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疫情防控和经济下行的双重挑战,嫩江市找准“着力点”,努力实现全年经济发展目标。1—9月,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2.78亿元,同比增长5.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47亿元,同比增长12.2%;地方税收收入3.4亿元,同比增长38.3%;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0.2%。该市县域经济发展综合实力排名继续保持全省第一,跑出经济发展“加速度”。
着力“精准化”措施,精准发力。嫩江市积极落实中小微企业“十四条”、惠农政策“黄金十条”、设立稳岗基金、降低银行贷款利率、减免国有资产商户房租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全力保障企业整合资源“过腹增值”。做到班子围着项目转、干部跟着项目干、机制随着项目建。截至9月底,这个市19户规上企业产值均超同期水平,8个省“百大项目”投资完成率达到93.3%,19634户非公企业全部正常运转,22个省市“百大项目”开工率100%;正在洽谈推进的项目52个,预计总投资192亿元。积极组织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抢种抢收,粮食总产确保在22.5亿斤左右。深入打造黑河“极境寒养”区域公用品牌,建立品牌生产基地200万亩、绿标认证150个,规模养殖绿色生产普及率达到95%以上。扩渠打通销售路,通过“龙江带货官”“年货大集”“地摊经济”等方式,全面激发市场活力、有效扩大内需,真正做到经济发展“不断线”、社会民生“不掉链”。
着力“多产业”支撑,产业夯实。该市坚持从产业基础、区域条件、资源禀赋实际出发,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持续巩固第一产业“大基础”地位,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发挥全国非转基因大豆和全省强筋小麦种植面积最大的优势,在黑河市率先提出全域创建农业绿色发展示范区先行市,全域内987.7万亩耕地全部实现绿色种植,“嫩江大豆”被评为全省十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正在积极谋划推进大豆产业园、大豆博物馆等项目的建设。不断强化二三产业“主动力”作用,全力打造“百亿级矿业、百亿级大豆”两个主导产业和“现代商贸物流、新型清洁能源”两个特色产业的四轮驱动产业体系,多铜二期、德朗福大豆、地铁北站、栗象现代农业服务综合体、红石砬水电站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相继投产或接近尾声。预计年底前,将有2家发展较快的企业列入规上企业,使全市规上企业总数增至21家。
着力“组合拳”招法,组合提升。该市实行重点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目前重点推进的22个省市“百大项目”完成投资13.37亿元,圆满完成年度投资计划;高标准打造嫩江经济开发区,固定资产累计完成投资29亿元,入驻企业29家;招聘事业编制人员237人,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和公务员67人,投资550万元改建人才公寓72套;新建的市民中心投入使用,进驻政务服务事项580项,实现行政审批事项“应进必进”、企业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落实政策保障资金2013万元,新建扶贫产业项目8个,带动1231户贫困户增收,贫困群众实现稳定脱贫。提升内生动力,推动县域经济实现更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