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的技术人员走进田间地头,开展北京小麦返青期苗情调查,为精细化分类管理提供第一手资料。据调查,京郊小麦返青期二类及以上麦田占57.2%,近期天气有利于小麦生长发育和春季田管。因今年小麦群体偏小,为确保全年粮食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双增长,市年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对影响小麦生长发育的气象因素、麦田土壤墒情等分析后提出春季管理意见,认为北京小麦春季应该这样管理:“以促为主,分类管理。”
气象条件分析
冬前气温偏低:冬前积温偏低,对京郊小麦冬前形成壮苗不利。据市气候中心统计,2020年10月麦区平均气温为11.9℃,较去年和常年分别偏低0.7℃和0.8℃。11月平均气温为5.1℃,较去年和常年分别偏高0.1℃和1.2℃。小麦不同播期下冬前积温均较去年减少,减少幅度在12.5-58.4℃·日,平均减少27.7℃·日,9月下旬播种的小麦相当于少长0.5片叶,但对10月5日以后播种的小麦影响较小。冬前麦区降水30.9 mm,比去年和常年分别偏少26.7 mm和4.5 mm;日照时数为426.7 h,比去年和常年分别偏多77.4 h和43.4 h。
越冬期出现极端低温:冬季极端低温导致小麦地上部青枯严重。越冬期(2020年12月1日-2021年3月6日)麦区平均气温为-2.1℃,与常年同期持平,比去年偏低0.9℃;降水量17.7 mm,比常年同期偏多7.6 mm,比去年同期偏少28.5 mm;日照时数633.8 h,比常年和去年分别偏多51.8 h和66.3 h。其中:1月7日麦区发生了近30年以来的极端低温,除昌平为-19.7℃外,其余7个小麦主产区极端低温均在-20.0℃以下,8个小麦主要种植区平均极端低温为-21.7℃,较去年、近十年和常年分别偏低-6.3、-3.9和-1.3℃。
返青后气温高降雨多:返青以来气温高、降水多,利于小麦恢复生长。3月6日小麦返青至3月16日,麦区平均气温为7.0℃,比常年偏高2.2℃,比去年偏高0.5℃;降水9.6 mm,比常年偏多7.2 mm,比去年偏多5.0 mm;日照时数为46.2 h,比常年和去年分别偏少33.2 h和35 h。
小麦苗情分析
冬前苗情:今年全市小麦平均播种期在10月10日,较去年的10月4日推迟6天左右,亩基本苗41.7万,较去年的41.6万持平略增。10月9日以前播种的适期小麦占53.5%,比去年减少36.3%,10月10日及以后播种的晚播和过晚播小麦占46.5%,比去年增加2.9倍。小麦越冬期在12月1日,较去年早1天,较常年晚1天,平均冬前总茎数为59.9万/亩,较去年减少26.7%,较常年减少21.3%。总体上,冬前二类及以上麦田占50.1%,较去年减少21.3个百分点,冬前群体严重不足。
返青苗情:全市小麦平均返青期为3月6日,较去年和常年早2天;返青期平均总茎数为62.4万/亩,较去年和常年分别减少22.1万/亩和20.2万/亩,较冬前增加2.5万/亩;返青期平均单株分蘖为0.8个,较去年和常年分别减少1.2个和0.7个,较冬前增加0.1个;平均次生根2.1条,分别较去年和常年减少1.8条和0.9条,较冬前增加0.9条。平均死苗率0.4%、死茎率1.1%,接近常年和去年。但个别抗寒性较差的品种死苗死茎率较高。
返青期具体苗情分类为:总茎数大于等于100万/亩的麦田占14.3%,较去年同期增加6.5个百分点,平均总茎数112.0万/亩,单株分蘖2.3个,次生根5.8条;总茎数80~100万/亩的一类麦田占28.6%,较去年同期减少11.9个百分点,平均总茎数93.6万/亩,单株分蘖2.4个,次生根3.5条;总茎数60~80万/亩的二类麦田占14.3%,较去年同期减少25.8个百分点,平均总茎数67.6万/亩,单株分蘖0.7个,次生根1.5条;总茎数小于60万/亩的三类麦田占42.8%,较去年同期增加31.2个百分点,平均总茎数47.7万/亩,单株分蘖0.4个,次生根1.2条。总体上,返青期二类及以上麦田占57.2%,较去年同期的88.4%减少31.2个百分点,较冬前的50.1%增加了7.1个百分点。
麦田土壤墒情
根据全市10个墒情自动监测点3月16日监测结果,麦田0-20 cm、20-40 cm、40-60 cm、60-80 cm土层平均相对含水量分别为85.4%、85.7%、91.0%和97.5%,其中0-20 cm土壤含水量同比提高了18.5个百分点,20-40 cm土壤含水量同比下降了1.4个百分点,环比分别提高了7.8和6.5个百分点,土壤墒情综合评价为适宜偏多,目前土壤墒情利于小麦发育生长。
春季管理意见
今年小麦群体偏小,春季管理原则上要贯彻“以促为主,分类管理”的原则,各区应密切监测麦田苗情、墒情及病虫草害情况,因苗、因墒、因地块,有的放矢抓好麦田春季管理。
今年2月以来,全市连续3次普降小到中雨,至3月19日,麦区累计降雨23.5 mm,相当于亩浇水15.7方,三次降雨后目前土壤墒情非常适宜,利于小麦返青恢复生长。基于当前的苗情和墒情,提出春季管理意见如下。
返青期管理:返青期亩总茎数在80-100万的一类苗和100万以上的壮苗麦田,如果土壤墒情较好、底肥充足、拔节期能保证按时管理,返青期可不进行肥水管理,肥水管理重点在拔节期进行。底肥不足、土壤保肥能力差或拔节期不能做到及时管理的地块,为保证成穗数可以在返青期适当补肥浇水,为拔节期管理争取时间。亩施5.0-7.5公斤尿素,亩浇水10-15方,将肥带入土壤即可。返青期亩总茎数在60-80万的二类、60万以下的三类及由于播种较早造成冬前旺长的麦田,为了增加分蘖数,应进行返青期肥水管理,每亩追尿素7.5公斤左右,亩浇水10-15方。下雨前已抢时追肥(或播肥)的地块,目前墒情适宜,利于小麦生长,可以不浇返青水。返青期管理最佳时间为春2叶露尖-春3叶露尖(3月下旬-4月初),管理的先后顺序为冬前旺苗、壮苗、晚播弱苗。
起身期管理:第一,在肥水管理方面,返青茎总茎数不足60万/亩的晚播麦或土壤偏沙容易漏水、漏肥的地块,如果返青期没有进行肥水管理,应在起身期前期(春3叶露尖、4月初)及时进行肥水管理,以促进春季分蘖生长。一般亩施尿素10.0公斤左右,亩浇水30方左右。返青茎总茎数在60-80万/亩的麦田,起身后期(春4叶露尖前)进行肥水管理,以减少分蘖退化。群体100万/亩及以上的麦田在起身期(春3叶露尖-春4叶露尖前)要进行“蹲苗”,不进行肥水管理,以加速无效蘖退化,控制小麦基部节间长度,避免中部叶片肥大,改善田间通风透光状况,使群体和个体协调发展。第二,化学除草方面,起身期麦田管理主要是化学除草,双子叶杂草在一叶一心至三叶期喷施2、4—D或苯磺隆等药剂进行化学除草;禾本科杂草要有针对性地防治,以雀麦为主要杂草的麦田可选用氟唑磺隆,以节节麦为主的麦田可选用甲基二磺隆,雀麦和节节麦混合发生的麦田可用氟唑磺隆加甲基二磺隆混配进行防治,禾本科杂草与阔叶杂草混发时,可在上述药剂中加入苯磺隆。各种药剂的用量及注意事项严格按照包装说明操作。化学除草一般应在小麦拔节前(常年在4月10日之前)完成,喷药除草的同时喷施粉锈宁等抗菌类药剂和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起到除草、防病和促进小麦生长的综合作用。起身期群体大于等于100万/亩的麦田,应结合化学除草喷施防倒药剂,防止麦田倒伏。喷药时做好人员及周边作物防护,以免发生人中毒或损伤周边作物。
拔节期管理:拔节期是保穗增粒的关键期,是春季肥水管理的重点,所有麦田都要进行拔节期肥水管理。拔节期肥水管理时间原则上在5叶露尖时进行(常年在4月15日左右),实际实施时应根据前期肥水管理情况和苗情长势适当调整管理时间。群体小、个体弱的二三类麦田,如果在返青期进行了肥水管理,起身期最高总茎数仍小于80万/亩,则拔节期管理应提前到4叶露尖(4月10日左右)时进行。如在起身期进行了肥水管理,拔节期管理可在5叶露尖进行。一般亩施尿素10-15公斤,亩浇水30-40方。群体较大的一类苗,如返青期没有进行肥水管理,拔节期管理可适当提前到4叶露尖时(4月10日左右)进行,但起身期群体在100万/亩以上存在倒伏风险的麦田,可推迟到4叶长成一大叶时(叶龄3.7、常年在4月13日左右)进行。一般亩施尿素15-20公斤,亩灌水40方左右。返青期已进行过肥水管理的麦田,拔节期管理可推迟到5叶露尖后进行。一般亩施尿素15公斤左右,亩灌水30方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