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为将来描绘了更加美好的前景,我相信以后的日子一定会越过越红火!”平安区三合镇翻身村党支部书记贺占德激动地说,“不信你看,群众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盈满笑脸……”
爽朗笑声动心弦
“多年以来,村民外出泥巴路,给养殖户货物进出带来极大不便。去年村里铺上了沥青路,交通便捷了,很多需要牛羊肉的商家纷至沓来,洪水泉乡牛羊养殖产业不仅扩大了产业,还打响了品牌。”每每说起这些,平安区洪水泉乡牛羊养殖户马全均脸上总会露出会心的笑容。
修好一条公路,带动一片产业,致富一方百姓。在平安或盘山蜿蜒或贯穿平行的一条条农村公路,犹如一条条丝带与农户庄廓、产业园区巧妙融合。
这一切,得益于平安区乡村道路建设助力脱贫攻坚发展理念,着力消除断头路,提升现有公路等级、提高安全系数为目标的民生工程,基本形成以国省道为骨架,区乡村道为脉络的“五横三纵”区域路网格局。
“路修好了,休闲旅游业随之振兴。”平安区三合镇瓦窑台村党支部书记拉毛才让说,“我们农村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守着“金山”长叹,捧着“金碗”没饭,是三合镇乡村发展之痛。“十三五”期间,平安区加大对贫困村交通项目的投入力度,仅三合镇18个村就完成道路硬化46.44公里,如今路通进了村民的心坎里。
冬日的白沈河,在阳光照耀下水光潋滟,柔柔地贯穿古驿平安。可谁能想到,几年前这里还是乱石成堆,杂草丛生,臭气熏天,一到雨季河流上游的泥土、垃圾顺着河水漂流而下……
为全面提升沿岸居民生活环境,打造城区水清岸绿水网体系。2018年,平安区总投资1.68亿元,对白沈河实施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修复,启动河道清污、护坡固沙、两岸生态修复、景观改造,保证河道不断流、不干涸,以饮水促活水,保证水体流动,改善河流水质。
“生态文明建设带来的成果并非只有白沈河。”平安区环保局局长焦松江说,“如今,平安交出的生态答卷,让群众十分满意。”
声声号角暖人心
走进平安区小峡镇上店村,平坦干净的村道,一栋栋楼房鳞次栉比,井然有序。繁华的背后,是这些楼房中一家家“民宿”,让小峡镇群众跑着致富奔小康。
“每年旅游旺季西宁一房难求,我们这房子这么多,不如搞搞民宿?”一次座谈会上,平安区委书记靳力一席话点醒了上店村党支部书记孙有春:“对呀,我们怎么没有想到?”
在小峡镇党委帮助下,孙有春迅速与一家互联网短租平台取得联系,平台负责指导民宿装修和对外宣传推广。“刚开始大家都不愿意做,不愿意冒这个风险,担心钱打了水漂,毕竟这是个新事物。”孙有春说,既然大家不愿意,作为村党支部书记,那我先带个头。
他花了3万多元将自家空置房屋装修好,挂在互联网短租平台上,民宿正式开门迎客。2017年,他的民宿刚起步,年收入就超过了4万元,不仅收回了装修成本,还有一定的利润,看到商机的乡亲们纷纷加入,小峡镇经营民宿的家庭一下增加到了30多户,旅游旺季时,村民全家出动,一人负责做饭,一人负责民宿管理,一人负责游客接送,一年下来最多能赚10多万元。
“这几年来,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改观,离省会西宁近、交通便利等优势凸现,越来越多的游客来游农村美景,吃农家饭。”上店村党员包维来说,“坚持优先保护生态和绿色发展,推动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为我们描画了更加美好的前景。”
满满热忱踏歌行
“以前交天然气费还得向单位请一会儿假,工作忙时请假影响工作进度,自从政务服务中心开始实行‘朝九晚五’机制以来,现在下班后也可以办自己的事情,极大方便了群众。”在平安区某单位工作的李文连说。
为方便群众办事,提高工作效率,2020年6月始,平安区政府服务中心实行“朝九晚五”工作制度,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从“服务审批便民化、提高一网通办率”等方面入手,不断调整内部运行环节,精简办事程序,为审批服务“瘦身”,确保群众办事“只跑一趟,一次办全”。
“以前企业办手续,需要跑很多部门,办个手续要好几天,让人身心疲惫。如今在政务中心,只需要十几分钟就能完成了。”平安应录集团负责人马应录笑着说。
天空澄澈高远,悬挂在屋檐上的平安铃不时地随着冷冽的寒风发出亘古悠远的乐符……
“平安驿已经成为平安地标型旅游景点,很多外地游客纷纷来‘打卡’,我很自豪呢!”正在品尝鸡丝酸辣粉的卢箐说,“每有空闲就会到袁家村赏美景品美食。”
目前,平安区以平安驿获评3A级旅游景区为契机,争取在2021年评为4A级景区,正重点打造平安驿河湟民俗文化体验游二期。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平安区作为河湟文化的传播者,在文旅建设上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将启动‘青海人游平安’活动,探索乡村旅游精品路线,积极主动促进旅游消费。在首届‘青之绣’香包文创大赛基础上,大力挖掘青绣艺人,培育青绣企业,将青绣文化传承推广。”平安区文广局副局长李重晓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