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台商投资区以“三三联动”工作机制为抓手,选取安置小区、商品房小区建设4个首批小区红白喜事服务场所、预留18个安置小区专用场所,有效破解小区群众办丧办宴无场所难题,助推“乡风文明”建设,真正实现为群众“省钱、省事、省心”。2020年,各小区红白喜事服务场所办理红白喜事50余场次,为党员群众节约费用近150余万元,助推移风易俗入脑入心。
一、“三化”提升服务水平,着力破解“场地少、利用率低”问题。一是场所选址再深化。立足小区实际,调研了解居民办丧办宴需求,在安置小区、商品房小区选择无房屋安全、消防安全等隐患的场所建设红白喜事服务场所,择优选取金沙花苑、凤林花苑、锦溪花苑、玉腾花苑4个试点,预留18个安置小区专用场所。二是场所建设再强化。持续推动小区红白喜事服务场所标准化建设,场所配套一定面积厨房、卫生间及洗漱场所。通过二维码、宣传单等多种形式,向群众提供服务清单,明确配套的炊具、桌椅、餐具、消毒设备数量、配套相关液晶显示屏、LED滚动屏及办宴办丧服务供应商名录、联系电话、套餐选项等内容,切实方便群众办事。三是场所利用再优化。优化小区红白喜事服务场所设计,实现功能多用。同时,在未办理红白喜事期间,无偿开放提供群众作为理论宣讲、文体活动、演出排练等场所,累计开展“移风易俗引领时代文明新风润泽城乡”等5场主题晚会,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别具韵味的“文化大餐”。
二、“三抓”提升治理能力,着力破解“管理乱、办事难”问题。一是抓制度强管理。在小区红白喜事服务场所上墙移风易俗村规民约及红白理事会成员名单,建立健全服务中心管理制度,设置1名固定管理人员,明确管理人员职责;完善群众实时报、村委周汇报、乡镇月上报的三级联动报备制度,服务中心管理人员监督报备,推动报备制度落到实处;推动建立健全村规民约监督和奖惩机制,由红白理事会具体操作实施,引导群众自我管理;推进惠民政策落地,开展文明治丧行动,为遵守移风易俗规定的丧属发放文明治丧基本殡葬服务费1000元。二是抓队伍聚合力。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组建包括移风易俗宣传队、食品安全指导队、红白理事劝导队、办宴服务志愿队等8支移风易俗志愿者队伍,倡导集中办丧、办宴,推动村委、物业共治共管,提升服务场所使用率。整合原有红白理事会和老协会力量,吸纳老干部、老教师、老党员等德高望重群体,充实红白理事会力量,实现全区78个村100%成立红白理事会。三是抓流程优服务。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通过绘制红白理事流程图,规范红白喜事流程。红事事主提前向红白理事会报备或者白事事主及时告知红白理事会,说明办理规模,理事会提出办理意见;红白事主与服务中心管理人员进行联系,确定办宴时间或办理规模;红事事主控制桌数进行办宴,白事事主将丧期控制在3-5天内,杜绝封建迷信和聚众赌博等活动,服务中心管理人员进行协调、监督。通过明确事主主动报备、红白理事会共商操办、服务场所监督办理等程序,推动移风易俗制度化、常态化。
三、“三引领”提升文明风尚,着力破解“氛围淡、风气歪”问题。一是优秀文化引领。采取发放倡议书、宣传册和投放公益广告等措施,推动移风易俗宣传进机关、进校园、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加强移风易俗文艺作品创作,发动全区文化工作者参与创作,择优编排12个童谣或小品等移风易俗作品,用群众身边的真人真事,以喜闻乐见、接地气的艺术形式,潜移默化启发群众自觉移风易俗;持续开展移风易俗闽南童谣大传唱活动,编制新童谣排演新节目,扩大童谣传唱范围。同时,把移风易俗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打造一批移风易俗主题公园、文化长廊、文化墙,让村民随时随地接受熏陶。二是宣传活动引领。结合新时代文明中心建设,在春节、清明、端午等传统节日广泛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敬老月”等主题实践活动,引导践行正确婚丧观和中华孝道;常态化开展以移风易俗村规民约为主要内容的入户宣传,共组织入户30000多次,打通宣传教育群众“最后一公里”;积极开展文明过节、文明祭扫、尊老爱幼各类文明实践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100余次,培育弘扬文明乡风。三是公益带动引领。为保障服务场所的正常运转,鼓励将简办红白喜事节省下来的钱,捐作“公益金”,用于场所建设、维护及管理;设置捐款芳名录,公开捐款者、捐款金额,营造“不比阔气比公益”的社会氛围。2020年4个试点场所共收到捐款10余万元;选树10余个公益典型,在各级各类媒体进行宣传报道,积极引导树立正确婚丧观和弘扬中华孝道,用身边故事教育身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