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场降雨过后,北京怀柔区渤海镇山中的温度明显降低了不少。不过,山里人的心情却和持续走低的气温成反比。家里的板栗陆续成熟,一个个像小刺猬似的栗蓬挂满枝头,光是看着就会让人喜不自禁。
渤海镇是京郊板栗主产区之一,而渤海所村又是该镇一个栗子种植大村。在这里,你如果问村民“家里有多少板栗树?”得到的回答多半是“那多了,数不清。”或者回答你“几万棵吧。”村民们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自己的板栗种植园,板栗树多得自己也数不清。
张建林是东腾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合作社就在村子标志性建筑——古色古香的“渤海城”大牌楼的斜对面。合作社大门口,支着一张小木桌,墙上挂着一块用白粉笔写着“收栗子”的黑色泡沫板。板上的字迹早已模糊,但是远近栗农都知道到这里来送货。“这里收货痛快,现场称重,现场结算,给的都是现金。”栗农王殿稳把几大包鼓鼓溜溜的栗子送到这里,当场就领走了1500多元。
大伙儿都知道,张建林收栗子“不讲究”。甭管大个儿、小个儿的栗子,全都收。“客户都爱挑大个儿的栗子,你收这么多小个儿的,往哪儿卖?”很多人不明白,都觉得这不值钱的小个儿栗子,准得让张建林赔大钱。
对此,张建林笑着摇摇头说:“咱家的小个儿栗子一点不比大个儿差,不仅售价相当,还能远销海外。”他的话没有半点水分。在他们合作社的厂房里,机器轰鸣,给板栗大小分级的筛分机两侧,坐满了工人,按照个头儿大小,把小栗、中栗、标栗、大栗分别装进了不同颜色的口袋。别人家挑出来给钱就卖的小个儿栗子,在他们这儿,也都被工人细心筛选,单独分装好了。
“之所以能把小个儿栗子销往海外,是因为我发现了外国客商的喜好。”张建林说。近年来,随着渤海板栗产业发展,该镇板栗产量居全市前列,在本地形成了板栗集散市场。但由于受多道中间板栗销售环节影响,形成了很大差价。为尽量减少板栗销售中间环节,增加农民收入,当地政府扶持收购、销售大户,联系北京市农业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连续7年支持怀柔板栗收购资金,为收购合作社、销售大户提供贴息贷款,促成了当地收购大户与外商直接“对接”。
一次,有几位外国客商来合作社挑选栗子,品尝时,张建林发现他们总喜欢挑小个儿栗子吃。细聊过才知道,人家那里准备把板栗做成罐头或休闲食品,按颗粒吃,小个儿栗子数量多,更有味儿,自然受欢迎。
“一棵栗子树产出的小个头儿栗子得占到30%左右,这样一来,这些小个儿栗子也能有个好销路了。”抓住这个商机,张建林把不受待见的小个儿栗子,销往了更大的市场,卖上了好价钱。今年,他签订了250吨小个儿栗子的海外销售订单,预付订金就收了10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