翻滚、腾跃,标志着泥鳅最肥美的时节来了。
“今年5月,我们将5公分大小的泥鳅苗投入稻田中,经过精心饲养和管理,稻田泥鳅活蹦乱跳,生长喜人,水稻也长势良好。”市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推广科科长孙述好说,当时在这片示范基地,每亩投放泥鳅苗3000-5000尾,总计放苗240万尾—400万尾,眼下迎来泥鳅采捕季。
据了解,稻田养殖泥鳅示范模式,是利用稻田的水环境辅以人为措施,在水田地里既种水稻又养鱼,实现稻鱼双丰收。“水稻能在夏天为泥鳅遮阴,稻田的微生物可供泥鳅食用,泥鳅能为稻田松泥,粪便能为稻田增加有机肥,优势互补。”孙述好说,其实稻田地本身就有泥鳅,人们正常进行田间管理时,每年灌水都会捞出一些泥鳅鱼,使稻田地里的泥鳅越捕越少,不利于可持续发展。今年,市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引进了新品种台湾大泥鳅,悉心做好泥鳅的育苗,泥鳅育苗成功后大量投放到稻田里,搞精养。
“稻田养泥鳅这个项目是改造稻田集约化养殖的一个突破口,现在我们在稻田里挖了一定的环沟,让泥鳅平均分布到稻田。进入稻田里它可以吃水稻根里的害虫,同时排出的粪便作为肥料。”孙述好说,按照要求,选择水质较好、保水性能好、排灌方便、日照充分、土壤比较黏性、肥力较高、无冷浸水、交通方便的稻田养泥鳅鱼,这将是当地养殖户致富的一个新途径。这种情况下养殖的泥鳅鱼是无公害的,培育出来的稻米也是无公害的。
据当地农户介绍,眼下,泥鳅刚一上市就十分抢手,根本不愁卖。市场价平均在十几元到二十几元之间,还有一些深加工企业,直接收走,用于生产泥鳅鱼丸、鱼罐头、鱼粉、鱼汤等。
据验收项目的专家介绍,养泥鳅的稻田地产量比过去增产30%,每亩田仅稻谷一项至少增收千元以上。
眼下,泥鳅迎来收获季,10月份,将迎来稻米收获季。稻米产业是丹东市具有特色优势的产业,东港大米品质优良,久负盛名,早在明清时期就被列为皇室贡米。2005年“东港大米”注册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是全国300个著名地理标志之一。东港市现有水稻种植面积80万亩,居全省县级市首位,是国家主要商品粮生产基地,是辽宁省及黄海北部水稻主产区,年产优质稻谷42万吨,年实现产值13亿元。
“通过推广稻田养殖泥鳅技术、采取绿色或有机水稻种植标准,既改善生态环境,又提升稻米质量、稳定稻米产量,其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成倍增加。”验收项目的专家介绍,开展稻田养殖泥鳅综合技术示范,充分利用东港市自然资源,实施优质稻米生产和泥鳅养殖管理技术,提高稻米质量,打造稻米品牌,实现稻米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提高目标。
接下来,随着稻田养殖泥鳅模式示范面积扩大,将带动本地区及周边地区稻米生产由普通向绿色和有机迈进,由低端向中高端产品发展,也必将推动稻米精深加工企业发展。大量优质稻米通过精深加工,打造具有特色优质稻米品牌,进而提高市场营销份额、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产品经济效益,促进水稻产业发展壮大。与此同时,仓储、物流产业将得到迅速发展。
另外,随着稻田养殖泥鳅规模不断扩大,泥鳅饲养量不断增多,对饲料需求也不断增大,单靠天然饵料难以满足规模化养殖泥鳅需求,势必促进饲料加工企业发展。稻米养殖泥鳅模式不断发展,稻田养殖品种随着市场需求日趋增加,稻田养殖品种势必由单元化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如稻田养殖黄鳝、稻田养殖河蟹等,由此促进稻田精品渔业快速发展。
目前丹东市稻田养殖示范面积由2013年的10亩扩大到2017年的近3000亩,并有进一步发展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