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好一条路,带动一片产业,致富一方百姓。在海东市平安区,一条条不断延伸的美丽农村公路,盘山而绕,犹如一条条飘逸的彩带,串起了一座座大山,连起了一个个乡村,与农户住家、产业园区、景点景观巧妙融合,成为了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致富路、幸福路……
日前,记者随平安区交通运输局项目办主任孙志云从城区出发,沿着蜿蜒盘旋的冰马乡村公路,来到处处尔沟村,站在红崖垭口,看到一条宽敞的乡村公路上一辆铲车和滑模机正在做路面的护肩带。过不了几天,这条盼望已久的路就修通了,村民们脱贫致富的路更宽了,信心更足了。
在路边,处处尔沟村党支部书记马志忠站了许久,看着平坦的路面,他的脸上露出了笑容。他说,处处尔沟村坐落在四面环山的山坳里,世代居住在这里的村民,抬头是山,回头也是山。过去,只有一条泥泞不堪的土路通向村外。苦于没路,村民外出、农资的运进,农产品的运出都非常不方便,给村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制约。村民最大的心愿就是能有一条宽阔的大路通到村里。
近几年,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村里相继实施了村道硬化,危房改造、环境整治等项目,村里的人居环境得到了巨大改善。过两天,投资80多万元的通村公路通了,大车小车都能开进来,育肥的牛羊,田间地头的农产品可以卖出去了。
路通了,路宽了,村民们脱贫致富更有信心了。目前,四十多户村民从事牛羊育肥,年出栏牛羊2500(头)只,一年下来,养殖户有十几万元的收入。
在三合镇瓦窑台村,莲慧农家院的老板李林春告诉记者,2010年,瓦窑台村实施硬化,村里的基础设施得到改善,村民们凭借风景秀丽的峡群林场和享有盛名的夏宗寺,开办起了农家院。但是,村道路面年久失修破损严重,好多游客转一圈就回去了,不愿到农家院吃饭消费,村民们陷入守着“金山”长叹,捧着“金碗”没饭的境地。
对此,平安区交通部门充分利用脱贫攻坚补短板一期项目,投资40万元整修村道,设置排水沟,安装雨水箅子。“现在,路况好了,游客多了,农家院的生意火了起来,一年能收入三四万元。”李林春高兴地说。
如今,在瓦窑台村像李林春家这样的农家院有40家,不少人吃上了旅游饭。
近年来,平安区不断完善“五纵三横”农村公路路网,与旅游资源开发、农业产业化建设紧密结合。目前,111个行政村的农村公路通达、通畅率均达到100%,为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脱贫攻坚奠定了坚实的路网基础。
海东交通运输局局长韩海峰告诉记者,2015年至2020年,海东市共下达新改建、续建农村公路13360.42公里,完成投资32.315亿元。目前,海东市94个乡镇、1587个行政村全部通沥青水泥路,公路通畅率100%,行政村内道路硬化全部完成,行政村村道硬化率达到100%,率先在全省实现了所有行政村村道硬化全覆盖。
一条乡村公路,幸福一方百姓,铺筑富民“幸福路”。海东市高额的投资力度,强劲的项目实施,不仅改善了交通基础设施条件。同时,在拉动相关产业、促进就业、扶持企业、增加群众收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助推了城镇建设、工业园区、设施农业、美丽乡村、旅游景区及南北山绿化等项目的实施,对支持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供了坚实的交通运输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