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定远县在脱贫攻坚中注重发展特色种养业,依托资源禀赋和群众种养习惯,建立“5+1+N”的多元化产业发展模式,重点打造“猪、鹅、虾、草(秸秆)、菌”5大主导产业,每个村至少选择发展1个主导产业,发展N个自选产业。目前,该县已建成贫困村特色种养业扶贫项目223个,村均3.18个,走出一条符合当地实际的产业扶贫之路。
日前,记者来到该县范岗乡安徽海辉水产养殖有限公司,看到10多个养虾大棚。“这些池子养的是罗氏沼虾,产自马来西亚,销售市场很好。”企业负责人王黎明告诉记者,公司建于2015年,占地300亩,除了养虾外,还养殖加州鲈鱼,既繁殖培育种苗又销售成品鱼。“每年秋冬季节,虾苗和鱼苗开始孵化,养到三四月份就销售到浙江、江苏和河南等地。”
“我把虾苗、鱼苗卖给周边的养殖户,无偿给他们提供技术指导。等他们把鱼虾养到成熟时,再卖给市场。”据王黎明介绍,该公司不仅带动80多名养殖户共同致富,还安排当地25名贫困劳力就近务工。正在鲈鱼池边喂鱼食的张青松就是一位脱贫户,他告诉记者:“我在这干了2年,每月3000多元收入。在家门口就业,既方便顾家又能赚钱。现在我家已经脱贫了。”
随后,记者又来到桑涧镇桑北村民之源鹅业有限公司。这是一家集种鹅养殖、鹅苗孵化、饲料种植加工等为一体的大型农牧企业。走进鹅苗孵化车间,记者看到一排现代化的智能控制设备里摆满了鹅蛋。“孵化这些鹅蛋约30天,温度等都是数字化系统控制,目前孵化率达90%。”公司负责人杨敬玉对记者说,2018年,公司投资6500万元,在当地流转土地1300余亩,建成鹅舍26栋,现存栏种鹅4万余只,年产鹅苗1000多万只,鹅苗50%以上在该县和省内销售,其余销往全国近10个省份。去年该企业产值达1.2亿元,利润1000万元。目前,公司采用“公司+农户+合作社+科研院所”的经营模式,已带动周边300多位村民养鹅。
“公司流转我家的承包地,每年每亩租金500元,我在公司干活,一个月挣3000多元。公司还带动周边农户养鹅,一些养殖户少则养几十只,多则养2000多只。”村民董开学告诉记者。
“多年来,我县始终把培优培强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重点,以特色养殖业为抓手,做实产业扶贫大文章。”定远县农经站站长刘应飞说,目前该县已启动建设种畜种禽繁育中心、鹅产业研究院等,加强“科技与养殖户联姻”,与安徽农业大学、浙江农业大学等高校合作,为发展特色养殖业和推动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撑。