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土农网农业信息发布平台

在线客服QQ:

1297394205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行业热点 » 各地新闻

南平市探索“四进”模式 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日期:2020-12-17     来源:南平市农业农村局    作者:zgny.com    浏览:1014    评论:0    
核心提示:  一是“生态银行”进村,优化资源配置。借鉴商业银行“分散化输入、集中式输出”的模式,在全国首创建设“生态银行”绿色金融

  一是“生态银行”进村,优化资源配置。借鉴商业银行“分散化输入、集中式输出”的模式,在全国首创建设“生态银行”绿色金融模式,农户将手中的山水林田湖草茶、闲置住房等碎片化、分散化的生态资源存入“生态银行”,先由村集体进行收储、整合、优化,再由有实力的企业与村集体签订流转协议、开展规模经营。目前,全市已搭建包括“森林生态银行”“水生态银行”“古厝生态银行”“建盏生态银行”“粮食生态银行”等市县镇村四级“生态银行”平台公司18家,大大提升了农村资产资源的使用效益。

  二是“武夷品牌”进村,增长产品价值。注册成立南平市武夷山水品牌运营管理公司,实施“武夷山水”区域公用品牌进村工程,统一质量标准、统一检验检测、统一宣传推介、统一营销运作,加快推动“全域绿色食品”,今年全市入围“武夷山水”的生产经营主体已达到315家,其中食用农产品生产主体达165家。

  三是产业项目进村,培育“一村一品”。结合乡村振兴试点村产业发展特色,策划推进各村涉农产业项目,推动富民兴业产业发展。2020年,110个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共策划实施乡村产业振兴类项目136个,总投资4.24亿元,打造绿色农业产业园区,加快发展肉鸡、茶、笋竹、菌菇、果蔬、水产养殖等南平十大乡村特色产业。在十个县(市、区)投资3.1亿元,改造山垅田面积20.14万亩,扶持做大规模效益。

  四是“民营企业”带村,实现村财增收。在110个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率先推行“一村一企”结对共建模式,引导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配对入村,通过有技术、有市场的企业带动,由村办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负责生产,龙头企业专注于标准制定和农产品加工流通,推动建立农业产业化联合体。

  

 
 
更多>同类农业资讯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 当前有6069人在线
  • 其中2309位会员
  • 3760位访客
  • 今日发布帖子:2600
  • 今日访问量:3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