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省财政厅党组副书记高云霄在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就我省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工作3年来的成效作了介绍。
据了解,围绕节约使用地下水,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方面,我省针对农业使用地下水占70%的实际,切实抓好农业高效节水。一是实施结构节水。因地制宜调整种植结构,在深层水超采区,实行一季休耕、一季雨养。二是实施工程节水。在地下水灌区,大力发展喷灌、微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方式;在有条件使用地表水的地区,建设河渠、坑塘等从水源到田间的水利工程,恢复改善地表水灌溉农田。三是实施农艺节水。推广先进农艺节水技术,实行农机农艺结合、良种良法配套,实现农作物节水稳产。
节水灌溉森林方面,我省林业项目于2014年在衡水市开始实施,3年试点累计完成建设任务52.3万亩,涉及石家庄等7个设区市的88个县,项目总投资23.5亿元。据中国水科院压采效果评估结果,每亩年节水177立方米, 已累计实现压采地下水1.52亿立方米,以后年持续维持压采能力在1亿立方米以上。为了确保林业项目发挥更大的节水效果,我们主要采取了三项措施:一是科学选择造林树种。限定只能利用抗旱、节水的生态树种用于项目建设,要求采取合理的抚育管护措施。这些树种在栽植成活后,仅依靠天然降水就可维持正常生长,基本不再利用地下水浇灌,可实现压减地下水量最大化。二是发展林下经济,推广林草、林药等间作模式,通过发展林下养殖,林下种植耐旱雨养作物,增加农民收入,可形成持续压减地下水的能力。三是通过项目实施,解放了农村劳动力,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劳动力的转移,农民的劳务收入有所增加,对耕地的依赖有所减少,有益于巩固项目的节水成效。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构建长效运行机制,推进地下水超采常态化治理,确保2030年全省实现采补平衡。”高云霄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